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的变化调整。所谓虚灵顶劲,那一线相牵的意念,若能建立在实用的前提下,也就容易体验了,也就懂得了外在的用处。

若没了这找中的前提,对之后的变化就会不够理解。文字是有双关的,单纯讲那些沉,领,灵,顶之类的要领,一旦领会错了,只是拔着脖子,虽然内心想象得很美好,那做来出来的效果也是王八驮石碑。

这二位既然敢接这玩意儿,就肯定有两下子了。

很可能这两个是土匪派出来打探大家主的。不定身上带没带什么暗器,让他们忙活忙活也为了摸摸底。

从那往后,凤吟对他爷爷稍微多了点尊敬。

这事后来还真有了报应。那时已经很不太平了。

那是多年后的一夜晚了,突然有人放。家的人都起来了,听见房子上有铃铛响,老五提着大枪冲着房子吆喝了一嗓子:

“是收骨头的弟兄么俺当家的有点东西叫你们捎着。”

两步踩着墙也上去了,甩手晃了晃,丢过去一个包袱。模糊的看见对面的伙计鞠了个躬走了。不管是不是,但这规矩,这青面,有了。

凤吟知道,他家里准备了很多这样的包裹。

天亮了听说进了土匪,临着几个村都抢了,舟口没动谁。

那个时候“瑞昌”家差不多也就剩下这一点买卖了。

这个书开篇为了画面感,也为了通过很多不相干的小事介绍人物关系,就将很多心理描写跟故事提纲含蓄了,都用场景会意了。所以心急的读者会感觉云山雾绕的。

实际这个好办,看不懂就不用分析了,跳过去就行了。文章前边基本上讲拳的,没有专门讲事,不专门学拳无所谓,感受个趣味就行了。

就是写主角的叔叔在回家的路上被暗杀了,对这也没有什么头绪。然后就是一些城镇小事,历年这个时间有一个擂台赛,期间开始有事情发生。

这就到了第二十章往后了,从这直接看都行。

或者直接从第三卷开始看都行,因为三卷的结尾正是一卷的开头。

若只是读个娱乐,从第二卷直接看也行,这个书就是随便一翻读就行了,每篇都有些小趣味,只是少了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痛快的感觉。

第五章子种孙耕无歉岁

第五章子种孙耕无歉岁

凤吟被老奶奶叫了去,手里摸索着那杆大秤,滑,凉,沉甸甸的,“凤吟呀,你识秤了没有呀帐上有没有教你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老奶奶的声音有点低哑,很明显能感觉到一种老人的无力。

但是老奶奶的牙齿很好,吐字清晰。

老奶奶又拉过凤吟接续讲;“尺,秤,算盘,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啊。度量横换算,为人处世皆不可离此。“

好似故意让凤吟听清,又好似太老了,说话都累,说一句,歇一句。

“古时身为度,称以出,心中有数。要在这心里呀,练出这尺秤来。做事才有这度量把握。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这秤啊,可是咱这一位老祖宗陶朱公发明的呢。陶朱公有商训”

老奶奶语气缓和却又声声如耳;

“道是,识人,用人,知机,倡率,整顿,敏捷,接纳,安业,辩论,办货,收帐,还帐”

“这些个,估计你这个脑子是学不来了,咱家呀,你跟你那死熊三叔呀脑子最不进目,但我最喜欢你们两个呀。

你那死熊三叔就爱收账,现在不在了,你可得好好地,啊”

老奶奶一声低一声扬地嘱咐着,“陶朱公啊,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咱们袁家老祖宗也是适时务农,戮力耕作。才有了今天,人呀,要知时务。

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这些我小时间都得背透呢,你熊也不念书。

然古人说,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无歉岁,这远比实在的土地要紧。先得正心知理,镜于人,则知吉凶。

“人待期时,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

“得中心者得天下,咱这就是天下中心,然居安而不争,方得天年”。

凤吟静静地听着。

“这秤呀,铁梨红木镶金星,这星呀,就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福、禄、寿,十六两一斤。

秤须公道。欺人一两,福气即失;欺人二两,后人无禄;欺人三两,折损阳寿”

“你龟熊的定不懂欺人。去吧,把这秤送到瑞昌挂起来,啊,挂给大家看,提个醒儿。你熊不会说话,不说话就得办事。”

“你熊也不简单,晚上出去多看看天,学着识天象。去吧。”

凤吟提了秤往柜上走,他没从最近的路上走,他还是习惯地先去了老城墙,爬上去坐了一会。

远远地看到地那头的桃花开了,粉雪绵延。那红嫩得像他小姨。他抬头往南看,晴空万里,阳光刺目,晃得他急忙闭上眼睛。

他没有看到南斗,只看到噼里啪啦的一片光晕。

缓了一会儿,眼前还是有一团黑影。穿过黑影他看到他爷,大步流星地往桃园走。凤吟看着他爷急急忙忙的样子有点好笑。

他的目光跟着他爷,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很快就跟不上了。

他爷叫袁广廷,他们家这一段是按“瑞熙昌表,广成奉化”排下来的。怎么讲,他不知道,他爹也不太知道。

凤吟跟丢了他爷,但他知道他爷去哪了。他爷时常到桃园锻炼身体,这桃园本来是河西的,后来就成了他们家的了。

老奶奶说过,买卖嘛,都是经手而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哪家的。合时务,就多把弄一会。人都有个限数。

得把这秤准呀调好喽。

他爷的秤却时常是翘起来的,占了不少便宜。这不光是他的对头说的,很多人背后都说。

话从村里老娘们口里传传出来三里五村都知道,都说袁四爷有一杆好秤。

按四爷的话讲,这叫努力了。他就感觉,这片桃园就是他自己的。

也确实,除了看管耕作外,连个看院的他就没让在那。那有间小草房,那是他自己用的。

桃花不开的时候,穿过光秃秃的枝条,不费劲就能看到。桃花开起来,就掩掩映映,别有一番情调。

过了会,凤吟看见他姨,穿一件紧苞苞的小棉袄,身子像要从领子里暴出来似的,

细细碎碎地踏着小步,也急促促地从一个不起眼的角度穿进了桃园。然后消失了。

凤吟喜欢他姨,那年他被水冲走,他娘就病了,到现在还疯疯癫癫的。他姨就从姥姥家来了,照顾他们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