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8(2 / 2)
深知论战胜负关系到天下民心的向背,小志和曹操两方谁都不敢放松半点,一篇一篇妙语连珠的檄文传遍天下,互相攻击,一时倒也大大活跃了死气沉沉的文坛辩论到后来,转折性的一篇文章终于面世,帝都许昌竟传出一道皇帝亲笔的诏书,赐封“战功彪炳,捍卫大汉皇权有功”的小志为当朝丞相,掌天下兵马调度之权
众所周知,曹操那个丞相乃是掌权之后自封的,并未得到朝廷的承认,但如今献帝却亲笔下诏令小志名正言顺的承袭了曹操的职位,其中信任和支持,不言自明
献帝诏书一出,犹如为在黑暗中前行的大汉无数百姓们指明了前进的航向连皇帝都亲自出面支持了,那么曹操对于小志的诸多指摘,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一时间,曹操治下各地的军心民心,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不少士人立刻就调转了枪口,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曹操
论战几个月,通过管宁,郭嘉,贾诩,蔡琰,蔡邕等人的妙笔,将陈留胜景更加广泛的传播于天下,曹操治下的百姓,已经有人携家带口搬离故土,赴陈留安家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下子够曹操郁闷一阵子了
论战的烽火渐渐熄灭,主动挑起的曹操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在战场上,曹操的损失更为惨重
身陷两路夹击而外无援军的吕虔军全面崩溃,在最后一战中吕虔力拼关羽,誓死不降,最终全军覆没吕虔只以身免,被突入徐州腹地的一支虎豹骑小分队所救,带回了豫州
但关羽的动作还是太慢了一些,待关羽终于领得胜之兵踏进青州地界时,青州十一个郡,国已被张颌的兵马拿下三分之二,只留下一个北海国,任关羽攻取
但是诸葛亮却在此时旗帜鲜明的劝谏关羽放弃北海国,退保徐州土地
“这北海国即使被我军占据,但其三面环绕的均是青州之敌,我军势必要付出大量的兵力和钱粮去守,白白消耗,得不偿失,此正是敌军欲消磨我军实力之计”
忙活了近半年,牺牲兵马钱粮无数,最终却是为敌军做嫁衣裳,关羽骄傲的自尊心大受刺激,不顾诸葛亮的劝说,执意要组织兵马杀进青州报仇,却在起兵的前夕,收到了刘备所下的军令,命关羽撤军原来徐庶也是看穿了敌军的阴谋,向刘备详细分析后,才成功劝服了刘备
随着关羽撤兵固守徐州,整个青州土地落入到了小志的掌握,不费吹灰之力
青州已沦陷,加上又到了秋收农忙时节,曹操也只能决定撤军,退保豫州,亲自主持治下各地的秋收事宜,兵粮短缺的痛苦,曹操已经受够了
焚烧天下的战火,至此终于熄灭了,短暂的熄灭了
毫无疑问,连着拿下兖州,青州两地的小志是无可争议的赢家,成为了当今天下不逊于曹操,刘备,孙策的第四股力量而曾经独一无二的巨鳄曹操,已经不再拥有足以横行天下的实力,这江山究竟是谁的,已经难讲的很了
趁着这难得的和平时期,小志也完成了治下的人事调动,为下一次的全面大战做好准备
小志已经正式上表献帝,表奏沮授为冀州牧,辛评,辛毗为其左膀右臂,沮授近一年来在冀州所做下的政绩有目共睹,不但与辛族紧密配合将整个冀州治理的井井有条,更按部就班的为小志完成着开拓疆土的伟业
表奏华歆为青州牧,与荀谌,高顺,郝萌等镇守青州,青州乃粮食丰产之地,用政绩极为出众的华歆来打理最合适不过小志同时密令华歆搜罗善造海船之人,于青州各处港口偷偷建造海船,以为日后之用
小志虽自领兖州牧,但身为当朝丞相,当然得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只能将治理兖州的重任交给了麾下大贤管宁,在王基,陶丘一等政绩出色的名臣辅佐下,在张颌,高览等名将的鼎力支持下,兖州将成为小志对外扩张最有力的踏板除此之外,小志将庞统也留在了兖州,待在了管宁的身边,一方面让管宁代为教导,以丰富庞统的学识,另一方面,也须有一智计出众之人留在兖州,防备曹操可能使出的任何阴招
至于陈留,城主永远都只有一个,换了谁都不能服众,所以小志只能自领陈留太守,但调龙舞回到陈留,主持诸多事宜,以刘,杨两族在陈留的实力,按照小志留下的一整套已经成形的方案,足以将陈留平稳的治理下去。唯有一点,陈留的教育事业,在管宁调任之后无人主持,小志想起了另一位东汉大儒蔡邕,在小志亲自登门延请,并让管宁以老友身份几次规劝之后,蔡邕终于答应继任陈留学堂校长一职,继续主持这些学业刚刚起步的孩子的教育事项。
但是狡猾的蔡邕,适时的提出了一个条件作为交换将蔡琰带到许昌好生照料老人家的用意小志当然知道,但话既然说到那个份上,小志想不同意也不行了
最后,小志麾下的骨干人才齐集帝都许昌,使得许昌一时将星熠熠,光彩夺目
小志为丞相,总揽政务
郭嘉被擢升为尚书令,负责掌管一切政令
贾诩被擢升为长史,为丞相属官,幕僚之长
陈宫为光禄大夫,掌劝善规过
庞统为军师中郎将
擢升许褚为安南将军,正三品,掌征伐
擢升徐晃为安西将军,正三品,掌征伐
擢升鞠义为安北将军,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