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1 / 2)
泥牛入了大海,半点音讯也没有。我悄悄回到县衙找你,也没见着你的影子,问县衙里的人也没人告诉我。”
“我这两天有急事出趟远门,瞒着衙署里的所有人。”陶勋简单地作解释。
玲珑不快地道:“办什么急事,神神秘秘的,亏得我还是你的客卿长老,有事也不让我知道,跑腿的苦差反而惦记着我。”
“你要是不愿做客卿长老,我绝不勉强。”
“呵呵,你想赶我走,我偏不走。”玲珑略显得意,四下张望道:“你这个洞府真好,求你件事好不好让我呆在你这里养伤。”
“好吧,你被这里的仙阵所伤,在此养伤最好不过。”陶勋一口答应,想了想又道:“我给你的通讯仙器是办正事用的,你不要滥用,否则我便收回它。”
“好啦,好啦,知道了。”玲珑不满地道:“我要运功疗伤了,这几天没法用它,以后我也再不用它找你聊天了好不”
陶勋对这个女子只得报以苦笑,将做她安置在练功房,又教给她出仙府的法诀,这才到大厅从鼎中取出为褚、王所炼的仙剑,然后从洞口离开回衙。
涌入秋垣县的二十万灾民全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其中有六、七万青壮,白出钱养着他们,时间久了年轻人气血旺盛难免生事,闰十月到十一月的这段时间天气一天冷过一天,雨水却不太多,正是兴修水利的好时机,于是县衙发出布告从灾民中征集民夫大修全县农田水利网,工钱按每个工五文钱给付,一时应者如云集。
灾民们以往在家乡被官府征调时不但半文工钱没有,还要自备工具、干粮,来到秋垣县被官府征调却有工钱给,还管饭吃,真是天上掉烧饼的好事。对灾民们而言,背井离乡到秋垣就象掉进了安乐窝,官府每天定时施粥供养,发给他们寒衣寒被,免费将小孩子收进义塾识字,这样的好事以前做梦也不敢想,一路颠沛流离经过的数县哪一个不是象对付瘟神一样对待他们,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个个已经对知县陶大人感恩戴德,就算官府征调时仍旧按常例不给分文他们心里其实也是心甘情愿的。
所以县衙的布告贴出去没有两天,六、七万青壮中有六成主动到县衙登记,大大超出了陶勋他们的预计,于是官府从第三天开始组织、调配民夫,提前启动整修全县所有农田水利设施的计划。
第八章秋垣商战下
这次整修的范围除了农田水利之外其实还有桥梁、路网建设,境内很多残破的桥梁被重新修葺一新,官道和主要的道路也都要重新扩建夯实。
陶勋和两位师爷、书吏们仔细参照他亲绘的县境全图和县衙黄册图籍,制定出了十分详尽的修建计划,计划所需的土石木方一部分就地解决,另一部分由景祥商行组织人力从藜龙山采运,官府将藜龙山的官产开发权承包给景祥商行;所需的钱粮,小部分由陶勋从大户人家募集,大部分由景祥商行捐赠,当然这笔银子实际上是他所出。
景祥商行随着数次巨额捐赠而在秋垣县名声鹊起,十余万两银子的钱粮财帛送出来,不但秋垣百姓一夜之间记住了商行的名号,而且给商行创造了极便利的招工条件,百姓眼中景祥商行就是有实力、高待遇和慈善的象征,商行开设店铺招佣雇工的条件十分优厚,雇佣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招工的火热情形一时称盛,第一批店铺招工结束后,本地无业的闲人明显少了不少,县内的治安亦从中受益。
藜龙山玉矿开采后,古述通过老关系请动一位当世知名的制玉大师在此挂名一段时间,商行以十分优渥的价格向这位大师定制百余座玉器,消息传出去,商行在行业里有了个不错的口碑,这也是个不错的开局。陶勋通过峨嵋派的关系请来一位隐居的老玉匠授徒,在他的带动之下,商行的玉器生意渐渐展开。前几批做出的玉器暂先只能通过景福商号的店铺出售,这是因为由于时间较短,到省、府开分号需要的人手,主要是熟练的人手,没有招齐,因此商行的店铺暂时只能限于秋垣县城内,而玉器的主要消费地在京城、江南一带。
在全县整修农田水利、桥梁路网的同时,县城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商战。战争的双方一是景祥商行,另一方则是本地大商人组成的商盟。商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陶勋和景祥商行的行为触动了本地商户的利益。
相对于县里百姓的交口称赞,本地的商人对景祥商行抱以满腹怨恨。自打得到外地灾民将要涌入县境就食的消息后,本地商人就攒足干劲想要囤积居奇狠狠地赚上一笔。他们在灾民入境之前就不顾县衙门的再三禁令互相串连抬高米价,没成想景祥商行突然冒出来,并且一次性捐出上十万石大米,随着大米涌涌不断地运进来,他们哄抬米价的算盘自然落空。
接着本地商户又想在其他物资上赚一票。不料景祥商行自从成立以来,开足了马力按陶勋的要求到外面采购生活物资供应本地,极大地缓解了本地市场供应的不足,再度令他们的计划流产。
本地商人都知道商行的背景是知县大人,俗话说富不与官争,他们明里不好对着干,曾想过找地痞流氓滋事,于是和某此土豪富绅勾结起来鼓动关圣会四处生事,后来被知县借金剑门之后狠狠地打压下去,他们一打听才知道金剑门和鸿远镖行已经跟商行结了盟,只得作罢。
商户们又曾经暗地里鼓动青竹门的程天青,希望他将私盐价格抬高,这样可带动物价飞涨,引起民怨沸腾,然后某些大佬再在省、府官署活动一下,足以给知县好看。结果程天青根本不敢跟陶勋对抗,十分干脆地拒绝了他们。
本地大商户们多次碰壁后本待死心,这时本地士绅富豪们鼓动和支使他们与景祥商行打一场商战,给景祥商行和知县一个颜色瞧瞧。在对方重诺鼓动之下双方一拍即合,本地大商户结成商盟,得到了那些人的许诺支持,于是他们大肆购进景祥商行出售物品,想要逼其抬高物价。
这一招刚开始的确给景祥商行造成极大的影响,采购来的东西一上架就被人买没了,随后又出现在其他店铺的货架上面,价格却高出两、三成以上,出现了新开的店铺大门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却又无货出售的局面。
果然,物价的上涨让全县的人心一阵浮动。古述他们都是商场里的人精,一下子就看出里面的名堂,他们向陶勋进言,希望通过涨价的手法从那些商人手中狠赚一笔。结果陶勋一口否决,他告诉他们,如果景祥商行也涨价虽然能赚钱却会令民心更加不稳,得不偿失,为今之计只有不计成本地跟对方斗财力,将对方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