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5(2 / 2)
崔氏族人的大梁之行,早已由封沙安排妥当。崔氏一行极为顺利地进入了大梁城。
自从澶州案发生之后,拜访侯相的官员如过江之鲫,崔家族长和公孙夫人就如寻常的官员一亲,递上自己的名剌,等着侯相能抽空接见。
在见外臣这方面,侯大勇的风评极好,他的精力明显比其他几位宰相要强,每天一般接见三批外臣,每一批外臣约为五到十人,侯大勇从翰林院请来了一些低职的翰林,专门在侯府记录和各地官员的谈话,由此整理出各地的情况,这些情况全部转给了飞鹰堂,由飞鹰堂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对各地的实情作出基本判断。
崔氏家人一行六人就混在一群等候接见的官员里,毫不起眼地走进了侯府。
崔族长心中热切盼望见到侯大勇,执礼周到,另一方面又竭力保持着百年大族的尊严,这样一来,谈吐风趣的崔族长反而言行拘束,而另外几名崔氏族人更是正襟危坐,拘束的紧。
公孙娘子眼见着崔族长吞吞吐吐,而侯大勇也并不怎么说话,就笑着道:“侯相,这次到大梁,我特意带了一些风干的野羊肉,这些野羊肉全部是环县北部出产的,味道甚为地道,只是这些山野之物,不知侯相能否瞧得上眼。”
当初在环县,县令公孙维扬为了招待侯大勇,把公孙娘子爱犬杀掉红烧,公孙娘子为此追到院子来破口大骂,不过这一骂也就结下缘分。
这件事情,仅仅过去了二年多,侯大勇回想起来却觉得已是很遥远之事,他听到公孙娘子说起往事,露出了笑容,道:“公孙使君现在还做诗否”
公孙娘子笑着摇头道:“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郎君现在虽说是刺史,还是喜欢在空闲时间,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吟诗作画。”
“有资格和刺史在一起,都是有身份之人,怎么会是狐朋狗友。”
公孙娘子脸上露出鄙视的神情,道:“在环县之时,郎君和他们那些读书人成天苦中做乐,回到青州以后,环县那些读书人竟然巴巴地赶到了青州,就住在我们家里了。”
崔族长听到公孙娘子和侯大勇说闲话,表情也自然一些,他道:“公孙先生富贵不忘旧友,是真性情。”
侯大勇点头笑道:“崔族长说得好,现在许多人能同苦却不能同甘,公孙使君能和旧友同苦共甘,人品自然是极好,这样的人当崔家的女婿正是合格。”
随意聊了一会,气氛也就融洽了。
侯大勇和崔族长两人进了会客厅旁边的一间房屋,把崔氏族人和公孙娘子留在了一旁。侯大勇和崔族长走了一会,一个使女走了进来,向着公孙娘子行了一礼,道:“公孙夫人,符娘子请你到内院。”
符娘子和公孙夫人可谓一见如故,两人手拉着手,就如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
符娘子夸奖道:“崔统领可是一表人才,不少世家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我的耳朵已经听起茧子了,可惜,若我家里还有妹妹,一定要嫁给崔统领。”
公孙娘子心中有一股热流奔涌,符家可不是一般之人,六个女儿,两个成了皇后,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眼前的这位虽说不是皇后,也嫁给了当朝宰相,她有些言不由衷地道:“符娘子如此说,真是折杀崔郎了。”
公孙娘子从后院出来的时候,已是日落山头,崔族长已带人离开了侯府,只留下一位中年人候着公孙娘子。崔氏虽然没落,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崔家在大梁还有一些产业,也有好几个的院子,这些院子都是数十年前的产业,早已和大梁城融为了一体,崔家这几人进了院子,就很少出来。
在范府后院,范质和谋士朱恬一边下围棋一边聊天。
“哼,人心不古,真没有想到这些人是这样的嘴脸。”
范质把一张纸片放在桌上,不耻地摇了摇头,这张纸片记录的全是近期到过侯大勇府上的大臣,有外地进京的刺史,也有六部的官员,范质任宰相多年,以前这纸片上一半的官员都是范府的常客,可如今,这些官员也成为侯府的客人。
朱恬神情安静,淡淡地道:“墙头草,就是这样随风倒,范相不必生气,若是风向不对,这此人立刻就会变化方向。”
“朱先生,你说侯大勇到底想干什么”
朱恬沉默了一会儿,道:“侯大勇在沧州出现得很突然,凭他的能力,定然非泛泛之辈,可是北部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豪杰,这就很值得玩味,下一份帖子,就可以从他的出身做文章,我们就说他是幽州的辽人。”
“侯大勇是辽人,这也太离奇了,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侯大勇府中就有一个渤海女子,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渤海灭国以后,族中女子多为辽人所掳,帖子一出,侯大勇就是长了八张嘴也说不清楚,最妙的是,侯大勇还根本没有地方说理,这样一来,他拥兵自重的含义就又有变化,这就不是中原人内部的事情,而是涉及辽人的国事了。”
朱恬展颜轻笑:“黄河边上有句俗语,叫做黄泥沾在屁股上,是屎也是屎,不是屎也是屎。”
范质笑着笑着,脸色静了下来,道:“侯大勇在郑州之时,不过是一名小小的防御使,他从那时就开始造兵器,难道,他那时就想着要造反吗”
朱恬脸上也有一丝疑惑:“这一段时间,我天天都在琢磨侯大勇,从沧州、郑州到秦州、灵州,侯大勇就忙着做两件事情,一是训练军队,另一个就是造兵器,私造兵器是大忌讳,侯大勇其实是在沧州就开始着手此事,窦田等工匠,就是在沧州招纳的。这说明,侯大勇从到了沧州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朱恬站起身来,在原地转了转,道:“发帖子之时,我是纯粹想诬陷他,可是看这些资料,越看越心惊,若不是真想谋反,很多事情就说不通。”
范质和侯大勇有争议时,皇宫总是偏向于侯大勇,而第一道帖子出现之后,皇宫第一次偏向了范质,让赵匡胤成功地当了虎捷军都指挥使。范质冷笑道:“赶忙再发一道帖子,就说侯大勇是辽人,把水弄浑了再说。”
第二百八十章鹿死谁手四十四
大梁城外十里,汴河岸边,有一个取名怪异的小村庄,一般来说,大梁城附近的小集镇多以姓氏为名,如许家庄、高家庄等,而这个小集镇的名字叫做松田庄。
松田庄东侧有一处断谷,断谷下面就是汴河,而断谷上有一个大院子,这个大院子历史颇为久远,是大唐时一位回乡养老的官员所修,现在属于松田庄最大的乡绅董天清,董天清是名声很好的乡绅,富而仁,只要黄河发水,他都要开粥场,接济吃不上饭的乡亲和流民,十几年间,董天清在松田庄附近,享有了极高的声誉。
夜幕沉沉,一个身材高大的黑衣人顺着小道上了断谷,轻车熟路到了大院子的后门,一阵猛烈的狗叫声过后,后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随着几声低斥,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