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1 / 2)
于此事,刘夏自是全程安排。
李丘平早早地便站在门外,在这个时候,他终于有了面对这位奇女子的信心。南宋灭亡在既,但华夏的兴盛亦在眼前,李丘平不相信李清照对赵氏皇朝还会抱有什么幻想。
上一次在醉仙居,李丘平就已经知道,要让李清照安渡晚年,就必须要让这个世界改变。虽然历史的轨迹已经以他的努力而产生了偏移,但在没有见到李清照之前,李丘平的心中依然忐忑。
“来了”东方素雅轻声道。
一辆朴素的马车停在了李府门前。
李丘平整了整仪容,便走上前去,“晚进李丘平,拜见易安居士”
李清照比李丘平想象中还要苍老了几分,不过当李丘平在靠近那辆马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终于心愿得偿。
今天的李清照,已然完全没有了那日在醉仙居的颓废。李丘平的精神感知已经到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境界,还没有见到人,就已经清晰地察觉到了马车中的娴静平和之意,这与当日醉仙居隔壁的哀愁凄苦相去何止天地
“你就是李丘平李少侠”
李丘平恭敬地答道:“晚辈就是李丘平。请居士入内说话吧。”
“嗯。”李清照目光不离李丘平。这就是五德园的主人,神州军的创始者,营救岳飞的英雄,一手将南朝推向深渊的始作俑者么
李丘平不好直视李清照,不过她的情绪波动却都已反映在了心中,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李清照爱国,天下皆知。不过,在李府中,她却没有只字片语提及天下事。只是对五德园的照应表示了感激之意,对诸人的热情也一一回应,举止得体,尽显大家风范。
用过午饭后,李清照便有告辞之意
李丘平向东方素雅使了个眼色,东方素雅会意,告了个罪,便出门取来了一束卷轴。
李丘平亲手呈给了李清照。说道:“这是晚生在退出神州军前通过的未来国书,还请居士过目指点。”
李清照怔了一怔,神州军定下基本国策的事天下皆知,不过这份国书在此时却依然是高度机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内容,李丘平派三个弟子送出的副本,也都仅仅只是与他们出使的对象有关。
而这份,却是唯一完整的副本,李清照待要推辞。却止不住心中的好奇,以及对未来民生的担忧,犹豫了一下。终于缓缓地展开了卷轴。
其实,这份国书乃是李丘平专门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及心中的一点理想而设,对于民生,只是略略地定了几个大致的纲要,他并不敢以自己的见识胡乱定计,天知道千年以后的制度会不会对这个时代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李清照忧国忧民。数十年来,早已设想过无数治国方略。她对如何治理天下绝对是有深刻认识的。只不过,碍于身份,没有办法提出来罢了,每日,每夜,也就只能说上一个“愁”字苦捱,便如她的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份国书李丘平考虑得相当谨慎,一共只定了十一条基本原则,他的前世就是正牌的金融专业,千年以后的经济学类基础科目在这个时代也可以算是治国良方了。李清照看一条赞一条,大起知音之感“以此治国,何愁我华夏不兴”
“居士谬赞了”
“不是谬赞”李清照摇了摇头,正想说话时,忽然指着面前卷轴,身上止不住轻轻颤抖,“这个,这个”
李丘平与东方素雅相视一笑。
苗瑶儿见二人笑得古怪,也顾不得礼仪,便走到李清照身后,往那卷轴上看去。
只见李清照指着卷轴上尽头处非常显眼的一句话,“准许兴办女子学堂”
苗瑶儿撇了撇嘴,心道:“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苗家久不出世,苗瑶儿当然不知道这一句话所蕴涵的意义。但李清照是何许人,她词动京华,才情盖过了同时代所有的男子,却一生都受制于女儿之身,到了晚年,本想将一生所学传授于人,却换来了对方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这一条国策,实是说出了她梦中亦不可及的心愿。
“这,这可能么”李清照喃喃地道。
“有什么不可能的”李丘平昂然道:“居士若是愿意,马上就可以筹备兴建,所需物资钱银由丘平一手包办。”
这最后的一条,也是李丘平唯一略略冒了点险的一条。这一条国策,无异于在华夏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若是在和平年代,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以这个时代士子的性格,李丘平便是朝中的皇帝,也未必就能推行下去。
不过,此时却正值乱世,士人们正各自忧国忧民,而铁血盟骨干里唯一的老夫子庄子柳却又远在临安,其他人都是江湖草莽,哪里会有人来阻止他。
李清照眼中露出异样光彩。抬头道:“建便建了。老身倒也不惧人言,不过这女子学堂实是非同小可,就怕到时候有腐儒捣乱。”
“嘿嘿,捣乱”李丘平指了指苗瑶儿道:“好叫居士得知,丘平这位义妹乃是当今武林的绝顶高手,这个世上能打过她的人不超过五个,到时候我请她去给你镇场子。”
李丘平想了想又道:“然后咱们再到武林各大门派请上二三十位侠女来,这样学堂就随时有人保护了。捣乱的人既然不能动武,那就只有文斗。居士,这世上有哪个腐儒能胜得过你么”
东方素雅掩口偷笑,李丘平要这么干,那的确是没人能奈何了。不做皇帝也有不做皇帝的好处,干起事来少了许多顾忌,捣乱的人是肯定会有的,不过他们既砸不了场子,又无处投诉。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学堂举办下去了。
见李清照沉吟不语,李丘平有些急了,便接着道:“居士莫非是担心没有学生么改日我就让人贴出告示,凡入学的女童,学堂管食宿,每学期每人再送十两银子,我就不信没人来了”
东方素雅和宫琳琅,若雨等一齐笑出声来,李清照亦是莞尔。笑道:“要这么办学,那是教不出学生的,人家都冲着银两吃住来了”
李丘平呵呵一笑。“是丘平激动了,每个人都送银子的确不合适,那咱们就拣几个优秀的送。每个学期结束时,由居士您主持一次大比,择出前几名给出重奖,这笔银钱也由五德园赞助,就叫奖学金,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