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2 / 2)
温子君刚是做了一回孤胆英雄。他凭借高超的武功,敏捷的身手,灵活的步伐,神出鬼没,杀人于无形。
龙六龙七则是二人组成了一个狙击组,他们靠着默契的配合及灵敏的身手,如同无形的长剑一般,频频刺向敌人的心脏。
杀到后来,孚亮不得不把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不再让他们分散对敌。检查一下人数,一千五百人居然锐减到只有一千人左右。
赛石他们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王骆、赛石、润僚身上均已挂彩,他们的手下仅有七八名。
龙六龙七倒是配合得可以,虽然灰头土面的,却只受了三四外剑伤。
温子君的武功那么高,身手那么敏捷,却依然受了五处剑伤,两处箭伤。要知道,在战场上作殊死拼搏,跟在江湖中与人搏斗是不同的。江湖中的搏斗大多是个人之间的,只要一方武功高,则多会胜利。可是战场上,却是人多则力量大,一个江湖高手,如何去与成千上万人普通人对抗
孚亮他们聚集在一起,不敢贸然急进,又给赛石他们争得了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布置一些简单的陷阱。
尔后,他们再次追上王见越等人。
圣山的山顶,那个庄严神圣的地方,就在这群逃亡者面前。
第三卷沙场秋点兵第054章黎族内乱10
更新时间:20092722:21:52本章字数:6524
黎族的祖先百越族人,传说是上古炎帝时代的蚩尤部落的一个分支。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乃至后来的帝王所兼并、驱散,他们不得不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于其中有一支百越人,人口大量减少。
于是,有一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船登上琼州,成为琼州最早的居民之一。这就是黎族的祖先。
南北朝时期,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即蚩尤部落的另一分支古骆越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琼州。到了宋朝,他们才被合称为黎族。
黎族的祖先登上琼州后,一路往内陆跋涉,以期能够找到一处水草丰茂,适合族人生活的地方。经过近一年的流浪生活,在众人都无法忍受开始相互产生矛盾时,他们终于到达了白松岭脚下。
白松岭的名字也是他们给安上的。
黎族的祖先发现白松岭脚下有一非常辽阔的山谷,那里四季常春,树木繁盛,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族人生活。
于是他们决定在此安居下来。
可是才刚刚开始修筑房屋,开垦荒地时,却发生了一些令人恐怖的事情。
有的族人无缘无故地死去,有的身患离奇重病。
有的房屋刚建到一半,第二天又全数被推倒。
甚至刚刚开垦了一半的土地,第二天醒来,却发现那块土地又回复成荒地了。
连续发生了无数次这样的奇怪事件后,黎族的祖先中的一个巫师说他发现白松岭的峰顶似有神怪在活动。
于是,众人派那个巫师带着几十个人,攀上白松岭峰顶。他们发现里面有一个巨大的石洞,洞里有一巨大的石像。巫师在石像下发现了一个铁券。巫师回去后,费尽心血,终得到了神谕。
巫师说他们如今居住地山谷属于峰顶石洞的天神的领地。那些恐怖的事件都是他的警告。如果黎族祖先想要在此安居乐业的话,就必须奉他为主神,并且以后每一年都要从族中选出一名少女作为侍奉天神的圣女。到了时日,便须将圣女送上峰顶山洞里的石像前。他将保佑黎族祖先及后人世代平安。
黎族祖先已经不想再漂泊,便遵照天神的神谕,真正安居于此。此后,天神都借那巫师之口,发出一些神谕。黎族祖先自然人人都遵守,不敢稍有逾越。后来也的确没有再发生那些离奇恐怖的事件了。
从此以后,白松岭被黎族人称为圣山。峰顶的那个石洞称为神坛。峰顶到山腰方圆三十里成了全族人的禁区。派有专人把守,即后来的圣山卫士。那个能够与天神沟通的巫师也被全族封为大巫师。
温子君听王骆把黎族祖先的秘辛娓娓道来。内心嘘唏不已。对于鬼神之事,温子君持中庸之道,他自然没有亲眼见过什么鬼神狐怪,但世人自古至今都在信奉,或许有其神秘莫测的一面。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映照在圣山峰顶。显得格外明朗清晰。天空没有一丝云,几只苍鹰还在空中翱翔。
温子君见赛石冲到队伍地最前面,转过一片白松林,便到了圣山的禁区边缘。那里还有一百名圣山卫士驻守,见到队长带着族长前来,纷纷出来迎接。
赛石把山下欧西长老勾结外人篡夺族长之位的情况说与这些卫士听,去留由他们自己决定。经过短暂的商量,一百名卫士全部决定跟随族长,跟随赛石。他们本是赛石的手下,加上一直都对欧西长老有点看法。自然不肯下山。
有少数人对于温子君三个汉人可否上圣山表示质疑,王骆与赛石据理力争,加上追兵在即,他们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
进入圣山之前,赛石把所有年青力壮的男人都派出去。就近猎杀野兽,女族人则就近摘野果,挖黄芩之类可食物。温子君见了,心里对赛石心思的缜密感到佩服。
一进入圣山禁区,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的岩石。没有高大的白松。没有低矮的灌木。就连寸草也没有。在那些岩石地脚下,零零碎碎长着的是一些地衣。地衣有颜色也是近乎灰白。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一定很容易把它们忽略。
蜿蜒的山路,全由碎石铺成,一直通往山顶。碎石上亦有细细的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