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04

分节阅读 10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戴老拳师对四下道:“这一位,陈州瑞昌号袁凤吟,河北老刘后边的。”

又带着凤吟一一引见,“这一位太谷车二,你师叔。这是他的两个弟子,常庆,常有。”“这三位,忻州挠羊王,通背猿,铁牛膝三兄弟,冯荆山,冯荆第,冯荆堂,世代故交。”“这一位,太谷钟表行宋掌柜,宋掌柜的儿子,你小师叔宋约斋。”凤吟一一行李,对面一一还礼。

然后走到右边对面,“这一位本是宋掌柜的外甥,但跟谁都学,老爷子在时都教过她,柳素柳婷婷,人称柳先生,姑奶奶,进进出出各长辈居所,自泡茶水,不须招呼。”说道这戴老拳师露出了少见的一笑,满是长辈的纵容之情。那边还不知谦让地就接下了凤吟这一躬。

“这一位,榆次李太和,就是你师爷的公子。”凤吟一件李太和钱和内向的神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纳头便拜。李先生及忙起身相搀。

戴老拳师继续介绍,“这一位是榆次弓力拳安鼎元,张家口三合镖局总镖头,时常与我走并行镖。这两位是安镖头的弟子,是叫海魁,锦泰是吧”那二位连忙称“是”。凤吟又一一行李。

“这一位,山东胶州府古育黎镇铁手螳螂,名字也是古育黎,叫常了都唤作“古有力”,多次同伴去西伯利亚,盛名在外。这二位,胶州府迷踪艺吕奕霖,太祖长拳杨万里,都是莫逆之交。车二少年是在山东讨生活,多蒙关照。”

凤吟在行李的时候也琢磨了,怎么个意思,不会挨个都要比一比吧,这得打到什么时候。

凤吟心下也开始盘算,这些人都非平庸之辈,而且都是功底深厚又见多识广,虽然固守一家,却都是博采众家之长。所以跟他们演练的话,首先得以功力镇住四座,再抛出一二以世上难见的独到的功法让他们开眼,然后再融汇各家风格,走一趟合演。如此三段下来,自己什么水平大家也有了数,若是想尝试或者没能看明白,那再动手,动起手来或者也就一二人了,其他人等价相权也就是了,如此少了许多是非。虽然这些人都是自家前辈,但从未来往,正因是自己前辈,拳脚把握上才更不好办,要么瞻前顾后不能爽快,要么会留下什么是非,节外生枝。关键是不知道各位前辈的演练风格,如果见识过了,自己也好对症下药,可以处理个恰到好处。而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比武较技,显然不能如大敌当前那样全力以赴而又随心而发。只能扬一半,藏一半了,显显威风,再露点破绽,也有个客气的余地,若这些前辈看过之后就是不知三昧,那动起手来也就别怪晚辈手狠了,就只能怪个人的眼界跟修为欠缺了。

这也不能怨自己心术不好,六合拳就这样,有透形不透形的法子,练时那是怎么别扭怎么有难度怎么练,一丝不苟。用时就可以用起巧妙打法,合以特殊的功底,不与人等比抗衡,以长克短,因为内劲根基不在一个层面上,只要发挥出来,就是田忌赛马,可限制对方的深厚功力与无用。发挥内力的打法合着节奏了,就可以已平日几成的功力发挥出数倍的效果,所谓厚积而薄发。

而如今很多拳师,幻想打人的拳,只与人较力,以柔克刚,以巧破千斤。尽练些投机取巧的法门,几年下来,功力丝毫没有长进,还把自己弄得病夫一般,更谈不上强身健体了。

凤吟见他三叔的笔记上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也有新戏耍一番,就以看似最别扭无用的式子演练给他们看,也看看这外地和尚们的法眼到了何等境界。

第七十三章心意自古无双传

第七十三章心意自古无双传

六合拳的演练方法都藏假,因为本来就东西不多,也丝毫不见花哨,只是动作难度大了些,而这些难度在外人看来都是笨重无用的。而真正讲究内外三合的行家,却是非常留心这些劲路的变化,看得是门道。是这劲力如何发出来,走了什么路线,克服了那些关窍,怎么走出一条捷径来。

他就会非常留意这套功法的架子,所以就必然拳假功夫真,让人看出功力来,又无法模仿学习。

而至于打法,那就千变万化,随便演示了,没有这套特别的功法为根基,就是体验再多也是稀里糊涂,天天挨揍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后来很多派就讲究内外三合,实际真能合上的并不多,往往牵强附会,歪曲理解,形成了另一套理论,而后后辈无知,又以己推人,揣测六合拳也不过如此。反而感觉自家是踩在高人肩膀上,更加高大。

而另一方面,因为藏真露假太多,而真假往往就在一跟手指的变化上,所以练假了的也多,确实就流入了庸俗无用的境地。

而六合好在保持着一脉单传的方式。拳谱讲“心意自古无双传”。实际这里无双传并不是说一辈就一个弟子,而是一辈必然出一个出类拔萃的顶门大师哥,这个大师哥很可能年纪并不大,但他有这个身份地位。所以很多六合拳师有成就时,都喜欢云游四方,如此师兄弟之间都有不曾相识者,所以一旦有后起之秀相逢时,只得以拳法高低论真假。

而且早先择徒非常严格,并不是为了大众苍生有个好身体,就是为了心意求真传,所谓艺传有缘人。普度众生的法子有很多,不必人人学心意拳。

所以跟随学习的弟子也有,但都没师徒名分,更别说大弟子了。所以老师千古之后,只有这位大弟子才有资格讲自己是真传,当然了,大弟子必然品质卓越,继承遗风,也不会张扬。

而其他弟子,多是谦虚谨慎,也有自知之明,只与儿孙家传技艺,虽然不敢张扬,却也能保留一些功法,技术。

之后那遍地开花的场面,虽然是光耀门庭,子孙满堂,却非先人所愿,因为此艺确实难,非大缘分,大天赋者不能达到高深,正因出功夫快,所以稍有不慎,那负面作用也是很大的,骨骼变形,筋骨疼痛,气血冲顶,头晕咳血这类事情常有。若风调雨顺,不是真传就是未出功夫,连个负面效果都没练出来,所以也就不适合普及。

若为了儿孙,强行降低了门槛,那必然要下大功夫,告知弟子此时放低了标准,如后必然要攀升而起,若不能,不可传人,不可以弟子自居,不算真传。

拳法传承讲究“顺活化法传”五字。没资格顶立门户,就不准以弟子资格传艺,只准一家内儿孙密传。

当心意拳又确实为高级拳法,这个高级不单单是说他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