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4(2 / 2)
更新时间:20092721:26:42本章字数:5349
“只是,应该如何选出这个平南将军,不知众爱卿有何看法”皇帝又问道。
群臣中站出一人,向皇帝行礼后说道:“皇上,臣以为,将军者,必须有能够服众的武功,非凡的领军才能,渊博的学识。”此人乃是兵部尚书俞献礼。
这时,又站出一人,却是礼部尚书纪云舫。他亦向皇帝行了一礼,说道:“皇上,俞大人所言甚是有理。不过,服众的武功以及渊博的学识都可以立即试出,但是领军才能却须在战场上才可以试出,如今又将如何评判呢”
其他大臣亦纷纷点头议论不止。
皇帝点点头,眼睛望向温白谦。
温白谦哪里不懂皇帝的意思,他站了出来,行礼道:“皇上老臣以为,俞大人说将军必须的三项,虽然领军才能暂时无法测出,但其他两项还是可测试一番。不如,就先测这两项好了。”
“皇上”工部侍郎庄仕珍站出来跪倒在皇帝面前,“皇上臣以为,如今国库日渐掏空,朝庭已不能再启战端了其实,朝庭完全可以派人前去琼州招安。这样,不就可以减少支出,百姓亦可以安居乐业么”
庄仕珍刚说完,吏部尚书高晋德说道:“庄大人如果此时派人前去招安,我们又有何脸面去面对安将军及葬身琼海的兵士们的灵魂皇上琼州叛军触犯天威,残害我朝庭军队十几万,将士们的鲜血都染红了整个琼州海峡我们此时却突然停战议和,岂不是昭告天下,说朝庭怕了叛军如此一来,天威何在”
“皇上安将军南征时,微臣便曾经提议招安。可是高大人却力主武力解决。结果弄了个损兵折将”庄仕珍说道。
“那只是安将军不善海战,兼之一时大意所致罢了。只要这次我们吸取教训,就一定能够力克琼州叛军”高晋德亦不甘示弱。
群臣又议论纷纷,渐渐形成主战派与议和派互相攻击对方。
“够了”一声大喝,有如龙吟,把群臣的声音都盖过。皇帝微怒道:“尔等不用再争,朕意已决,出兵平叛乃势在必行”
“皇上”庄仕珍还想再劝。
皇帝大手一挥,沉声说道:“谁再劝朕议和,便将他拖出去杖击六十大板不出兵。不给那些刁民一些颜色看看,如何彰显我朝天威用什么去祭奠死去的将士们的灵魂”
群臣一片寂静。有的更是吓得直哆嗦,再也没有人出来说话了。
皇帝环视群臣,冷哼一声,说道:“朕今日乃是选平南将军,不是听尔等互相舌战的。好了,下面逐个召进尔等所荐之人。由文侯及六部尚书考核他们的学识。”
皇帝的脸色有点难看,可知他甚是不快。群臣的脸色亦是如此,有几个更是头低得恨不得找个缝隙钻进去。
传召了五位被举荐的年青人,却只有一位能够答出所问之题。
又进来一位,赫然是吏部尚书高晋德的公子高继。
像前面的五位一样战战兢兢地见过皇上后,他又小心翼翼地站在了群臣面前。
“高公子,请问所谓的三令五申到底指什么”俞献礼问道。
“这”高继支支吾吾,脸上冷汗直冒,却怎么也回答不上来。
群臣都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已经问过连高继在内的三个人。却都没有人答出或者是答非所问。
高继狼狈地退出了大殿,其父高晋德脸色铁青地望着高继的离开。
第七位进来的是“燕京三英”中的程力,见过皇帝后,俞献礼又问出同样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显然没有难倒程力。
程力侃侃说道:“宋代曾公亮撰武经总要,书中指出,所谓三令乃是:一令观敌人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铖,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乃是: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铖。这便是三令五申旨在告诉我们将士在战阵中和军事中应该明确地作战守则。”
听了程力的回答,君臣都不住地点头。
接下来又进来不少人,其中“燕京三英”中剩下的王进与李尚东俱都过关。
温子君终于被召进大殿来。见过皇帝后,亦等着考问。
高晋德这次抢先问道:“温公子,请问八阵法指哪八阵各有何功用”
温子君看到许多从大殿出来的人都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还以为殿上的考核是多么地严苛呢,却没有想到只不过是一些大臣们的即兴问答罢了。凭他饱读诗书的底子,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简单之极。
“孙膑兵法中提出了八种最基本的阵法,便是八阵法。其各阵乃是:一为方阵,用于截断敌人;二为圆阵,用于聚结队伍;三为疏阵,用于扩大阵地七为钩行之阵,左右翼弯曲如钩,准备改变队形,迂回包抄;八为玄襄之阵,多置旌旗,是疑敌之阵。”温子君不假思索便答了出来。
温白谦欣慰地笑着望向自己的爱孙,不停点头。
学识测试全部完毕,过关的唯有八位。也就是说,有资格角逐“平南将军”的,只有八人而已。
“好明日便进行武力比试,选出平南将军来”皇帝说道。
“退朝”尖细的声音又叫道。
八人的比试,就在大殿外的空地进行。这次的比试,不分组排队,由八人自由选择对手,如果能够连胜七场,便是全场,那“平南将军”就非他不属了。
没想到温子君成了众矢之的,其他人都甚有默契似地,七个无一例外,都集中挑战温子君。就连他的表哥王进,也跃跃欲试,想要打败他。按照王进的讲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