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 / 2)
外人没看出来,人堆里有一位看出来了,此人姓吴名子余,是一位河北的穆斯林,自幼随着孟村丁氏习练八极拳,拳路与裴秋实相同,但拳风却大不相同。此人一看,就对身边道:“这位老弟不是纯八极。”
裴秋实等着伯芳打,伯芳就不打,伯芳不打,裴秋实也不追,俩人就这么凑合着。伯芳就发现了,裴秋实的拳短,而一旦放长,必然连贯一气,这就限制了他的变化,落劲有定度,连招有定规,而他抱拳当胸,根本不在起手变化防护周全上,而是他身上走一种奇怪的劲路,是头顶胯坠,马步进退,拧腰旋身,劲出十字,手与肘的那个水平,正是出劲的最佳位置。沿着这一条线扎出肘或者拳,都合了中平枪的法度。
八极拳先有枪后有拳,枪谱的辈分比拳谱的长一辈,枪法讲指人头扎人面,拳法也讲指人头扎人面。但有一样,裴秋实这路不擅追人,确实是擒拿短打。
伯芳跟他耗着转悠,裴秋实就定着前腿挪动后腿,始终正面以对。下边青面嚷嚷起来了:“裴秋实你说你还能干点什么一个孩子你都对付不了还逞什么好汉自己下去吧,再耗下去,小心我大侄子把你打了。”
裴秋实最扛不住人激,他本来是想教育一下伯芳,但挺人这么讲,也就主动上手了,两拳往前一阻,后腿一并步,前腿一脚戳提而出,单掌直撞出去,这一手死套动作,像是青龙现背,青龙现背打的是百步穿杨掌,含的是反背倒打。
但裴秋实用出来的是直搓伯芳的单搓掌,本着当心朝下巴去了,掌风刚到,身子就冲上来了。这一冲含着野马奔槽的劲,可惜还是短了。伯芳一侧身退步滑开,但一步刚开,裴秋实两手一抱合着劲又是并步一开,借着这冲劲,右掌以较前猛烈五六倍的力度打出去,几乎就是硬蹦过去的,步子一落震地有声,“轰”一下就见身子一缩一放,怀里炸身一般,这叫“立地冲天炮”。
伯芳真够大胆的,裴秋实的拳虽然短,但是发力刚猛顿促,难以招架,穿杨掌打得是豁膛正中,又一个劲的往前赶,伯芳就赖着他的冲势,硬是双手搬拦步子一撤一旋,走了个外门的换掌,与其说是挡着裴秋实的胳膊,不如说是倚着裴秋实个胳膊就做了个外转身上了配其实斜后侧,这就有点背贴背的意思了,伯芳两手抱胸,两肘外撑,右肘随着身子的转动向后朝裴秋实后脑就砸过去了,这叫“怀中抱月”。
裴秋实眼疾腿快,刚一落步就知道打空了,他打空了也有原因,因为本来是想吓唬伯芳一下,以为以最快的速度一步冲进伯芳怀里,即使不撞不冲,也能吓伯芳的心惊肉跳,可万没想到这小子意识这么好,裴秋实也是急了,右手就手抱头,左脚刚跟上来还没站稳当,右脚就后撩翻踢。
太阴险了,这唤作白马翻蹄,是裴秋实的一绝了。
“裴秋实对付个孩子你这都使”青面明知道晚了,还是斥骂着冲上来。
裴秋实后来几次都用这招化险,因为用得奇异歹毒,又因为后来练出了一触如电的弹抖功夫,人称“蝎子虎”。
第八十八章明暗刚柔辨劲法
第八十八章明暗刚柔辨劲法
青面刚一上步“哈哈”大笑起来,就见裴秋实仰面摔出。
青面看得底细,心里又惊又喜,伯芳果然好样的。童安祺也惊了,伯芳什么时候学的这手
方才裴秋实在不稳之中抱头俯身躲过一肘,同时后撩一腿,按说这一腿又快又刁又突然,不当有闪失。伯芳本来是转身避开了掌,但一肘击空,本能也知道有失,那身子不停转,胳膊顺手就下掠过去,本来这是得走了个身后活携,但正顺在裴秋实的腿上,自然反射使然,伯芳顺手一抄,步子一扣就贴上去了,裴秋实本来没等左脚落实就慌出一腿,已然没了分寸,被伯芳一抄身子就往前蹿。
伯芳步子还没套上,裴秋实已经摔出去了。伯芳空走了一个扫腿勾蹬。
场下一片喝彩,感觉这配合就跟商量好了一般。伯芳接着这一勾蹬扑腿,胳膊一前一后转了一个阴阳鱼背身掌,这回青面不笑了。
青面看着伯芳,想起了当初的自己,而今武云贤就在当场,一切如同重演一般,心生敬畏,也没有再起哄。
其实明眼人都看出来了,就是裴秋实让着伯芳,伯芳全力以赴。当初武云贤前辈也是大庭广众之下让着自己,自己当时还决然不知,后来随着病痛深入羞愧交加,往后再不敢自以为是,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而今裴秋实不管是愿意不愿意这结局,但本意也是如此,是感觉伯芳是个可造之材才收劲教导一番,只是没想到一时大意,马失前蹄。
从此青面也落了个病根,就是看见腻歪油滑的拳法就反胃,本来他正朝着一路顺滑缠丝的拳法发展,但自此后又回归了刚猛一路,而且越来越猛。
裴秋实让个孩子轻易弄得这么狼狈,想发怒也没脸发怒,悻悻地下了场。
童安祺自然心里欢喜显露于色,也不顾得下巴疼了,美得摇头晃脑的。
就拳法而言,郭云深先生后来讲到了三层功夫,后来广为流传,而后一些“阴柔”风格的拳家也以此为据,有意无意地透着那么点贬低猛打明劲的“保镖”形意拳家的意思,隐隐地有着一种特别的自豪感跟自慰感。打天下的事由保镖形意去打,掌柜形意站在高级阶段总结一下,规整规整高级阶段的练法“劝慰后学,造福后人”。解释的版本也是五花八门,都说是郭云深先生的意思。
其中时常提及郭云深先生,李存义先生,尚云祥先生,孙禄堂先生,并以此说事。而这几位先生,继承的却是一路刚猛明劲的练法。
话从郭前辈手底下传出来,又在郭前辈的后学身上以初级阶段被说事,自此以后,形意开始不行了。非但自家人可以评头论足,谁都敢随便说一说论一论。
而这段论三层功夫的言语,却争执不休,被各种解释歪曲流传着。
话大概是这样记载的:“形意拳家郭云深先生曾云: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三层道理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三步功夫是易骨、易筋、易髓。三种练法是明劲、暗劲、化劲。”
关于这其中的道理,前文已做了大量交代。其实所谓三种练法,与其说是练法,不如说是出劲形态,也就是作用效果,为明,暗,化,三层,而任何武者,追求的当然都是化境,而任何武者入手的当然是明劲,即便强调某阶段“用意不用力”的太极,都需要明明白白地做动作,何况强调劲力的形意。
所以郭云深先生也解释了:明劲暗劲两段步伐相同,惟是明劲者有声,暗劲者无声耳。
明劲,方者以正其中;暗劲,圆者以应其外;化劲,三回九转是一式。
门内而言,再明白不过了,不过活用而已,无需劲力大人,自然随意而发,量力而行,然无须发力时常有,须劲力而为时也常有,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