分节阅读 120(2 / 2)
现在我心里没有一丝底,只想赶快去睡觉,只盼着明天的太阳快快升起来,那一切就有结果了,不用象现在这般无着落似的,自我踏入眼前境界时,这种感觉还真是头一遭。
是夜,我极尽疯狂,和夫人们大闹宫榻,才沉沉睡去。
天色刚亮,蒋冲就来传讯,说皇上传来了口谕,让殿下即可进宫见驾。
我心里清楚,朱元璋定是做出了某种决定,而且今天后在朝议上有所动做,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就宣自已进宫见驾了。我心中大喜,忙钻出粉林肉网,披挂整齐,奔了出去。
仍然是乾清宫,西暖阁中,朱元璋明显有些倦意,但整体气色仍是相当不错的。
“朕一夜都在西暖阁中,不知何时睡了过去,你坐吧,朕来问你,这提案完全出自你手”朱元璋似乎非常重视这一点。
我点了点头道:“是的,皇爷爷,都是坟儿自已的构想。”
“很好,你认为现在这么实施何适吗”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
我深吸了一口气,道:“皇爷爷,有些时候不能考虑的太多,顾虑太多会影响到决策的,只要我们认为大方向没有问题,就应该下大决心来办大事情,确切的说现在的形势非常的微妙,确不宜大动改制,不过坟儿认为可以一步一步的来。”
“哦,说说你的想法,既然提案是你构思出来的,你该早有想法了吧。”朱元璋似隐有所指。
我知他在指什么,意思是说我早想登上皇帝这个位置了。可是他非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同时我也不否认我有这种想法,笑了一下道:“坟儿只是借着皇爷爷的这六六部改组,趁机推出这一新制,而且皇爷爷最好是以您的来名义来推行,这样的话,阻力就变小了,若说这是孙儿的构思,那就遭受空前攻击了,这一点还请皇爷爷三思,至于一步步实,孙儿是这么看的,军务府的提案现在还不宜提出,先行政务府提案,过个一年半载,若是群臣都适应这种新制,自然有人会提出革新军制,这样的话,军务府提案将顺利出台,若是政务府的新制都不宜推行,军务府也就不用上了。”
朱元璋同样想通了此点,反正六部改制是定了型的事了,真要推行这新制的话,也无非是加大了些力度而已,震撼就是次震个够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朱元璋看的更远,这既是允坟的提案,就算现在不推行,以后允坟上台还是要推行,还是要改制,不若现在自已就推行了,他以后也不用推了,而这一切在后世来说,功也好,过也好全记在自已的头上。
“坟儿你认定了朕会抛出这政务府的提案吗”朱元璋深深笑了笑道。
我摇摇头道:“皇爷爷的决定,孙儿怎么猜的到,只是孙儿既然要改,就改的彻底一些,让所有的人都不能在大权独揽。”
朱元璋点点头道:“政务府提案今天朕会抛出,就依以所言,就当是朕的提议好了,这样确实是省了不少争执,此事你绝不可泄露了出去,明白吗”
“孙儿明白了,一定维护皇爷爷的尊严,那等若是我大明的国严。”我正色道。
“很好,军务府制待各路统军将领全部还朝给朕贺寿时再议吧,现在确不合时机。”
这提案最大的弊端就是在决策上无法定论,互相争执不行,最后要由皇上来定决定,正是这一点让朱元璋看到了它的妙处一个能体现帝王圣明的妙处
“嗯,你的案议确实有些想法和朕的不谋而合,这也是朕决定推行它的原因,告诉朕,你想坐在哪个位子上”朱元璋开门见山的问我。
“反正孙儿都要参政,在哪个位子上还是由皇爷爷来定吧,孙儿无不遵从。”
“你们几个王爷本身都是皇亲直系,朕认为目前不宜让你们涉及朝政权力中心,以免互相争取权力引发内乱,但你必竟是储君,有权参政了,朕会考虑你的位置安排。”
“皇爷爷这样处理,很合事宜,孙儿心服口服。”我含笑答道。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合上了手中的提案,这确实是朱元璋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
第十五章翻云入京
当天的朝议,闹的沸沸扬扬。引起的异意也不少。幸好是朱元璋出这提案,若说是我的提案,估计这阵子早让攻击的体无完肤了吧。
有不少人认为这政务府是以前中书省的变相模式,只是权力不在集中在一人手上。
同时六部的首脑人物确实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提案的最终定案是在三天后,经过三天的激烈争夺,众臣的位置终于得到了最后的定位。
虽然有不少人不满意,但了无可奈何,总是有人喜欢有人愁。皆大欢喜的场面是不会在这种争斗中出现的,政治就是这样,残酷而无情。
我这个未来的国君,终于给朱元璋摆在了一个显赫的位子上,但他同时给我安排了一个对手,那就是燕王朱獠。
政务府左府丞由我这个恭王殿下来兼任,右府丞则落入了燕王朱林手中。若不是我有储君的身份,论资格又或别的什么功绩名望等等,我远远不能登上这个位子。
但是储君是要成为将来皇上的人,目前在这位子上正好磨练,所以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朱元璋既把我摆在这位置子上,又把燕王摆在了我的对面,这无疑是对我的和对他的制衡,我们中间肯定能找到平衡点,不至于让其中的一人独大。
政务府的六位参政大学士是六部的尚书,吏部尚书仍是詹徽,户部尚书是郁新,刑部尚书是以前的兵部尚书茹瑞,而兵部尚书现在终于给齐泰拿下。原工部尚书迁任礼部尚书。沈重孝这工部右侍郎登上了尚书之位。
这六部尚书全部给晋封为参政大学士”从此就是大明政权中心的红人了。
左右参政使分别是吴伯宗。宋讷,他俩以前可都是内阁地红人,现在如果齐心合力的话,仍掌握着一票表决权,参政郎四人分别是:邵质,吴沉,黄子澄,傅友文。
参政学士十六人都是在六部中抽调出地一些人。另外有人推荐的。方孝孺赫然在其中,陈令方也在其中,现在刚刚革制,还没人愿意来当这个参政学士”等以后他们知道了真正的一品大员都是从政务府提拔起来的时候,就知道这里的重要性了。
在此之外,朱元璋又设立了一个政务府学士的名衍,任何被赐封为政务府学士的官员。都是最有希望走进权力中心的人。
而最有可能被封为政务府学士地人就是参政学士”极个别地例外,参政学士一但给封为政务府学士时,就要走出政务府去兼任高官,独挡一面,经过磨励之后会给进一步摧升为参政郎”参政使这些人再进一步就是权倾一时的重臣了。
新制改革的风波影响极大,最郁闷的就是御史大夫陈宁和中丞涂节,胡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