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 > 分节阅读 148

分节阅读 14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胡教支持的李世民。

凡天下有识之士,在此时,无论什么阵营,都明白,压制胡教,势在必行,唯在其程度上有所差异。

“不知对国内寺庙地清查,已经完成了没有”李播问着。

“已经完成了,寺八千四百所,占地五十八万亩,僧人十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人。”户部尚书李百药说着。

“嘿嘿,真是富可敌国,寺有甲兵。”石之轩这时也冷笑的说着。

慢慢的,他也明白,慈航静斋,这几百年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力量本原,就在此千庙万寺数十万僧中而来。

如无这等几可改变天下的伟力为基础,区区女子,哪怕武功再高,长的再美丽,所谓代天挑选华夏天子,实是一种笑话。

魔门哪怕武功再高,如不明白这点,永远只是魔门,而非自称的圣门。

“那户部,有什么意见”

“首先要限田,田实是根本,理由也很简单,就取佛祖本意就可,佛祖当年定戒,出家人四大兼空,日乞十户而止,安能奢侈入魔乎因此,可每寺十五亩,以为菜园,法定净地,其它全部归佃户所有,如何”

这一句话一出,顿时,人人称善。

寺有千亩万亩,当然不可能僧人自己耕作,都是由佃户所作,这个政策狠,就狠在这里。朝廷不没收土地,而直接把土地赐予佃户所有,如此。顿时把广大佃户和僧人分裂出来,僧人想闹事。想造反,也难以煽动信徒。

“只是如此一来,如此多僧人,何以为生”

“自可夺人土地,或者受人之田。或者直接向信众索取财物,朝廷先不论罪。”石之轩上前,对诸宰相说着:“如有家族、官人、置朝廷法令于不顾,土地赐给寺院,可先不追究,暗自归档,等天下已定,再作处置。”这句话说出,顿时殿中生出一些阴气。

自南北朝来。信奉胡教的贵族官员之家甚多,多捐土地于寺庙僧人,如此作法。有违国法,就是先纵之。再张网捕鱼。以血淋淋的例子,清得朝纲。

“其次。佃户依附于寺庙者,多因寺庙土地不加赋税,所以为求逃赋税而投于寺庙,朝廷这时,尚无办法杜绝信奉佛教各家赠于土地和财物,但是,凡寺庙之地,除了净地外,全数按亩征税,如此,可断绝各地佃户依附之风。”

“第三,僧尼户籍,隶之于所在县,有度牒才是合法,而要得度牒,必默考经典,类比乡试,才得于专于佛法,为众生供奉,如是无籍僧人,皆是外道,一旦捕着,全数为奴,可开垦荒地,开石建路,死而才休,以断绝外道。”

这话出来,人人倒吸口气,如是获得度牒,和乡试一样,必须熟得数经地话,那这人也可以去考官学出仕了,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出仕,而去当和尚呢

“天下人,以出家为名,逃避朝廷赋役,此是大患,不如此,不足于平此。”石之轩神态平静的说着。

虞绰这时,上前说着:“甚好,但是不但佛门,道宗也按此而论。”

这时,人人都望向了李播,谁都知道,他是道家出身,李播却淡然说着:“国家立法,本应该如此,无有偏向,一视同仁。”

道教和诸多宗教不同,并无明显地教主和经典。

事实上,在汉朝时,老子并不视为神,更不论三清之首。

如果强要划分,分成隐派和显派。

隐派就是以修炼成仙为目地,因此事实上是家天下,也就是各派,都以一个祖师为至高神,无论修成还是死后,都受祖神之封,归于一体。

显派,就是本土的方术和鬼神信仰,这时多半是古代先圣贤为神。

严格地来说,其实道教地兴起,和佛教地传入有相当大地关系,自佛教的传入,中国第一次有了相对成熟的宗教,对道教的产生起了催化地作用,而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教的标志。

当然,众所周知,太平道张角造成了黄巾起义。

而五斗米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是这时,是家天下。

也就是张家传承,世袭其位,神国由家而造,其实,如果张道陵学释迦牟尼,广开弟子,不传一家一姓,倒未必不能真正成为道家教主。

这种家天下的传承,自然不受它姓人喜欢,外姓人永远不得真正正法,不得真正神法,因此,东晋后期又产生了上清派和灵宝派等派,当时大圣大贤,如葛洪、陆修静、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将重新将经典、科仪、神话整理。而所谓的三清,其实就是上清派和灵宝派的祖神,相互妥协的情况下,确定了三清,成为了道教的至高神,以后传播扩大,影响扩大,慢慢变成了正宗,这正是在唐时才开始正式形成的事情。

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其实硬是要组织起一个统一地道教,不但是不可能的事情,更是不应该的事情。

与其建道观,乱封神,不如先统一土地信仰,各派先入土地神殿,以获得修行之资,慢慢再形成体系。

正本清源,以道为宗,如何处置各派各宗不同祖师神地关系,如何编写宗教,如何处置显派和隐派的区别,这不是一时一日地事情。

因此李播才如此说。

“至于道宗,陛下有意在天下已定后,召集天下道贤,共同商定道敕。”

所谓道敕。并不是统一道教,只是确定道之宪法,也就是确定创世论、无上道论。天地人体系,这统一口径。作为基石。

而各教各宗,只要不违背这三点,都可各有祖师神,各有道统,各有正法。万法归道,万流归渊,百家齐放,如此足矣。

既然李播如此说,大局已定,正法就行。

“圣上这次离洛阳去成都,更有深意,圣上居洛阳,数十万兵。不但李阀难以安眠,就是窦建德、刘武周也感到芒刺在背,谁也不敢动弹。但是如此,只怕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本朝。圣上这去洛阳,专于对付李阀。全局就活,而窦建德必会北上解决罗家,刘武周,趁此机会,不但会巩固统治,更会趁关而入,攻打李阀,而李阀受此压力,必会引突厥而围攻薛仁杲。”

“圣上曾问话,如我是李渊,又会如何,我那时回答,此时,唯有引突厥,不顾一切解决薛仁杲,因此李阀虽受三重牵制,但是讨伐薛仁杲势在必行,因此必圣上亲去,才可让此战拖地更长一些。”

“而三军要扩编,如今七十万还不足,要对付日后突厥,一举平天下,必百万才可,非如前朝隋炀帝之大举征讨,而是预备,要知道,无论本朝攻向何方,再无喘息之机,攻下地点,必须有厢兵驻扎,来不及消化整编,圣上判断,现在局面牵一发而动雷霆,可能连场战役,因此我方,必须作出准备。”

“圣上说,十分可取天下,二十分时才出手,因此我方,无论兵员,粮草,军资,都要预备,训练完毕,屯兵以侯,各粮道,运输道,也要提前准备。兵部,如何”

“首辅,兵部计算在册,已有镇军三十五万,训练完毕之厢军四十万,新征三十万兵,还要半年训练,才可安守各地。”石之轩报告的说着:“军械,现还有三十万军地军衣和武器,还没有到位。”“工部如何说”

“纸甲,半年内必到位,现有一百二十万套,已可用事,而标制武器,由于铁器不足,难以到位。”鲁妙子说着。

“这倒无事,圣上已有旨意,不日进行禁法刀献令,民间有刀剑者,虽不禁,但是这时战时,必须全数交出,如有违抗,必受其法,因此足可弥补其铁器,等日后讨伐各地,也有铁器而得,当不要紧。”

魏征,参政平章事,刑部尚书,嘴角现出一丝冷酷的笑容,说着。

“具体细节,还要仔细记录分析,一一计划,这次事关本朝大业,不可大意。”

“我等明白。”

“马场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