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1 / 2)
平常时候,这二几十个子弟,并不花李长安多少时间。除了每日中午的讲解之外,大都时间,李长安皆一个人独自修炼,偶尔也会出出莘王府。
最让李长安奇怪的是,不管李长安在莘王府做些什么,莘正元都从来没有干涉,好似莘正元彻底的对李长安放心似的。
这一日,李长安正午教习完毕,就要回到住处独自修炼。却不想,有一人来到了正气堂。
“王爷驾到,有失远迎”
不管如何,两人现在并没有闹翻,李长安还是打着李青云的身份叫着莘正元。
“堂堂御林军右统领李长安,李贤侄,你客气了,本王应该迎接你才是。”
莘正元这一次前来,立马就揭穿了李长安的身份。
“哈哈,不错,我确实是李长安。”
既然莘正元揭穿了自己,李长安就懒得再做掩饰。
“好一个少年英杰。”
莘正元是一人前来,也未带什么兵马,这让李长安稍稍放下心来。若要逃跑,莘正元就算是堂堂武圣,李长安也可转眼即逝。
“哪里,哪里,王爷的一石二鸟之计,更是高明呀。”
身份暴露,两人不再是遮遮掩掩。
“大丈夫若要成天下大事,有些计谋,就算非我所愿,我也得用上一用,还望李贤侄不要怪罪。”
莘正元双手扶着栏杆,远跳着北方的长安城。
“如果谋朝篡位也是天下大事,那王爷的志向倒真不小。”
李长安虽然并不管这个天下是谁的天下,但李长安也并不喜欢谋朝窜位之人。
“是么,纵观历朝历代,又有哪一个皇帝,不是谋朝篡位而来就如当今大楚国皇帝,不正是从李近渊手中夺来的么。不说我朝,拿堂堂大汉朝来说,篡的也是大秦朝的皇位。之后又有魏晋篡汉,大楚篡隋之举”
莘正元冷哼一声,将历朝历代的篡位之举,全都说了出来。
李长安心口一闷,说不出话来。
莘正元说的正是事实,现在就算莘正元是篡位。但若是成功,当得了天下一代帝王。再过几百来年,恐怕世人就会将认其为正统。
“王爷你说的不错,只是天下大势,现在并不在你这边。”
天下大势,说的就是天下人心。天下人心,仍是向于大楚国,向于朝庭。
此时大楚国物华正盛,百姓安康。就算莘正元有篡位之实力,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乱。而且,临川不属中原,更离长安甚远。守成有余,攻取不足,这些都是莘正元不敢篡位之原因。
“李贤侄说的没错,天下人心,确实不在我处,本王也在等候这个时机的到来。”
“难怪王爷到处招兵买马,就等这个时机了。”
“人生于世,若没得一些资本,必将被人取代。就如我这个莘王府,若不是我手中有些兵马,恐怕早就被移为平地。”
以莘正元现在的处境,若没得一些兵马,恐怕早被皇帝抄家灭族,但这并不是篡位的理由。堂堂名将郭子仪郭将军,当年之风,比之现在的莘正元,威名更胜。若是当时郭子仪灭了“安平一部”之后,顺手就可将朝庭取而代之。但郭子仪却没这么做,而是将手中兵权,全部归还于朝庭,真正做到了大忠。
正待李长安要回击之时,却又硬生生将话咽回了肚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郭子仪之般大忠无私。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郭子仪。”
“王爷如此想,并没什么错,可亦没什么对。而真若真要分出个对错,恐怕也就是这个世间,图的只为一个字”
“何字”
“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管是错与对,只有利字当头,就有人会去做。为利是对是错,谁又知道的呢
“李贤侄,你说的不错,我所图的,就是这一个字。但却不知,李贤侄,你图的又是何
物”
莘正元反问一句,却让李长安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呀,我图的又是何物”
第一卷:灵肉合一第五十八章:反目成仇
被莘正元反问,李长安一时却回不上来了。
如果说是世俗中的利字,但李长安并非为此。可如果图的不是利字,那李长安又何苦修什么仙倒不如平平安安,呆在长安村中,一生终了。
“我所图的”
下得世俗久了,李长安差点都忘了自己所图何物。
老先生一生只为明心见性,而我,只为问道。我之谓我,皆因我有我的道。若我的心中无道,则我就不是我,而是芸芸众生,与凡人一般。过得百年,终入轮回。
“我之为道。”
一颗坚定的心灵,说下了此句。
莘正元再没有说话,心头一直有一句,“我之为道”,伴随在他的耳边。
“很久以前,我不正也是与他一样么”
世态变迁,当年那个坚强小兵已不再了。如今换成了那个坐守整个临川,拥有了与朝庭抗横本钱的莘正元。
带着自己的迷惑,莘正元离开了正气堂。随后几天,莘正元不时常来正气堂。大都时候,只是与李长安聊天。有时候,也不时寻问,道是何物
李长安并没有直面回答道是何物
所谓的道,若要描述,根本写之不来,只得自己去领悟。而李长安的道,现在只在“问道”之中。就是说,李长安现在的“道”,是在追求“道”的途上。这个路途之中,纵算不是真正的道,但这一步,却不能少。
又一天,莘正元找到李长安。
“李贤侄,我观你已入得北斗一境,但却不知,你是否明白,何谓全身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