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2 / 2)
前面馋虫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阿斗实际上是庶出而不是嫡出,前面的文章已修改。今天从新翻了下三国志,才猛然看到关于阿斗的生母甘夫人的一些描写,有这么一句话“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所以甘夫人只是刘备的妾室。一直到刘备死了,都没扶正,直到刘禅即位,才加封为昭烈皇后,算是给了个名分。
夺嫡这一段,一直是大家所诟病的地方,很多人都说刘永是次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人支持刘永,况且刘永身后有江东的背景,刘备更不能立刘永,因为那样刘永会被江东控制。不过大家仔细想想这根本不可能,诸葛亮又不是白痴,岂能让江东插手蜀国的政事,而且国君哪有那么容易被敌国控制,举个例子,德国威廉二世的妈就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女儿,英国爱德华七世就是威廉二世的舅舅,和现在刘永的情况差不多,按照大家的逻辑,德国早就被英国控制了,可是为啥两国还打第一次世界大战遇到国家之间的利益,亲姥姥亲娘舅都不给面子再说刘永好歹是刘备的亲生儿子,有感情的,当爹的总不能因为和孩子他舅闹别扭就揍自己亲生儿子出气吧要说因为刘永是孙尚香的儿子而失去当太子的机会,真的说不通。况且还有嫡出与庶出的关系,所以刘永还是有机会的,不过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刘备手里。
第三卷千里救关公第三十二章立长立贤
刘备没有册封太子,引发了朝下不少官员的猜测。而其中最费解当当数费祎和董允二人了,他们两人为太子舍人,可是现在根本就没有太子,他们这两个太子舍人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所有人都在猜测,刘备这是演的哪一出,而刘备也在为该立谁为太子烦恼。
自古长幼有序,袁绍和刘表的例子那鲜活的例子,就热气腾腾的摆在刘备面前。从前人的经验看来,刘备是应该立阿斗为太子。
不过再想想,如今是乱世,在乱世生存可不容易,若是自己后继之人本事不够的话,别说复兴汉室了,就连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也守不住。所以自己不应该因为阿斗是长子就立他为太子,而是应该选择一个更有才智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大业。这样才有机会复兴汉室
不得不说,刘备的这个想法在三国时代是很有创意的,毕竟这个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很多君主选拔人才首先看的便是家庭出身,唯才是用这四个字体现的并不那么强烈。
目前来说,阿斗所表现出来的果然是机智过人,很符合刘备的要求。而二子刘永,所表现的虽然不如阿斗,但是也算是非常聪明,毕竟现在刘永要比阿斗小三岁,不如阿斗也是很正常的。未来很难说谁会更优秀一些。
想到这里,刘备叹了口气,两个孩子都太小了你看看人家曹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几个儿子却早已经成年。若是阿斗与刘永都成年定性了,刘备选择起来大概也会方便一些。
这时候,刘备再次想起了诸葛亮,这样的事情,应该听听这个智囊的意见。
不一会,诸葛亮走了进来,很恭敬的拜道:“臣诸葛亮见过殿下”
看到诸葛亮这副认真的表情,刘备笑了笑,摆了摆手:“孔明,你还是叫我主公吧,这个“殿下”从你口中说出,听起来怎么就这么别扭呢”
“是,主公”诸葛亮站起身来。
刘备叹了口气,开口问道:“孔明,我一直为一件事情所烦恼,希望孔明能为我解惑”
诸葛亮是何等聪明的人,他早就猜出来刘备脑子里想的事情,于是开口说道:“主公,若是军国之事,亮可以解答一二;不过若是主公的家世,亮以为主公应该去问关张二位将军”
诸葛亮本来就是个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所以很干脆的将皮球推给了关羽和张飞。谁要他们跟刘备是兄弟呢诸葛亮的意思是刘备选儿子接班,只是家事,就应该找他们商量
刘备点了点头,不过心里却没底,关羽也就罢了,想想张飞,刘备就不住的叹气,这个三弟要是能提出什么好主意来,那才怪了呢
成都。
庞统望着堂下的阿斗和刘永,一个心不在焉的望着窗外,而另一个则低着头很认真的读书。
刘备没有立储,庞统自热是猜到了三分刘备的用意。立储是大事,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到以后几十年的大业。是立长还是立贤,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的事情,不光是刘备头痛,就连庞统这样的智者,也觉得无从抉择。当然,最好的解决方法自然就是长子最贤,那么一切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其实在三国时代的人看来,立长还是立贤,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自古长幼有分,按照古人的想法,自然是立长
这个思想一直统治了中国数千年,一直到清朝,这种情况才根本改变。相比起来,在立长还是立贤这个问题上,清朝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全都不是长子。虽然不能说他们一个比一个强,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算得上算是不错的君主。比起那些无为而治的君主,这些人算是有作为的了。而事实也证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立贤比立长更重要。
可惜的是,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庞统等人,都只有三国时代的见识,历史的局限性也使得,刘备会在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若是一个现在人看来,自然是谁有能力立谁。
江东,陆口。
鲁肃死后,江东的势力又进行了一次新的交替,如今代替鲁肃镇守陆口的就是东吴大将吕蒙
说起吕蒙这个人,颇有传奇色彩。吕蒙是汝南人,十五六岁就跟随孙策征讨山越,。孙策死后,孙权继位,吕蒙就被孙权所看重,其后无论是周瑜时代,还是鲁肃时代,吕蒙都是一员悍将。
吕蒙这个人学问一般,十几岁就出来打仗,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于是孙权就全吕蒙去学习。经过多年的学习,吕蒙终于由悍将转变为文武双全的将领,那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就是吕蒙。
在江东,吕蒙是有名的鹰派。吕蒙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孙刘之间的联盟,而荆州,则一直是吕蒙的一块心病。孙权数次进攻合肥未果,所以在吕蒙看来,如果江东占据了荆州,那么直接从襄阳北上,要比去进攻合肥划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