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 > 分节阅读 237

分节阅读 23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范质是老资格的宰臣,虽说大周朝实行的是首辅宰相轮换制,可是凭着其资历,他在几位宰相中说话仍然最为分量,他不紧不慢道:“契丹新主耶律述律年少执政,朝政颇为荒废,据传他每夜招来众臣酣饮,经常是通宵达旦,第二天白天才起床。辽人称之为睡王。辽之燕王牒蜡被杀以后。继燕王牒蜡镇守幽州的是南京留守萧思温,萧思温是公主驸马,为人不修边幅,最是怯懦无能,此时,正是夺回幽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正可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错失良机,等到辽人恢复了元气,则北伐定然难上十倍。”

范质所说之事,涉及在辽国的内乱:内乱始于辽太宗耶律德光之死,耶律德光当年率失兵攻入大梁之后,灭了后晋,耶律德光却在北归路途中。病死在河北在杀狐林,南院大王耶律吼、北院大王耶律翰共同拥立永康王兀欲为帝,是为辽世宗,而辽国述律太后喜爱幼子李胡,拟立为帝,太后、李胡率军与辽世宗战于潢河,辽世宗胜利,不过亦留下许多暗流和政争。最后辽世宗也被谋杀,于是睡王耶律述律即位,他即位以后,又杀掉了密谋反叛的燕王牒蜡。

大周一向以辽国为主要敌手,因此,众位大臣对这一段历史都知之甚深。不过,相同的历史因为不同人来解读,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结论。

侍卫军主帅李重进是皇亲,更是重将,他素知辽军地战斗力。和范质两人意见完全相左:“辽人朝政虽然有些乱,可是辽军军威极盛,远非南唐、西蜀所能相比,我军如果要北代成功,必须要动用最精税地人马,还有分兵防守南部边境,中原腹敌只怕空虚异常。若此时北汉军从泽州南下,直袭大梁,和辽军形成夹击之势,则大周朝就十分危险了。”

李重进加重语气道:“我的意见仍是先南后北,趁着我军接连攻克楚州、扬州、濠州的威势,扫平南方,然后再攻打西蜀和北汉,等到中原大定,我军再和辽人决战不迟。”

范质不以为然地道:“大周四面皆敌,不论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面,如终要面临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的困境,如将军所言先南后北,在南线作战之时,若辽军和北汉军南下中原,我军岂不是也会陷入两线作战”

李重进向来心高气傲,只是此时有陛下在场,说话者又是老资格宰相,他才没有发出尖酸之语,不过,范质话音刚落,李重进似笑非笑道:“这四年,我军先和西蜀决战在凤州,然后三战南唐,怎么没有见到北汉军和辽军南下”他鼻子轻轻哼了一声,道:“北汉刘崇若没有辽人支持,早就被我军的灭掉,所以,北汉和辽人也算得上唇齿相依,所以我敢肯定地说,我军若攻打辽人,北汉必然出兵。但是,我军攻打南唐,和辽人没有利害冲突,他们自然不会出兵相助。”

北汉是大周的世仇,北汉主刘承均依靠着在契丹军的保护,占据了山西,就如一把长弓一样对准大周朝的软胁,随时都有可能制大周于死地,因此,李重进地假设极有道理。

柴荣登基之时年仅三十三岁,称帝后在高平打败了北汉和辽的联军,由此信心大增,满怀雄心壮志,道家高人陈抟通过无极图,算定柴荣在位三十年,柴荣更是信心百倍地许下三十年帝王鸿图:“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为了达到十年拓天下的目标,柴荣和范质、王朴等等心腹重臣多次探讨平定天下的战略,关于平定天下的战略,重臣们分为“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两派,战略方向事关全局,重臣们互不让步,已经争论过数次,柴荣鼓励双方争论,但是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主张。

范质是坚定的“先北后南”派,王朴、李重进、赵匡胤是坚定地“先南后北”派,王薄、张永德并无定见,时常在两派中游离。

范质和李重进激烈交锋之时,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只顾低头吃菜,对战局不发一言,张永德的夫人就是著名的寿安公主,与寿安公主性格相反,张永德性格颇为优柔寡断,因此,在前线的殿前司禁军实际上是由赵匡胤指挥,对于“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这种涉及全局的战略,他没有自己成系统的认识,听双方争论,一会认为范质有理,一会又认为李重进有理。

