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67

分节阅读 1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凤梧一显出迟疑之色,凤吟马上跟他换个玩法。

凤吟不敢大意,倒不是凤梧本力大,而是他有个好老师。四爷是他亲姥爷,就这么俩孙子。自己不太讨人稀罕,而凤梧傻乎乎的很听话,四爷肯定悉心传授了。

凤吟跟凤梧一搭手,感觉到不对劲了。按说凤梧练得是心意拳,凤吟深知心意拳的特点,又看出来凤梧只是心意打法,却不理解心意根本。心意跟太极不同,他走得是鸡腿龙腰,这个根基决定了他的攻击方式,都是练这个的,谁不知道谁。

凤吟上手就用太极引他,只要凤梧合了自己的节奏,破了绝劲,就有办法收拾他。

可万万没想到,凤梧落步似钉,臂如龙蟒,他胳膊比凤吟长,凤吟引他,他就给,给到底凤吟先到头了。凤吟动步他也跟着动,凤吟缠丝他也跟着转。

说是不对推手,但肯定四爷传授给了他一套简单易懂的变化规律,就见凤梧眯眯洋洋地就跟着凤吟转转,凤吟也奈何不得他。

天色已暗下来,几乎面对面都看不清了,二人进入梦幻般的推手中,全凭感觉。但即使如此,周围的人还是不舍得离去,难得看到这二人棋逢对手,看不懂也要看看到底哪个更高明。

凤吟越来越不行了,凤吟比凤梧心眼活,他甚至各门拳法之间的特点,为了保持功架纯正,也是习惯使然,他甚至是拒绝太极劲的。这时却显得“技”到用时方恨少了。

凤梧动作不多,却也能跟着走一趟四正手,四正就是掤捋挤按一个轮回。你掤我捋,你捋我挤,你挤我按,你按我转,转而再掤,实际就是一套正面的柔化,含着顺势得势,我得势对方必然背势。

这其中有前后三道线,上下三道关的变化,但中枢在腰。破手有肘,破肘有肩,破肩有背,破背有腰。只要有个余地,身子圆活了,就有破势的办法。所以拿人就得拿大根,不然根本拿不住高手。

凤梧是个傻子,但傻子也可能是高手。渐渐地凤吟感觉到后背发僵了,凤梧的胳膊不管是巧劲还是蛮力,反正汹涌翻滚,硬逼得凤吟转化不灵,就见凤吟跟鸡咬架似的,被凤梧逼得小半步一直调整。要不是夜色深沉看不底细,不然准会被人说成失了根基。

凤梧也试出来了,道:“四哥,你知不知道我还有一手没用”

“你会点什么”

“就方才我头两手,都没使,使出来,你知不知道,是我留手了我这还有第三手,你要是能躲开,不用你化,你只要能躲开,我就服你。”

凤吟感觉不妙。

凤梧一边推着继续念咕:“我还好汉不做暗,暗事,我明告诉你,就方才那小胖子,蹦,蹦起来白鸡扑膛,那一手。是我打啊了个鹰束熊展你知道不知道这是我的杀手锏,就就我这一把,要当时一,一气呵成,那小胖子就不是蹬我膛了,是我给他开膛,破肚”

凤吟突然一惊,他想到方才确实是凤梧一打而收,给了童安祺反击的机会,本来以为是凤梧只学了半套架子,能束不能展,真没想到他是放了童安祺一马。

所谓开膛破肚,确实不夸张。就弹腿而言,有个故事。说是教门弹腿是自观雄鸡打架而来。说是黑白二鸡,也忘了是哪只较壮实了,就说一只把另一只咬得走投无路,那弱一方的鸡突然扑空腾起,双爪齐出,硬是把迎着追击的另一鸡蹬得开膛而死。后来就引用到反败为胜的腾空腿法里。但不是双腿齐蹬,而是分了上下,一脚奔裆,一脚奔咽喉,这也是所谓的正经二起脚。

