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也隐隐感觉到,有点控制不住这个“弟子”了。裴秋实就想办法装乖孩子,去他师爷那里进修了半年,技艺大增。回来之后裴秋实大有猛虎出山之畅快,恨不得大展身手,急忙忙就去找着苏任达,没想到这半年不见,苏任达竟然又决口不提拳了,这可憋坏了裴秋实。一打听,苏任达被一个叫做“古大力”的人给打了。裴秋实听后火冒三丈,非要为苏任达出头。

苏任达说,“老弟,不瞒你说,哥哥对不起你。我是真希罕你的拳,几次蒙你指教,我也知道你都全盘托出了。可是我不知道天高地厚,我就以为学了这拳虽不能天下无敌,在东三府地面上总能立个字号吧,我就去烟台踢人场子了,结果丢人,让人给打出来了。老弟,莫说这事怪我太过得意,就是我占理,也不当你替我出头,你不知道古大力那个人有多厉害,他有一手翻车辘轳锤,崩补勾搂圈,不在咱的三把手摇橹式之下。”

一阵苦肉计加激将法,裴秋实简直坐不住了,但苏任达就是不是让他去,裴秋实着急,也骂苏任达不长进,就督促着苏任达勤学苦练,手把手调教,把在他师爷那学到的门内那套法子连带口诀都告诉了苏任达。

苏任达学成之后却并没有烟台报仇,裴秋实就以为是他怕了,就亲自去了一趟。

苏任达听说这个事情后吓坏了,裴秋实再厉害但毕竟经验不足,快马赶到了向古大力谢罪,后来这事就撂下了,三人还成了好朋友。

随着年纪与阅历的增长,裴秋实也逐渐成熟起来,但即便成熟了,脾气还是没改,他知道苏任达求学辛苦,就推荐苏任达去拜他爹爹为师,苏任达感觉,他求得就是个艺,有了这名反而会累及师门,也没着急。但两家却走动起来,虽无名分,但裴喜庆也承认了这个弟子,不承认也不行。裴喜庆跟苏任达根本没有交情,只是苏任达颇有孝心,办事得当。老爷子收苏任达,是怕他将拳艺给传了出去,所以就于苏约定,不准再收弟子。”

这,就是苏任达学到这拳的经过,而苏任达也确实藏着此拳秘不示人。但今天看到袁凤吟也会,就有点奇怪,而且这一路绝对是苏任达结合其他拳改过那路,原来那套风格是非常刚猛崩悍的。

本来这是人家之间的事情,也不必太多心,但问题是苏任达刚刚死了。

不过也不急,没几天裴秋实也到了。

第八十七章骏兽倏忽踏九州

第八十七章骏兽倏忽踏九州

苏任达是老猫猴的真正名字,凤吟哪里知道这些,就老猫猴他都不知道。很多人就这样,特别江湖上,真真假假的。凤吟大概也猜测到了,准是三叔在那边认识的朋友。江湖上这些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这个场合下,凤吟肯定不是实言相告。一来是自己还没弄清楚三叔怎么回事,二来也尽量别让人担心,先过了这关,稳当下来再说。这事就这么算了,不过古有力跟凤吟心里,也都留了一个结。

散席之后,凤吟在这一天里,也是当家人身份了,算是有了个假,小憩过后,他就找到了李太和。实际李太和也在等他,二人以老刘为话题就叙了叙旧。李先生就讲了当初怎么跟着父亲到过深县,怎么认识了其他师兄弟,大概都谈了一下,也捎带这讲了点分手这些年的消息。最后还是回到了拳上。

看叔如父,凤吟毕恭毕敬,李太和直言不讳,就跟凤吟讲:“天下之大,六合理法虽好,也不过是一门一法。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武学博大精深,内外兼修。武当清净高远,吸纳百家,覆而翻之,内功外拳,丹道同修。太极八卦,参合阴阳变化之理,包罗万象,变化万千。太祖通背查拳红拳等都为古拳,积累有数百年的经验,吸收精华,弃其糟粕,都有完善的体系。拳法要精一而博多,你能有今天的造诣,也是因为有遍览百家之志,又能独善其身,这非常难得。”

说着,李太和就走了几个动作,凤吟就发现李太和的拳劲有些不同。李太和的拳架兼与心意与形意之间,是形意的拳架,很很多地方又不是老刘传授自己那套,说像心意,却又不似常有那般。