赵匡胤见张永德并不发言。看到柴荣的眼光扫向自己。就道:“在下觉得统一天下还是先易后难为妥,辽军战斗力甚强,如果我军不能迅速破敌,而与辽军僵持不下,南唐与西蜀极有可能趁着中原空虚之际,出兵袭扰边境,我军分兵应付,局面难免就会糜烂。南唐、西蜀相对较弱。只要灭掉南唐、西蜀等南方势力,再掉头北上,此时可以利用南方充裕的钱财物质,为北伐提供军资,这样我军必然实力大增、势气如虹,破北汉也就顺理成章。”

侯大勇以前没有参加讨论过这种事关全局地战略,因此没有急于发言。只是静静地听。

当赵匡胤说完之后。侯大勇心道: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中,赵匡胤就是按照先南后北的战略,平荆南、西蜀、南汉和南唐,最后又灭掉了受到契丹人保护地北汉,基本实现了统一,可是北汉灭亡之后,宋人从此与契丹全线接壤,也就失去了缓冲之地。北方边患由此兴起,高梁河、歧沟关等战役惨败之后,宋军在北方全线被动,仅能自保。从此,北方边患不断,随后,党项建国,女真兴起,宋朝被轮番欺凌,最后。蒙古崛起于大漠,横扫了亚欧大陆,灭国无数,宋亦不能免,终被来自北方地游牧民族所征服。

想到这里,侯大勇神情就有些凝重。

柴荣把目光转向了侯大勇,道:“侯爱卿。你怎么看此事”

侯大勇虽是新任的宰相,但是在朝中时间极短,率军来到楚州以后,除了献计用火药破楚州城以外,基本上没有对国事发表意见,此时,柴荣点名,侯大勇也只有拿出自己的观点。

侯大勇来自现代社会,对于判断历史发展方向上,比范质、李重进、赵匡胤等人有先天的优势,他知道在座每一位重臣的观点,都有可能影响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因此丝毫不敢怠慢,他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来,这才道:“总体上来讲,臣赞成先北后南地主张。”

范质是孤独的“先北后南派”,见侯大勇开宗明义地支持自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高平之战时,李重进的地位远远高于侯大勇,曾短暂地做过侯大勇的上司,不过,侯大勇很快就被柴荣调到了张永德的手下,当时张永德和李重进的矛盾极为尖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地地步,李重进颇为恼怒侯大勇由侍卫军调至殿前司,曾经借故多次刁难过侯大勇。

李重进万万没有想到,数年时间,当年的一名中级军官居然一跃而成为了皇亲国戚,官职也是一升再升,不过五年时间,就由黑雕军都指挥使变成了大周朝宰臣。此时,听到侯大勇地表态,李重进英俊阴冷的脸颊轻轻抽动了数下,随即又平静了下来,此时的侯大勇已非吴下阿蒙,轻易树强敌是极为愚蠢的。

“臣所说的先北后南,准确来说应是先北后南再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扫平长江以北的残敌,趁胜夺取舒州、蕲州、黄州等地,彻底将南唐势力赶到长江以南;

第二步,集中我军主力,夺取幽云十六州,只要能够夺取这十六州之地,以此为屏障,辽人就难以轻易跃马中系,臣所说的向北,主要就是夺取十六州这个战略要地,而不是与辽人决一死战:

第三步,稳住北方之后,就可以再次挥军南下,先攻稍弱的西蜀,次攻南唐、南汉等南方势力,南方大定之后,再返身向北;

第四步,统一天下之日,便着手与辽人决战,此时挟全国之人力物力,周军必将纵横大漠。”

侯大勇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提高声音道:“不出十年,陛下必将扫平天下,建立不朽之功勋。”

柴荣不动声色地听完侯大勇地陈述,仍然没有表态,他自己动手,舀起一碗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