要点是二起不借力,纯是旱地拔葱,但踹的时间,却是一腿上一腿下,有个往下踩的劲,含着浑身的重量。

这个动作很多门里都有,视为诱敌反扑的打法之一,飞虎拳里甚至有勾踹二起,技术难度颇高。

这一腿虽然突然,但是破绽、力道上都有缺陷。而凤吟吃惊的是,就这狗急跳墙的一蹬,竟然让凤梧看出了门道,而且那鹰束熊展,却是同样的道理,不过将腿上的法子用在了手上,如此只要劲能从腿上翻起来,非但没了破绽,而且杀伤力不减。

这也是心意形意的特点,腿上多大分量,手上就多大分量,不过是个纵横转换而已。

以凤梧的身材,本来那胳膊也跟腿似的,硬上都行,更别说他把腿上的劲传上来了。

实际凤吟的得意技也是这手,不过是形意劈拳。有人说劈拳是一个钻拳跟一个鹰捉。但钻拳跟钻拳还不一样呢,劈拳含钻那个钻,跟钻拳本身还是有根本区别的,一个是始,一个终。

心意把里边很少这样组合来练,四爷教给凤梧这手组合,显然是看透了形意。凤吟开始埋怨四爷偏心。

这就是正经的两强相遇了,就类似自己跟自己打一般。凤吟肯定不跟凤梧硬拼。

活步走腿,定步走腰,高手就是扬长避短。推手较实战能缓和一些,虽然当仁不让,但劲力较钝。用场不同,功法也不同,凤吟就想起了一个人。凤吟实战多,真实生死关头的要素,所以教人花样多,自己练时就那么几下,不敢多练其他。但抛开生死搏杀,东西就多了起来。随着武行的发展,拳术以不光只用在生死关头了。如果只练杀敌技术,也是很难成为大拳师的,大拳师必须有克敌制胜而不要人命的本领。很多时间,手下留情对方是看不到的,必须以特色的法子让他知道知道,而很多拳无法留手,给对方留了余地,就给自己留了风险,特别在意气上会耗费功力。

所以,杀敌者争生死而轻胜负,制敌者,争胜负而忘生死。

为了较技而苦研微理失了大局者大有人在。而依理升华了原有拳法者也有,这些高手跨着道门槛,出入方便,但这个左右的度,他不说,后学却很难摸索出来。

凤吟想到的那人是李振邦,而后来在李振邦的后学里,出了一位高人。此人喜好分枪放圈那套法子,并且发挥到了一个层面。因而此高师对“硬打硬进”不很看好,在他的著作里,称此为“浊源”,但又说“若练到登峰造极至善处,亦可以战胜攻取,无敌于天下也。”他认为“化横”之法高于“合峰”,他练得是化身子的闪化绝技,寻得不是时刻制敌而破,而是时刻应敌而破,无所谓先后手。

只讲始终,不论是非。期间这个高手就跟他一个“正劲合峰”的师兄有过一次切磋,落败负惭,含恨离家。这期间也能看出正法与横法之间顾打取舍的问题,咱另作分解。

再后来他将那套法子合了古拳,提高了境界。特别内练上,有了一个转变,也可称“大拳师”。就外再技击上,归结出来也是那么几个字,几乎就是放开来的五行拳,但因为这一放,却放出了境界,与内与外,都形成了另一套东西。

此人后来练得形同鬼魅,可大可小,速度非常。实际这是形容,他的变化就是将五行拳横开放圆,取了小节横滚兜撑的变法,周旋之间间架不变,运化之中让人难以琢磨,快上加快。攻时触则立旋,见缝即入,守时浑圆一体,严丝合缝,如此即使不打人,也可立于不败之地。这人后来也是因悟道而入了道门,行事为人如其拳法一般难以琢磨,传人也隐秘。这位前辈叫薛颠。

人都是有些苦衷的,不一定对事情就要解释明白,所以留下的谜题也多。但无论外人如何揣度,顺着拳法分析,却是最正经的法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