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5(1 / 2)
出所料,了因是西蜀派到大周的奸细,他先是游历四方,打探各地军情,随后寻机来到了大梁,通过勾引贵妇来套取情报,但是,了因在来到大梁的时间不长,他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严密的间谍网,他罗织地手下皆为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在大梁,了因并不是西蜀派来的唯一奸细,更不是最高层次的奸细,还有更为隐密的间谍在为西蜀服务,了因只是隐约知道此事,但是也不了解内情。
审讯持续深夜,侯大勇这才走出临时审讯室,他对守在外面的林中虎道:“把了因的下颌骨下掉,别让他说话,另外,你想办法不让他睡觉,但是不必用刑了。”人地生理、心理都有极限,若超出这个极限,大脑就会出现空白,这个时候审问最能得到真实情况,侯大勇要等到了因出现心理空白之后,再重新审问,以检验、核实刚才所得的情报。
折腾了一天,侯大勇也着实累了,倒在床上后就沉沉睡去,直到符英将其推醒,符英脸色凝重,道:“春兰趁人不备,上吊自杀了。”侯大勇睡意全消,跳下床去,没有穿鞋子就朝春兰小院跑去。
小院内,春兰的两个贴身使女跪在院内,浑身如筛糠一般。秋菊跪在床边,低声地抽泣。
面色惨白的春兰安静地躺在床上,脸颊左侧有一条小小的伤痕。
侯大勇得到了因的小册子,上面记载和春兰床弟细节,这让侯大勇暴跳如雷,有些事情永远不知道细节也就罢了,至少还有个心理安慰,可是,知道了细节就难以释怀,也就不能自我欺骗。在狂怒中,侯大勇用皮鞭抽打了春兰,不过,抽打之时侯大勇仍有分寸,没有打脸也没有打要害之处,脸颊处的伤痕可能是不小心弄上的。
侯大勇虽说在战场上见惯了尸体,可是面对着逝去的春兰,心中仍然震憾不已,足足站了一柱香的时间,侯大勇一言未发。良久,侯大勇才道:“以暴病之名厚葬春兰。”
开封府二尹郑起没有回家,就在衙门后院睡觉,天刚亮,城南尉王真冲进了后院。
郑起带着衙役们急匆匆赶到了天静寺,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倒挂在外院的大树上,暗黑色的鲜血流了一地,衙役们守在树下,等着二尹郑起,一群老百姓在外面看热闹。
等到尸体被放下来后,郑起差点吐了出来,强忍着心中的恶心,接过尸体上挂的纸条,上面写着:“天下第一淫贼。”
城北尉杨通走到郑起身边,低声道:“是了因,下身被斩断,估计以前的传闻都是真的。
郑起骂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了因是咎由自取。”他轻声对杨通道:“在城外找几具尸体,送进城来。”
第一百九十二章庙堂之高二十
了因尸体找到之后,开封府二尹郑起从维护大梁城稳定的角度出发,立刻为了因之死定性:这是一起丑陋的情杀案。
大梁各大寺庙或多或少听说过了因的劣迹,而城中和了因有染的贵妇对此事更是心知肚明,因此,开封府为此事定性之后,了因便彻底从大粱城里消失,就如从来没有存在一样。
郑起和东、西、南、北四城尉并没有就此罢休,这一伙杀手既然能越过高墙轻易杀掉了因,当然也能神不知鬼不晓地杀掉许多重要人物,因此,绝对不能让这伙杀手安然地呆在大梁城内,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闹出更大的事端。城尉王真命令手下把天静寺二十多名僧人带到衙门,还没有审问,二十多名僧人突然同时上吐下泄,不到半个时辰,僧人们七窃流血而亡。郑起得知此消息,惊得手脚冰凉,僧人们一死,了因之死,就成为永远不能揭开的悬案,而死在衙门内,更把开封衙门陷入了极为不利的位置。
侯大勇听到此消息,却并不吃惊,当日他的心中也产生过如此杀机,只是审问了因,才知道在天静寺里,只有了因和被杀的知客僧两个人是西蜀奸细,其他僧人并不知道内情,这才放过了天静寺众僧人。这一次众僧人被毒杀,定是与了因有染的贵妇为了掩盖丑闻所为。
王朴知道了天静寺惨案,勃然大怒。城尉王真就成为替罪羔羊,被捕于狱中,等待陛下最后裁决。至此,了因事情也有了一个不是结束的结束,侯大勇对于这样的结局自然也感慨连连。
大梁城为了这些鸟事弄得满城风雨,在南线战场上,大周禁军苦战楚州不下,伤亡惨重,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宽阔的护城河。柴荣被迫命令增兵楚州。
二月六日,一支军队从大梁出发,直奔淮南而去,中军旗帜上绣着一个大大的“侯”字。
在大梁城内无所事事地呆了近一个月,其间还发生了令人沮丧万分的事情,想到躺在棺木中永远不会苏醒的春兰,侯大勇不禁意气消沉,人死如灯灭。所有对与错、悲与喜。对于春兰来说都成了过眼云烟。
接到圣旨以后。侯大勇就带着一万援军离开了这令人厌恶的大粱城。
楚州西面是大湖,又扼着槽运之地。位置颇为重要,是南唐与大周争夺的一个焦点,若楚州一失,南唐在长江以北也就大势去矣,反之,若楚州不失,南唐就可在江北拥有一席之地,随时威逼大周。
南唐楚州防御张彦卿是南唐国主亲选的坚毅之将。他率军死守楚州,让楚州几乎成为了寿州城的翻版,从显德四年底一直到显德五年二月,柴荣数次亲自上阵,仍然没有攻破城墙坚固楚州城,大周军折损极大,不得不第二次增兵淮南。禁军主将多已随柴荣亲征,另有一部分北上防御辽人,柴荣就亲命赋闲在大梁的侯大勇为援军主帅。
禁军是大周朝军中精税,成为精锐有四方面的理由,一是禁军武器装备皆由中央财政负担,军费充足自不在话下,二是禁军选人有优先之权,军中骁勇之辈着实不少,三是陛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总是以禁军为主力部队,禁军可以说是一支百战之师,四是禁军将领升职极快,从侍卫司、殿前司升职出去地节度使也有好几位了,有了这四个原因,禁军自然成为大周军精税,军中将校们皆是眼高于顶、目空一切。
援军由殿前司、侍卫司各一部组成,殿前司所部由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指挥,侍卫司一部由侍卫司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指挥。王审琦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之一,张光翰则是侍卫司主帅李重进的亲信,他们两人本身有矛盾,但是,在如何对待侯大勇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
侯大勇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说破,一路上,三人互相维持着和平,经过二十天行军,二月二十六日,援军来到了楚州城下。
王审琦、张光翰各回本部,侯大勇则被留在柴荣身边参赞军务。援军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七日,大周军再次展开了对楚州城的猛攻,攻城战在北城和东城同时进行,柴荣亲自督战东城,而由赵匡胤率军强攻北城。
楚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