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天劫炼仙录 > 分节阅读 121

分节阅读 1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具结,只要将来查出了问题便惟户房是问。”

杨絮清苦着脸道:“学生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户房司吏李冬平是周大人的亲信,他怎么肯出这样的具结呢”

“李冬平”陶勋想起了那个守在枰浍镇路卡上的人,嘴角露出不易察觉的微笑:“那学生就没办法了,赋税不是小数目,半点马虎不得,亏空若是小数目倒还好补,要是数额太大无论是你是我,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哪。”

杨絮清急得又要掉眼泪,他虽然官比李冬平大,实际权势反而不如那个小小文吏,即使署理县衙的日子里也丝毫不敢动那个李冬平。

陶勋又道:“你我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仔细盘查周大人交代的帐册,切实搞清本县赋税总额,仔细盘点存银数目,核对税户实缴情况,必求确凿而已。”

杨絮清无话可说,只得喏喏答应,于是由他领了潘达飞和已经做了钱漕门上的陶勋的长随老王一同去盘点帐物。

他们前脚走,陈子轩后脚进门道:“东翁,贵家人学生已经在县牢里找到,他们在牢里受了不少苦,可也得到不少消息。”说完一回身,四个差役抬了两副担架进来放到地上,袁道宗和欧野明衣不遮体地躺在上面,满身伤痕十分吓人。

陶勋忙上前弯下腰看视他们的伤情,握着两人的手难过地说:“我一时不察,让你们受这样的大的苦,痛如锥心,我之过矣。”

欧野明道:“老爷不必担心,一点皮肉伤对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又用很低的声音说:“凭牢里的那些东西想让我们伤筋动骨却也难。”

陶勋握手的时候分出仙力迅速地检查了他们的身体,的确没有伤到要害,不过皮肉之伤还是蛮重的,两人腹中空空,只怕被饿了不少时日。他怒道:“牢头禁卒是怎么折磨你们的快说来,我要教他们好看。”

当下袁、欧两人将前后经历讲了一遍,揭发出县牢狱里许多黑幕,而他们两人也由于桀骜不驯没少吃苦头,那帮牢头禁卒们为了从他们身上挤出油水,私下没少给两人动用酷刑,两人自入狱后就一直带着戒具。朝廷律法对用戒具是有严格规定的,如凡被控杖罪罪名以上的囚徒要在脖子上套枷,凡是强盗、杀人之类被认为有危险的囚徒每晚要用“匣床”拘束。

牢头禁卒们将这些东西每天都给并未定罪的两人用上,极尽折磨之能事。其中匣床是一种卧式戒具,囚徒仰面躺在围栏的木板上,头发被绕在一个固定于木板的铁环上,脖子、胸口都用铁索锁住,肚子上还压一块压腹木梁,两手被铁环铐住,两足被挖有双孔的匣板套牢,再覆盖一块钉满3寸长钉的“号天板”,“密如猬刺、利如狼牙”的钉尖离囚徒身体不到两寸,号天板上用横木关闸卡死,有时禁卒就睡在号天板上,稍有不慎就被刺伤,禁卒往往还在伤口上泼盐水之类的刺激物。除了这些,两人还揭发了接受在押犯亲属贿赂私下放人入狱探视,凌虐尸体向家属索赂等情况。

两人说完,陶勋命人将他们抬进后衙延医医治伤口,安排下人在内衙准备好两个单间让他们养伤。

陈子轩在旁早已一一记下来,对陶勋道:“东翁,两位家人遇到的事在县衙里十分常见,这种事落在别人身上,许多官吏也就睁只眼闭只眼,既是东翁先前特意安排自然不可轻忽,如今有实证在手上,如何处置须看东翁对整治县牢是何想法。另外,他们指控户房司吏李冬平指使衙役勒索百姓、私押嫌犯而不上报的罪状须要立即将当事的衙役拘来细加审问,以免消息走漏被他们串供,若是能将这桩弊案坐实,东翁正好善加利用,好好清理前任留下的暗桩隐刺。”

“夫子之言,甚合我意,这事就请夫子亲自操劳,今天是第一天交盘,学生不亲临总归不妥。”陶勋想了想:“另外,夫子昨天所说的祭拜衙门内鬼神之事也很要紧,我看就定在申时开始进行吧,劳烦夫子准备准备。”

陶勋来到交盘场所,亲自监看了几项清盘,潘达飞自不必说,陶骥派给他的长随老王在商行里做事多年,曾是帐房先生,对帐目之事十分在行,所阅帐目几乎过一眼就能瞧出底细,让他十分满意。他听两人边清点边解说再对照实物,自觉收获非浅,索性吃完午饭才回转。

回到内衙,他直接前往袁、欧两人房间。

第四章须弥宝塔上

丁柔上午已经亲来探视过袁、欧两人,一直亲自指挥下人照料他们。陶勋进来的时候她仍未离开。看见他她便好一顿埋怨:“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害得袁叔和欧大哥受伤,你安的什么心呀。”

陶勋尴尬地道:“是我之错,悔之晚矣,只好请夫人妙手回春。”

“我们从竹云谷倒是得到不少疗伤的丹药,药性太猛的他们用不了,治外伤的我只找到一种,已经给他们内服外敷过,不会留下疤痕的。”

陶勋放心不少,向袁、欧两人道:“你们先安心养伤,待伤愈之后我任命你们做县里的募役班头,帮我好好整顿衙门差役,将三班衙役替我管起来。”

欧野明倒是无所谓,袁道宗的脸色微微有变,似乎有些许不快,陶勋知道他心里不想当衙役的头。

所谓“三班衙役”,即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壮班民壮,但衙役并不只指这三班,类似于三班衙役职能的还有验尸的仵作,行刑的刽子,管监狱的禁卒牢头等等,除了这些外,衙门里其他的勤杂人员也可统称衙役,包括送信的铺兵,看管仓库的斗级、库子,服侍长官的门子,以及轿夫、扇夫、伞夫、更夫、伙夫、灯夫、茶夫、水夫、鸣锣夫、钟鼓夫、脚夫等等。

按朝廷的制度,官府勤杂工作都是应无偿征发当地百姓承担的,派差服役,所以称之为“差役”,百姓在衙门服役,所以称之为“衙役”。律法规定百姓都应充差役,一种是“实役”,按照户籍登记征发十六岁以上的男子为正丁充役,官府对于应役者只发放伙食补贴性质的工食;另一种是募役,按在籍人口征收银两,然后由官府招募人员充役。

不过因为替官府当差一有差错就要挨打、挨罚,实际上一般的良民百姓都不愿服役,都找人代替,这种人大多是无业游民、地痞无赖,替官府当差逐渐就成了他们的职业,所以衙役的名声和身份在正经老百姓眼中十分不堪。这也难怪袁道宗听他如此安排后露出不乐意的表情。

陶勋叹道:“我现在人手紧缺,孙思正不在身边,只好委屈袁叔帮衬一二。”

袁道宗被陶勋看破心思不由得脸一红,忙道:“老爷的差遣我自当谨遵不懈,等伤好了以后一定助老爷整顿好衙役事务。”

欧野明也一直奇怪没有见着孙思正,便问:“对啊,怎么没看见孙管家呢”

“呵呵,老孙头现在可了不起,到藜龙山太平寨做了寨主。”丁柔笑着将其中曲折解释给他们听。

袁道宗忽然道:“我几年前下山到过太平寨,寨子东面啸狮山的绝壁上有一个山洞,通到山腹里的一个大溶洞,十分隐秘,要不是运送食物用具不便,我当年或许就选择在那里面隐居了,自不会遭那场无妄之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