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1 / 2)
道的人练过之后都没有一个见到成效的,于是再没人修炼天册。
周亡后,天册玉简一直被历朝皇室收藏,但只被当作普通的养生经书保存,没有人重视。
看到这里,陶勋有些失望,前朝那么多人修炼都没有效果,看来它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书评的后半段是袁天罡的评述,大意是:
天册之所以不受重视,主要是因为天册所记载的修炼方法与世间流传的方法差别极大。天册修炼之法的入门功夫特别强调在吸取天地元气之后炼气时务必反复去芜存精,直至元气浓缩精粹到自己发生变化,当变化发生时练功者可以体验到太元元气,此时修炼方才小成。
之后的修炼就是反复重复提炼、精粹出太元元气,直至元气内结于丹田成金丹方是中成。中成之后不走结成元婴的路子,而是将内丹化为仙火,烧炼身体、烧炼元神,就算大功告成,修炼天册功成后所渡天劫很轻微简单,渡劫后可飞升成天仙。
文中列举出五个疑点:
一来天册的入门功法平淡无奇,后人一见就存轻视的心态,忘记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二来太元元气是什么以及这种体验的感觉是什么,天册中只以“玄之又玄,不可言传”八字概括,修炼者无从体验和把握;
三来丹成后不修炼元婴,这与世间所有的仙道修炼方法相悖,这种有悖常理的修炼之术让人怀疑;
四来练至大成需将好不容易炼成的内丹又化去,谁也舍不得,再加上一不小心会被烧得元神俱灭,实在过于凶险;
五来天册中没有记载符篆印咒诀,因此有没有效果也就无从验证。
凡此种种缘故,天册出世以来一直无人修炼成功,日子久了也就被人忘记。到西汉末年民间抄本就已失传,仙道界的人将天册斥作伪书,只有原册玉简因为材质珍贵才保存在皇家书库中,可惜再无人问津。
袁天罡评论道:“愚曾与无鞅真人语此册,其炼气、清心、养性之法别辟蹊径而成效微,其太元元气之说则虚缈过矣且无实验,炼体之术更悖理不通、谬误层层,此必后人伪作无疑。自混沌开辟以降,混元始气、太初元气已然悉数化为天地玄气不复可得,今人所谓天地元气者实乃天地玄气是也,世间修仙正道莫不以炼化玄气为基,进而上窥天道,始、元二气修炼之法庶几存于太清天之上乎”
陶勋看到这里彻底泄了气,连传说中的神仙袁天罡都下了结论,看来此书必是伪书无疑。
他今天连遭两番失意,末了精神也差许多,将玉匣扔到书堆上,自己仰面躺倒在故纸堆里怔怔地看着屋顶出神。
过了一会,他也没有了继续在御窚苑读书的心思,什么也没收拾,早早地回家。
第三章修炼元功
回到家里,仆妇告诉他朱阴来过,留下几件礼物后先走了,临走前说晚上还要来拜年。
陶勋很不高兴,他由于新任翰林官,职微位卑,所以忘记交待家仆绝不能收别人的礼物,要是朱阴留下什么贵重的东西,只好亲自跑到太子府上归还礼物,这正是他不愿做的。
打开礼包,是几样糕点,上面盖有御制的字样,很明显是御膳房做的,看来太子对他的确青眼有加。除了糕点之外,还有个小油布包,里面是一张易容面膜,这件东西他用过,上回在高由县因为爆炸失去后还可惜了一阵子,如今又见一张新的易容面膜,忍不住试了试。
这几样礼品说重不重,说轻却又不轻,想要退掉也难,对朱阴的心计有了新的认识。
陶勋不愿跟她见面,不愿听她游说自己,于是交待管家,自己公务繁忙今晚不回家,如果朱大人来了无论如何要将桌上的礼品退还给她。
重新回到藏书楼后,陶勋的心情已经糟透,新年头一天连遭遇几件不顺心的事,十几年来也是头一回。
桌上仍旧摆着太上神霄上清太玄真经,今天的不顺心之事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陶勋看见它就有气,挥手将它拂到一旁,还用其它书籍盖上,然后独自坐在房里生了半天闷气。
坐了一阵子,他心里想:“就是那个书签上的笔记害得我浪费时间寻找那本伪书,看来书签上记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理会。”但转念又想:“袁天罡的书评里说天册是伪书,难道他说的每桩事都正确我该不该相信”
这个念头一出现,陶勋反倒来了精神:正如袁天罡所讲述,世间的修道之术都是以玄气为基础,那么他袁天罡肯定不例外,如此一来其人阅读天册之前就有先入之见,根据自己的经验评判天册的真伪,自然跟智子疑邻差不多,怎么看怎么象伪书。
再说世上无人练成并不代表天册真的不可以练成,谁会花这么大代价制作一套极品白玉制成的玉简呢从天册的来历可以知道,太叔光得书后就进山修炼了六十年,说明他肯定亲眼看到了什么神奇的事才使他对天册深信不疑;如果他遇到的是个骗子,那么目的是什么呢图财吗可在西周时期这部天册所用材料的价值已经很惊人了,哪个骗子会用如此珍贵的东西做道具呢所以图财的可能性极小。
换个角度看,传书之人是紫极天尊,这个天尊在众多道教典籍里又从来没有被提到过,但天上诸仙的尊号大多数自晋代以后才形成和流传,多系后人的伪托,紫极天尊之名默默无闻似乎反而增加了其存在的真实性。
陶勋反复细想之后渐渐对袁天罡的评论产生怀疑,决定不管怎样先看看天册上写了些什么。
再次进到书窖找出玉匣,取出天册,每根玉简上用很细的字体刻蚀下五十六字,总共五千六百字,通篇都是鸟篆文,文义艰涩难懂。
这对陶勋而言不是难事,他父亲陶骥对古代文字颇有研究,家学渊源,他的古文字功底也不弱,阅读起来没太大障碍。
天册开篇论述玄、元、始三气的由来和区别,所讲内容跟其他道教经书所述无二。开篇之后是行气篇,讲述呼吸吐纳方法,久练之可以通经络、养气息。他拿它与自己在孤云山山洞里记起来的那篇无名功诀做比较,的确出入较大。
他一边看,一边不知不觉地照着书上面所述的方法运功,书中提到的困难之处居然都没有出现。略一运气就有气感生成,行气之间丝毫没有窒碍的地方,照天册上所述,这便是入门基础功诀顺利练成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