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1 / 2)
此时奉举一甩脸就看到了凤吟,跟在老刘后边还是那副捉摸不定的神情,看着就欠揍,奉举鼻子哼哼了一声,紧了紧衣袖,袖子里硬邦邦的。
噔噌一声,有人跳上擂台,呵,挺漂亮一个小伙,大个子,细腰乍背,上了台一行礼,走三角盘旋步,老鹞子一般转起来,忽悠一下这边,忽悠一下那边,飘忽不定,胳膊一落弹起,一砸一送的,衣服在动作中被抽得啤啪脆响。
杨振亭的嘴唇抽搐了一下,从凳子上占起来,他是挺烦这种角色,挺烦实际也挺犯愁。
这个人是河南这边的,也是跑外做买卖的,估计是在外边学了这一手功夫。
一个进进退退门户严密,一个忽左忽右琢磨不定,一个如猛虎搜山,一个如老猿穿林。两人就远远近近地磨蹭起来,一个交错大,个子捡个破绽猿臂一舒,“啪”一下鞭子般清脆地直奔过来,拳不打定处,后手紧跟着追来,啪啪连抽,动作太快了,如果分解来看,招招歹毒,不是奔眼就是扫裆,顺路还直打心口,而且每一动看似大开大和,放长击远,但是出手刁钻难防,打得远却走得小角度,同时就防护住了自己要害。昨天小赛,伤在他这手上的大有人在,到现在还有下不开炕的,脸肿得跟被一窝马蜂蛰了一般。
本来杨振亭摩拳擦掌单等着今天跟他一战,感觉是个对手。凑巧中场一休息,被河东的人赶上了,他本来怕这小子输,今天台上近看,自己都有点冒凉气,就这一套快手下来,还真不一定架得住,他又开始希望河东的赢。
河东小汉子见来势凌厉,唰唰一倒步划两个半圈,身子退出老远,任大个子身高臂长愣是没够着他丝毫。
大个子缩小了身形幅度,曲腿吸腰,探着身子,开始一手一手地逗引。
小个子按说远打吃亏,但大马步一撑,大个子胳膊再长,不进到深度也伤不着他。
大个子的步子看似轻巧飘忽,但略显轻浮,是以下盘走位以手法为主,不抬腿没有攻击性,小个子步子虽说扎实坚固,但进退轻灵周身一家,一换步陀螺一般,勾蹬盘错。
就这样虚虚实实走了几个照面,大个子略显单薄了,无从下手,小个子矮着身子却也吃力不少,杨振亭握紧了拳头,胜负马上就要分出了,台下开始押酒。
说起押酒也挺有意思,有现场就开坛子喝的,几场下来都喝醉了。
但见大个子身子一探,一道白光掠过,身子暴长前手如钻,腿一个偷步后插过来,身子被带着打了个转后手变前手自上而下猛抽下来,一手不完后手追前手车轮一般又砸下来,身子硬拧回来,翻身又抽回来,啪啪啪啪瞬间劈下七八手,三环套月接三环套月,翻车辘轳接辘轳翻车,一下实在一下虚。
这招打出来就拼了命了,要招架的话那就送进去了,根本架不住,小个子缩身速退,两只小胳膊上下倒腾,貌似从拳缝中偷命一般,突然大个子身形一晃凌空飞处,“啪噔”一声摔在地上。
杨振亭神情一怔,怎么回事
小个子身子不停,嗖嗖划两个弧线追上来,大个子迷迷糊糊爬起来,刚一站住,被小个子一贴一甩,打个滚又栽了出去,这次看得清楚了,小个子的两手拉锯般端在腹前,还是一个马步。
大个子再站起来时,身子已经在擂台边上了,连被快摔两下竟然不知道怎么回事,此时有点心怯了,换个法子继续周旋呢,还是认输,正想着小个子身子小鬼一般嗖嗖就过来了,到面前一换身形,大个子一害怕本能地躲了一步,这一脚踩空,从擂台上直摔下来,边上的人下意识一接没接住,摔了个结实的屁股墩儿,倒地不起。
凤吟想,无论这几种风格,都需要一个适合发挥的距离,若是老刘那种路数,站住了就让人无从下手,一碰就往起撮,一动就把人往里吸,往里吞,陷人与困境而无用,这种往里吞而不是往外放的拳风还是第一次接触,难道自己过去理解错了。
小个子就在擂台边摆了个古怪的造型,前手起顶肘捂住而过,后手插腰,跟个茶壶似的,引来满场大笑。
其实这就是七式拳的汤瓶式。
没管七小品怎么宣判,小个子一个旋儿转回步子,一拍大腿朝杨振亭招了招手。
杨振亭没等七小品招呼,一个高儿蹿过来,伸手就打。
谁都没有注意,就在台下西南角儿,几张陌生面孔正朝这边张望,相互一阵耳语,频频点头。
教师身子贵似金,岂能罢休。
第二十一章二虎相争有一伤
第二十一章二虎相争有一伤
已经晌午了,但热情高涨,看样子还能打上好一会,人都是爱看热闹的,有了热闹看都顾不上吃饭了。这个时间,小商小贩就过来一排一排送吃的,看得过瘾也有胃口,有的主儿都喝了好几杯冰梨糖水了,打着饱嗝再买上一包花生。
不交代不太合适,西南角儿那几个人可以说是大个子的师兄弟,他们可并非想争个头魁什么的,过去保地盘争买卖要靠武力,可算是明抢暗夺,这几个是搞皮货的老客,想垄断这边的皮货生意,探清了实力好另下擂台。
那一场可不是这乡亲间比划比划可能比的,那是真玩命,要不说鱼龙混杂呢。
老刘拉了凤吟一下,暗示不要盯着人家看,凤吟又重新看着擂台。
杨振亭与小个子已经交上手了,这二位打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
马步对马步,短打对短打。
这两家实际都不简单,杨家过去就是教场子带走镖的,到现在也是,只是很少走远路了,西北不太平,有点罩不住。
家传的长拳,说长拳是动作连绵不绝如长江流水,而实际走得是近身的短打,短拳连环,这才连绵不断,不是一捶补一捶。逐步完善,形成了摔打一体的风格,以挨挤胯靠破坏对方根基见长。
但因为这一套打法不但需要根基扎实更机巧灵便,不是一般人就能利用好的,所以走出来只是刚猛霸道的风格,却少了内涵。在早先的传承中,有一套可以分解又能组合的对练套路,分开是一段一段的招式,合起来是相互拆招找劲的套路,但是因为双方功力不等,有时间出现技术差别太偏,走偏了原先的功能,越练越把对方当木头桩子打,反而死板了。
杨振亭就是这样,因功纯厚,一般人跟他对接不上,他打他师兄弟基本就是打沙包,日子久了虽说势大力沉,但有点一出不能回头的意思了。又加上这几年也没遇见什么对手,养成了自负的脾气,多年已无长进。
要不青面小伙一眼就看出了他的问题,东西不错,但卡位不对,失去了原有的机巧,不能将拳法发挥出来,而是靠本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