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2(1 / 2)
民军地后路,也同时威胁着长安,这样的话,所到之处,各郡各县,就算不投降,也个个闭城而守,不能与其它郡县联系,更谈不上听从李阀号令,再组织抵抗了。16小说网
“僧兵反戈,李世民授首,镇南王还在肃清余逆,不日回来面圣。”
这个消息传来,却已经是十五日之后。
这时,新建的忠烈城隍殿已经完成:“朕建城隍,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使善者有祭,恶者有法,人当知畏而不敢妄为。”
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体系乡建土地神殿,县府建城隍,又于大城建后土之殿。
城隍殿,设英灵殿,战死灵牌都列于其中,每年新年和清明,都由当地县令、太守出面,亲自祭祀。
说白了,这的确是仿照日后日本的靖神社,将为国阵亡者列入祭祀,得以安息不朽
我之英雄,彼之敌寇
敌之英雄,我之敌寇
无论后世中国人怎么样仇恨,但是对日本人来说,他们都是为国战死的英雄
与其仇恨靖神社,不如消灭敌方的国运,不如祭祀自己地英雄
当日,也正是祭祀后,新堂初建,万人灵牌祭入在内,皇帝亲临上香,得知这个消息,杨宣凝正在后殿。
知道这个消息后,杨宣凝久久无语
神殿之后,有个花园,杨宣凝的思想影响了这个世界的神殿模型,在杨宣凝看来,神殿不但是神圣之地,更是修养安息之地,所以后面有周回外廊,阳光洒在这幽静的后园。
皇帝度步而走,浏览沿途,仰望假山,以及石块间顽强生长的草木,当转过了一处庭院,看见了一处新靠地湖泊时,突然之间,不由泪水飞溅。
侍从面面相觑,谁都不敢言,小心翼翼,直到皇帝命他们退下,连忙退到十数丈之外,不敢靠近
水流声,在远方隐隐传来在小亭上,杨宣凝提起酒壶,斟满了二杯,自己拿起一杯,另一杯放在对面,默祈片刻,然后,一杯饮尽了
良酿入喉。酒味醇厚,香味浓郁协调。
杨宣凝说着:“世民兄请坐,此酒不错吧”
再倒一杯,一口饮尽,说着:“朕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心以你为目标,多少夜晚。朕苦心思考,如何消除你的腾龙之势,如何夺取你的气数,如何培育朕的大运”
说着,满是缅怀:“朕在原本世界的。曾经读过银河英雄传说,里面地皇帝莱因哈特知道了杨威利的死信后,曾经动容失态。”
“他说:朕曾从你这儿听到过无数次的噩耗,这次最令朕难以接受。是谁允许你有让朕如此失望地权利”
“如今朕才明白这时的心情,只是朕毕竟不是莱因哈特。也不是杨威利,虽然朕也想招降于你,或者容你离开。在以后岁月中,能够能与之继续互斗智慧谋略,甚至共建天下,但是,朕反复思考,还是许之镇南王全权其事。”
“朕还没有足够的器量和胸襟,容你退到突厥与朕为敌,也不想因此而彻底把你定性于国之叛逆。族之奸贼,天下到了这个地步,再无后路可说,朕只有如此行事。”
“不过,世民兄请放心。朕还不至于向你家小杀戮以绝祸端,朕一统天下。要造远胜于你的盛世,岂会连这点气量也没有”
说完,把第三杯倒上,一饮而尽,然后直丢到湖中,转身就走,再不回头,直跨出这门,他心中浮现出奇异的感受。
那是空白,那是沉稳,那是手掌一切的安然,一瞬间,再无半点迷惑和迟疑。
汉中城外,一处古刹静室,一人抬头而看。
这人,灰色僧袍外披上深棕色的袈裟,身型高欣挺拔,额头高广平阔,须眉黑漆亮泽,脸形修长,双目闪耀智慧地光芒,看完,合什低读佛号。
“智慧大师,不知有何见”简单地石室中,除了两个坐垫外,再无一物。
师妃暄盘膝坐在其中一个软垫上,眼中异采闪起,凝注着这个圣僧。
“青龙气折,白龙腾飞,天下已定,再无可改变。”智慧大师如此说着,可是情绪却无半分波动,只有看到她时,露出一丝慈爱之色:“妃暄还要坚持入宫吗”
师妃暄幽幽一叹,她这时,已经武功尽失,再无一点真气在内,但是,那种出尘之色,却越发明显,在她在世,似乎世界都变成了安详平和的禅境:“这别无选择,当日,我虽命僧兵反戈,但是本想让李世民突围而出,不想还是失败了,这事虽没有蛛丝马迹,但是却未必就真的不知。”
智慧大师神色转淡,不含丝毫人世情绪,说着:“当日,有宋缺和石之轩在,李世民落败身死,已经再难避免,我等三人,再难出手互助,否则的话,只怕这一世之劫都难以度过。只可惜了妃暄,妃暄有大智慧大剑术,有望冲破颠峰,但是却只有如此。”
师妃暄淡淡说着:“我区区一身又算了什么,只是以后怎么办佛传中土三百年,才得如此基业,如世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之”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智慧大师说完,又微微一笑说着:“世事无常,娑罗双树花凋谢,这世上,又有谁能安得长久”
“天命虽改,然青龙气尚未绝,李世民今年已有一子初生,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我方已经取之而走,以待后来。”
师妃暄回复恬然,悠然说着:“如此最好,妃暄以后再不问这事。”
智慧大师静若止水般微笑着:“妃暄果有大慧根。”
两人对换一眼,同时闭起双目,进入禅定地境界。
汉中一破,李世民死,随行精锐尽折,李靖截断后路,而这消息传到关中,附近郡县纷纷震动,顿时,正在潼关作战地李唐军,虽然还不至于立刻投降,但是士气大跌。
此时七月初,洛阳内阁
诸臣正在办公,李播这时。其实年方过五十,一身首相衣冠,与当日相比,还是那副温厚从容的风范,只是多了几分百官礼让地气度,对着内阁诸相,神情倒是相当的从容高兴:“陛下这次去。到真是顺利,果然真天子无往不利。”
这些话当然有些深意,只是这时也不必多说了。
“汉中已得,潼关是不是催一下”李百药说了一下,顿时。在场地人都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