李太和走了一路合演,也就随走走了几个式子,不是发力的,也不是圆转快捷的,却透着一股钻天神变的惊灵劲。

本来凤吟是看不上这类架子的,但那个精气神又不得不让凤吟重新审视自己。李先生取得是通常的形意拳加,而且也是三七槐虫步,只是身子稍稍前俯,但是这一俯又将劲力自脚跟一直顶到头顶,而且身子一拧,两圈一钻,护在身前,身子就拧成一座山峰一般,其锋芒直刺天宇。

随着重心微妙一遍,这力量就贯穿出来,而在身前又似开了一朵花儿,四下飞旋。

这一路拳没怎么发力,却始终劲着这精神,总感觉锋芒毕露,却又找不到出尖之处,身子一裹就缩在一处,寻不见破绽。

只是有一点问题,虽然房间不大,但李先生并没做到手脚齐到。无论心意形意,步落拳到,一气呵成,伸缩反侧,里裹外翻。而李先生却是手先起,步子到,步子到,手又起。身子是一振一弹的,看似身子往前压着拧钻,但那手却开合很大,并非单单护住中线,很多时间是中门大开。但步子一旋几乎没有空档,就调整过来了,而且轻巧如鬼影一般,一缩一涨之间似身子陡然雄壮伸长,拳风透彻犀利。摇旋之间又似能化开任何角度的来力。但无论拳头怎么打,身子怎么转,示众是裹而如一,含而不露。而且就感觉筋骨劲道,跟铁架子一般,却又很有弹性韧力。就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周转,含着一种静谧的野性,飘忽不定,可大可小。

功夫到了这个份上,别说这家那家,就是打也打不到他,打到了也打不结实,简直无从下手。凤吟此时已经忘记了这位前辈施展的是什么拳法了,只感觉没有破绽可循。

虽然都是无从下手,与老刘面对面,更多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委屈之感;跟三魁站一起,是一种恐惧,提心吊胆;看这位前辈走拳,却是一种无肯奈何的悲伤。

李太和道:“你一定也会怀疑,这是否有悖形意理法吧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不合。这也不是形意,但形意里出这功夫。交手的情况有千万种,并非形意一家独善其长。我即使不是手脚齐到,你能奈我何,我只要做到周身一家,无论我圆转自如,或是支持八面,俱不失其中心。只要我脚踏实地,我就有办法周旋。你就打不着我,拿不住我。保持不败,胜人何难”

凤吟道:“师伯,你这是结合了太极八卦理法吗”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确实是有结合,但也不全是。提到以柔克刚的拳法或者不多,但做到以柔克刚的却不在少数,哪家拳都注重活用,都不会去追求僵直的。实际我在学形意之前,也熟练通背,孙膑拳法,那二路拳都强调放长击远,鞭打稍击,也有三节胳膊之说,绝然不少阴柔。但有柔无刚为偏重,而柔不是软。以柔入手,或者弹抖,或者鞭捎,或者揉团捆拿,都是出路。交手的情形有很多,我守住一部分力量,发扬另一部分力量,虽然并未做到俱动俱到,但同样能以小动作,达到大作为。来,你我搭手试试。”

李太和就取了个右钻拳的式子,凤吟也照样取了一个,李太和道:“你试着将胳膊打开。”

凤吟使劲,却打不开,看似李太和松松静静,但那胳膊不知道如何就是打不开,而李太和轻轻松松就让小臂展开,将凤吟堵在外围。

李太和让回来,再给凤吟机会,凤吟看着李太和也只是展了小臂,并不见其他地方有作为,却又一次轻松打开。自己虽然没有全力想抵,却也用了些力气,听着李太和的劲儿就是缓缓而来,所以也不必加力了。

李太和又道:“手脚齐到你再试着脚腿上半步,能上来吗”

凤吟发现,李太和就这么一沾,微微含着顶,自己却上不得步子,因为此情此请,双脚踏实,稍有辗转,就会被李太和借了力,那拳头将如山洪暴发一般袭来,只能这么抵着。

李太和轻轻松松就将后腿提了起来,成金鸡独立之势,凤吟照样动他不得,凤吟若走了别的转化,只一点心念一动,李太和也能马上感觉得到,拳劲如水,随着又灌进一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