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1 / 2)
。中间是有一个顾及八方的换劲的,乃是动中之静,虽为一瞬间,但若省了此一静,那是非常危险的,就如同猛虎孤坐山林,危机四伏,一发不中不能一气调尾,后果难测。
所以,那一蹿也就是了前打一丈不为远的近身法子,三魁只图爽快,就省了这一静。老太太经历了袁家上下六辈,这点瞒不过她,所以她才一直担心,老太太道:“你狗日的要不听奶奶劝,胆敢脱了这靴子,或者胆敢挣开,你狗日的也就小瞎磨刀,算是快了。你要孝顺,知道奶奶疼你,你就忍着,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千万不要狂妄。”
三魁孝顺,还真忍着了。他忍着,并不是因为谨慎,而是本来也用不上。
后来为了让三魁学习各类拳法也了解生意上的技巧,袁四爷就差遣三魁到一些镖局做徒弟,但每次三魁都闹事,经常出现把师傅打了的情况,就得了教师之名。
后来三魁的这双手就出了名,传到老太太耳朵里老太太又担心,“狗日的铁扇仙。”于是又想了一个法子,就是给三魁左手带扳指戒指,一个指头一个,翡翠的,金银的,个个不同,让这手总不自在。
后来三魁就带着这一手翡翠宝石的出出进进那烟花柳巷,以这只凉滑的手摸酒杯,摸骨牌,摸银子,摸女人,出手大方,为人仗义,于是就时常有一拨跟班,又得了一个名字“风iu教师”。
有些事情是天生注定,比如一个人他就是喜欢写写画画,他当了皇帝也依然喜欢写写画画。
三魁天生就不爱做生意,他只继承一门拳法,不在乎什么买卖不买卖,三魁时常不耐烦地对袁四爷道:“哎呀哎呀,里里外外有成孝跟各掌柜打理就足够了,请了掌柜就只管让掌柜处理就好了。”
天性,就像那石头下的种子,如果遇见了阳光雨露,它总会出头,坚定不移。
甚至如大河泛滥,怎么防也防不住。
六合拳讲究一个绝劲,就是这大河决堤之气势,三魁被束缚着手脚,放弃了鹰捉虎扑,却精进了踩扑,裹横,束展,练得两膀调换如刀,硬逼着练成了单把绝技。
这就让他更加张狂了,目中无人,曾经很多老教师想教导教导他,结果都栽在他手里了。
正因如此,家族对他是寄托了极大的期望的,因而也促使他放纵成性,早先以为他长大了就懂事了,后来发现越来越难以管教。
家里开始限制他的花销,他就去柜上问他大哥袁成孝要,袁成孝疼他,要就给,要就给。他拿着就去花在女人身上了。
三魁也没太多爱好,他不爱赌钱,只是遇上了就玩一下,赢了也高兴,输了也高兴,数量不多。
他也爱吃喝,却从不暴饮大醉,就好拳脚与女人。
后来他爹老说他,他要多了也感觉不好意思,又不爱赌牌,他就去赌拳,后来都认识他了,他去了都不用比了,直接就给钱,但面子上都不好看,就称是孝敬,说是请袁教师指点的。
三魁喜欢在人前卖弄本事,特别是女人,女人怀里是有求必应。
很多人就拿住了三魁这个特点,想求三魁办事,就现在女人那里动心思。
三魁多聪明,眼里不揉沙子,但三魁明知道女人说话时是带着点枕边风的,但还是装作并不在意,却也能答应她们的请求。
这其中有个原则,就是那些人商量女子的口气,与求教的方式,必然得尊重她们,必然得给足那女子面子。
第二章烟雨迷蒙烟花台
第二章烟雨迷蒙烟花台
三魁是重孝之人,每次出门回来,首先是去看望奶奶。看过之后转脚就要去烟台巷,特别是雨天,有空就去。
烟台巷又叫烟花雨台巷。实际就是烟花柳巷,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典故。
那年代就有点久了,久得好像这个典故是附会的,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这个习俗是留下来了。
说是有个美少年,在一个清风细雨的黄昏,策马路过,一抬头满眼雨花,这个好看,他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特别有一位姑娘,倚在门边,低着头,正在撑伞,在细雨里显得有那么点小忧伤,就这个黯然伤心的瞬间,被个这个少年见到了,这一见就忘不掉了,虽说走马观花,却记忆犹新。
后来这个少年还考取了功名,他就回来找那个姑娘,但是并没找到。那依门框的打伞的姑娘多了,他就到处打听,就把这整条街给打听遍了也没打听到。
后来这人竟然功名都不追求了,支了点小买卖,就落了户,那就已经不是少年了,也没个媳妇。
他就不是做买卖的料,除了一片痴心,会写写画画,也干不了别的,就越来越落魄,最后给人画屏风画扇,为清吟小班的女子填词唱唱,以度晚年。
他这个痴情与那一点文人的高雅还挺讨人喜欢。他懂古人书,总拿李清照,柳永那鸳鸯蝴蝶寒蝉凄切的诗歌来吟唱,这些烟花女子跟他交往,都感觉有那么点温暖那么点踏实又有那么点美妙与飘飘然。
就遇到知心人儿一般,这人就成了花中伯乐,能被他看上,得一首赞美的诗词,那这姑娘的身价都能起得来。
后来有人就起了头儿,专门选着雨天,撑着油纸伞婀娜扭捏地在这街上踱步,就等着这公子来。
也引得很多浪荡子弟过来看那被衣衫包裹的腰肢美臀,提着衣襟露着三寸金莲,这哥们就故意丢一颗石子,溅起来那么点水花,惊得女人就挪步躲闪,面带幽怨,相互挤靠。哎呀这些哥儿就爱看这一出,这个美。
久了人就多起来,为了走路方便,就索性碎石铺路,弄一些鹅卵石之类的铺垫在一起,后来越积越多,就在街口出来这么一个小台子。
雨天里远远看去,一群红艳艳的女子撑着红艳艳的伞,掩着红艳艳的手帕,被雨雾遮挡得朦朦胧胧,别有风韵。这位青楼中的雅士就为此作词一曲,其中有一句就叫“烟雨迷蒙烟花台”,传出来,这条巷子就有了新名了,就叫烟花雨台,也有叫烟雨花台的。
这都是百年前的事情了,但也就出了这么一位。很多时候老鸨子训斥人都道:“你以为还会有那烟雨公子来。”
还真有,这有人说了,风iu教师袁三魁,就是这烟花雨台的武雅士,这名起的。
袁三魁也不管这些,反正他讨人喜欢是真的,出手大方,又能看出女人心思,还有求必应。
夸张点说要是不怕丢人都能给他立个小庙。
当初这个说法的起始,是一个女子跟老想好闹起来了,拉拉扯扯就楼上撕扯起来。开始是这个秀士答应了女子,回头给她一枚玉坠,结果当时是为了逗引这女子,就说忘记了。
没成想这女子还真当回事,其实这女子也是真希罕这位秀士,这位秀士也是真心以对,俩人一个心眼的好,所以这女子发现他竟然那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也是真急了,楼里学来的那些不好的品性都露了出来。本来也是打情骂俏,但那秀士当着朋友面被女子抓了脸,这面子怎么搁得下,当时也假装厉声呵斥。这下热闹了,女子是真闹刺了,又抓又摞。那秀士不能也跟着还手就躲着骂。
这一骂人就多了,有看热闹的有劝架的,俩人就更下不来了,闹翻起来。
那秀士从怀里就真掏出一块美玉,喝道,其实大爷我带来,我就是不给你说罢就装作往窗外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