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8(2 / 2)
西征回来的这群人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活下来的,经过这几年的相处,对于这些士兵来说,袍泽简直如同亲兄弟一般,更有不少人在战斗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听到那些伤残士兵有一个好的归宿的时候,所有人都由衷的开心起来。
阿斗举着酒杯,缓缓的走下台,看了看最前面一名皮肤黝黑的大汉。
大汉脸颊上一道长长的伤疤,送眼角一直眼神到嘴边,同时鼻子也少了小半片,看起来面目狰狞,不过阿斗却知道,这些伤痕,代表着的便是战场上的功绩。
大汉旁边站着一个精壮的年轻人,黝黑的皮肤,在酒精的刺激下微微透着一股子红润,年轻人双手端着酒杯,但是阿斗无意中却发现,年轻人的左右的无名指和小指,都已经齐刷刷的断掉一截。
望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战士,盯着那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阿斗知道,这每一道伤痕当中,都包含着一个刻骨铭心的故事,不知不觉中,阿斗心中升起了一丝酸楚,阿斗突然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些应用的战士做些什么。
“呼”阿斗深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微微的琢磨了片刻,而后开口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拟旨”
太监用最快速度抄起了纸笔,小心翼翼的偷看着阿斗,等待着阿斗的指示。
“传旨,西征将士,无论是否生还归来,其户皆加入军籍,为军户,免赋,军户可以世袭,父若不在,子侄皆可入军,顶替父辈官职”
接着,太监高声朗诵了阿斗刚刚搬下的圣旨。
几秒种的安静之后,巨大的欢呼声响起。
加入军籍以后,全家可以享受到免除赋税的待遇,这绝对是很诱人的。不过更诱人的却在后面,军户是可以世袭的,而且那军中的官职,也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一个百夫长的话,日后儿子长大了,便可以顶替父亲的职位,成为百夫长。
不少士兵,打一辈子仗顶多混到一个百夫长的位置,要知道这百夫长就已经列入底层军官的行列了,如果一从军就当了百夫长,接下来的日子里是很有机会得到晋升的。同时百夫长虽然也要直接面对敌人,但是相比起来不用像一般士兵那样冲在最前面,生存的几率也大很多。可以说这官职的世袭,是有别于一般的军户的。
回到未央宫以后,阿斗脑中不断的思量着刚刚自己的决定。
随着阿斗的这一道圣旨,府兵制的雏形,也已经出现了。
如今三国实行的还是募兵制,不过这募兵制已经渐渐有了被打断的苗头了。前些日子魏国连番打扮,兵源紧张,曾经在冀州和青州募兵,不过却只招募到了两三万人,而且这两三万人,还是参差不齐的。
之前的募兵制都是优中选优,就好比战国时代吴起募兵,要求士兵负重跑想到现在四十公里的路程才算合格,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四十公里跟现在马拉松比赛长度差不多,而且还要负重跑完,虽说古人的体质和耐力要比现在人好些,但是也说明的募兵是优中选优,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可是如今,魏国在冀州和青州所招募到的这三万人,其中真正精壮之士,不足六成,其他的更像是没饭吃来军营混饭的,比屯田兵好点有限。
兵源质量不行,有数量也是可以的,可是偏偏这质量和数量都不行。面对这种情况,陈群向曹叡建议,干脆就效仿当年商鞅变法,每五户为一伍,每一伍当中必须要给朝廷送上一个士兵,若是不送的话,一伍皆要受到惩罚。
陈群所提的建议,便是强行征兵了,不过这个建议的确非常有效果,魏国很短时间内便征集到了十万大军。
不过如今这十万大军却被徐庶动动嘴皮子,大多送到幽州震慑公孙渊去了。
而在东吴,自从当年孙策时代开始,东吴便在山越人当中进行征兵,虽然得到的不多,不过连年累计下来,也有小十万人了。可见这募兵制度,在地广人稀的江东,早就行不通了。
蜀汉相比起魏国和东吴来说,情况要好一些,一直沿用的是募兵制度。不过这却是建立在蜀汉没有经过夷陵战败的情况下的。根据阿斗所知,历史上刘备夷陵战败使得蜀国元气大伤,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已经取消募兵而进行征兵了。如今的蜀汉没有刘备那夷陵之败,少消耗了不少人,所以暂时还没有士兵短缺的情况出现,不过若是再经历一两场大战,蜀汉也必定面临士兵不足的情况。
想想后世的府兵制,使得北魏强大,凭着破损的中原便能够抵御柔然等族,也使得唐太宗有资本跟突厥人进行长期的战争,可见府兵制确实是不错的。阿斗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实行府兵制。
于是,阿斗找来了诸葛亮与庞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人。
庞统听完以后,眉头紧皱,眼神闪烁,而诸葛亮却开始连连摇头。
过了片刻,庞统才开口说道:“陛下,您刚才所说的军户,臣以为可行。不过按照陛下所说,士兵皆有军户所出,也就是如果我要有大军十万,便要有十万户军户方可。而这军户是要免除赋税的,也就是我朝在养这十万军户的同时,还要白白的送出十万户的赋税。这样一来,我朝每年的税收,会少很多。”
“恩。”阿斗微微点了点头,军户每户出一个士兵,同时军户是要免赋的,也就是朝廷养着这名士兵的同时,还要负担一户的赋税。人少的话还可以,若是人多了,动辄就免掉几十万户的赋税,这损失的确很大。况且朝廷养兵,本来就是要花不少钱的,士兵的粮饷、武器装备、平日训练,都需要花钱。
阿斗想了想,开口说道:“太傅,朕打算让这些军户子弟农忙时务农,农闲时练兵,有战事时集结起来打仗。而且朕准备每年农闲练兵的时候,让军户子弟自备粮食。如此算来,每年只有两三个月的农闲时间,训练的时候是要有一点花费的,平日根本不用养这些兵,这样应该会省一些吧。”
庞统点了点头,这养兵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花销,按照阿斗这么算起来,这养兵的钱就省掉了,只是亏了一户的赋税而已,算起来亏的就少了很多。
诸葛亮皱着眉头算了片刻,而后开口说道:“陛下,如此算起来,少收一户的赋税,也少了养一个士兵的钱,基本上是以一户之力养一兵,若是没有战事,这对于我朝来说并不算亏,可若是战事一起,这国库便亏了,而且战事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是不利。就如同刚刚士元所说,战时军户的子弟调集起来,前往前线战斗,若是以十万人为计的话,在战事过程当中,我们不断要负责士兵的粮草补给,还要白白损失掉那一户的赋税。若是战事进行一年,我朝便要损失一年的赋税,同时这兵,也还是国库出钱养的。这税前的来源少了,消耗却没减的话,长期下去,臣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恩,孔明说的谁,若是我们国库中有三五年的结余,臣赞成陛下开设军户,可是如今连年战事,氐人内迁,雍州重建已经将国库消耗殆尽,这实行军户的话,颇为危险。若是未来三五年没有战事还好,一旦有战事的话,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庞统也从旁边说道。
“恩,这倒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