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2 / 2)
陆逊后面全琮暗自点了点头,此时在全琮眼中,陆逊再也不是那个没有用的书生了。全琮带兵多年,经验丰富,全琮自然知道这个时候应该以雷霆万钧之势震慑住三军,而杀人立威则是最好的手段。本来全琮以为陆逊这一个文弱书生肯定不敢杀人,可是没想到这陆逊杀伐果断,就这一点,称得上是合格的将才。
陆逊看到自己这一手果然震慑住了下面的军队,于是亲自走上前去,大喊一声:“列队”
随着陆逊的这一大喝,原本还懒懒散散的士兵立刻以最快的速度站好了队,列好了阵势。
陆逊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旁边孙韶说道:“宣读军令”
只见孙韶来到前排,打开手中的绢布,开口喊道:“下面宣读军令。第一,不听号令者。斩”
“击鼓不前者,斩”
“鸣金不退者,斩”
“”
一连十几条军令,十几个“斩”字从孙韶的口中蹦出,每说一个“斩“字,下面地士兵心中都不由得一震。
陆逊冷冷的望着下面的一切,如今麦城这几万士兵算是暂时搞定了。可是那潘璋的数千人马还有徐盛丁奉五万大军还是个烦,等到整合起来还得费些功夫啊。
不过如今陆逊倒不是很着急。在陆逊看来。上庸蜀军能过襄阳而来,唯一的解释就是曹操故意放行。陆逊早就猜出来,这曹操之所以故意放上庸的蜀军过来,目的自然是为了让蜀军和江东军狠狠地打上一场,而曹操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就目前来说,曹操的初步目地是达到了,虽然双方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损失多少兵力。无论是江东军还是上庸蜀军都还没伤筋动骨,但是吕蒙、朱然和蒋钦三人阵亡,对江东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如今双方还没有拼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所以曹操断然不会再让关羽从襄阳回上庸,所以陆逊相信,如果关羽想过襄阳回上庸的话,曹操必然派大军阻截,所以陆逊一点儿也不着急。即便是关羽跑的再快,等到了襄阳还是要被挡住的。
此时陆逊心中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歼灭关羽,而是蜀中地刘备。如今江东占领了荆州,刘备势必不会善罢甘休,陆逊甚至可以预见到,刘备必然会派兵夺回荆州。到那时候恐怕又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突然,陆逊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大都督的位置可真是一个烫手山芋啊虽然外面看起来位高权重,可是实际上却要面对这么多的挑战。若是能应付下来,人家顶多会说你是尽了应该尽的责任,可是若是稍有不慎应付不下来的话,那么自己可就成了江东的罪人地到时候光是张昭等人口诛笔伐就能够淹死自己
“呼”陆逊轻轻出了口气,如今自己已经接了这个差事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荆山前线,孟达大营。
“将军。我们刚刚发现。徐盛和丁奉竟然退兵了”
“徐盛丁奉退兵了”听到这话,孟达眉头紧锁。开始思考起来。
“莫不是徐盛和丁奉已经识破了我们这是疑兵之计”刘封开口问道。
孟达摇了摇头,而后伸出手来算了算时间,开口说道:“我们出来也有些日子了,按照时间算来,刘禅公子和廖化他们应该到了麦城了如今徐盛退兵,你说会不会是刘禅公子已经成功的救出关君侯了”
刘封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想必是阿斗已经救出了二叔,如今正在向上庸突围,所以这徐盛和丁奉才会领兵而回的只是不知道阿斗是走襄阳还是走临沮啊”
听了这话,孟达摇了摇头,这个大公子虽然功夫不错,也算是一员勇将,但是说到脑袋,这大公子可就差了一些。想想阿斗那些奇谋怪招,孟达越觉得自己应该坚实不移的跟在阿斗身边,凭着自己的本事,以后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孟达干咳一声,开口说道:“若是关君侯从临沮方向突围,必然会经过咱们这里,那样的话徐盛和丁奉根本无需退兵,只需在这里守株待兔,等待关君侯过来直接堵截便可可是如今徐盛和丁奉已经撤兵,说明关君侯必然走地襄阳”
刘封点了点头:“那我们该怎么办直接回上庸么”
“不行,绝对不可”孟达立刻开口说道:“关君侯由上庸返回,必然会遭到曹军堵截,我想我们还是先到襄阳附近,接应关君侯的好”
“对啊,我们应该接应二叔和阿斗好,那我们立刻去襄阳”
看到刘封离去的背影,孟达微微的笑了笑,其实孟达不愿意去襄阳冒险,现在可是自己在阿斗面前表现一番的好机会,这到襄阳附近去接应阿斗,无论成败,哪怕只是领兵过去一站,这都算是进上心意了。日后关羽欠自己一个人情不说。想必也能够讨得阿斗的欢心对自己地仕途可是大大的有好处啊
襄阳。
曹仁揉了揉太阳穴,然后站起身来,扭了扭胳膊。
上庸的援军已经过去多日了,也不知道如今麦城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这关羽跟吕蒙到底有没有打起来。
若是关羽还从想从自己这边退回上庸地话,那么自己一定要拦住关羽才行。
几日来,为了得到关羽地行踪。曹仁把襄阳所有的斥候都派了出去,侦察范围也逐日扩大。但是仍然没有麦城地消息传来。
这等待的时间无疑是最漫长地,为了等麦城的消息,曹仁夜不能寐,而且没事就朝城头上跑,想看看有没有斥候回来。
深夜,曹仁再次来到了城楼上,几名巡逻的士兵正围着一个火堆。时不时的搓搓手跺跺脚,来驱赶着冬日的寒气。
看到曹仁过来,几名士兵立刻从火堆旁站了起来,而曹仁冲着几名士兵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要紧张。
如今年关将至,按理说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冬天最冷的那个阶段了,但是这空气中舞动的阵阵凉风依然让人有些受不了,加上这城楼上远比其他地地方要高上三分。这里的寒风自然也要比其他地方大一些。所以这些士兵烤烤火驱驱寒,也是人之常情。
“将军,你怎么来了”一个中年将领走来,曹仁一看,这人正是夏侯尚。
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族子。在夏侯家这一脉的年轻人当中,夏侯尚算是最有才能的一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