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7(2 / 2)
一些人的目光落已经悄悄落在这位大殿下身上,目的单纯的有,不单纯的更多。
朱栩见孙承宗不说话,也没有逼他。这件事确实还早了些,心怀叵测的那些人还没有暴露出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朱栩带着小慈烨出了孙府,返回皇宫。
小家伙已经睡着了,下巴磕在朱栩头上,安安静静。
朱栩漫步走着,身后跟着曹化淳,王文胜等一干人。
王文胜是朱栩的表哥,现在是禁军统领,这位大统领相当低调,并且一直希望出去带兵。
第1030章开口
朱栩一行人漫步走入东华门,曹化淳与王文胜伴随在左右。
王文胜欲言又止,几次想要开口都没说出话来。
走进乾清宫,朱栩将小慈烨放到他的寝室里,回转到东暖阁。
“皇上。”王文胜跟进来,仿佛下了很大决心。
“你想出去领兵”朱栩坐在书桌内,随手端起茶杯道。
王文胜站在朱栩身前,道:“是,臣还是想领兵,为皇上开疆拓土,壮我大明”
朱栩喝了口茶,笑着摇头,道:“那朕这偌大的紫禁城怎么办”
王文胜见朱栩摇头,心里微沉,不敢争辩,道:“臣臣只是一时的想法”
朱栩又摇了摇头,思忖了一会儿,道:“曹变蛟的联合舰队组建有一年多了,差不多也入正轨,虽然他是朕的近臣,出自紫禁城,但毕竟地位不够,朕打算让你去替换他,如何”
王文胜是神宗皇帝的皇后,王皇后的侄孙,王皇后是朱栩的祖母,两人因此是表兄弟,所以王文胜勉强算是宗亲,在外人看来自是显赫。
王文胜是想去领兵的,但是领的陆军,那个联合舰队他只是听闻,完全不了解,听着朱栩的话,一时间愣住了。
朱栩见王文胜的表情,又是摇头,道:“去之前,先去军院待两个月,好好学学,等这次军改完成,你们这些将领,从上到下朕都要好好的再教育一次”
王文胜表情僵硬,朱栩这么说,他去那个联合舰队的事就不容更改了。
未来的几十年,是世界大发现,大殖民时代,是海上的时代,谁能拿到制海权,谁就能领导这个世界
这“联合舰队”就是一种看上去最温和,却最为霸道,省时省力省心又能达到目的强有力工具
当然,这联合舰队也只是工具的一种。
“不用这么哭丧着脸了。”
朱栩笑着道:“先在军院待两个月,要是实在不喜欢,朕再给你换。”
王文胜哪里敢不喜欢,连声道:“臣没有不喜欢,臣一定好认真履行皇上交代的事情”
朱栩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道:“先去给曹变蛟做一年的副手,要认真学,认真看,要有全世界的视野,你是朕的表兄,又是从紫禁城出去的,不能老是在大明四周打转,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能给朕,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更多的好处这些,等后天曹变蛟到京了,你们都要去军院待一阵子。”
王文胜嘴角动了动,只得道:“是,臣遵旨。”
朱栩挥手打发他走,这么一个好差事,将来功勋必然都出自海上,这位居然还这么不情愿。
说着天色就晚了,朱栩看了眼外面,将桌上的奏本拿过来。
入眼的第一道就是内阁的,标题是“大明吏制”,后面还有个小标题“试策”。
这些都是跟他学的,朱栩微笑,打开看去。
这份奏本明显是出自毕自严之手,一板一眼,连语气都是他的。
这份奏本有些沉,朱栩看了没多久,神色就微变,越发认真的去审视。
毕自严秉承了他的一贯想法,写了很多东西。
“以科举为主,察举,孝廉,外补等相辅的选吏制度,构建严密,详细,有层次的监察制度,确保大明吏治的长久清明”
“科举是我大明选吏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坚决摒弃读书为做官的错误观念,鼓励读书人从事其他行业”
“扩大科举范围,对年龄进一步放宽,鼓励实务读书,对圣人经典有正确,客观的理解”
“昌盛大明文治,以天下无寒士为目标,建立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力争五十年内,确我大明无人不识字,无人不能笔”
“严厉重申大明官吏纲纪,确保朝廷上下清廉,刚正,奉公,一心为民,杜绝一切腐化行为”
“严管官吏的进出,严格要求进的干净,出的清廉,严查腐败”
朱栩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表情认真。一个国家的逐渐没落到更朝换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吏体系的整体腐化,以至于不可挽救。
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从崇祯初到南明最后,能臣干吏多不可数,为什么就不能延续大明原因之一就是官吏整体的腐朽了,面对庞大的腐化的官僚大山,任何人都无可奈何。
毕自严这道奏本,从入仕到致仕,完整一套都有了详细规划,其中很多是毕自严,或者说大明有识之士想做的事情,能等到今天,很多人都是大为开心,得偿所愿,对未来有更多的憧憬。
自然,里面还有不少朱栩的私货。
这道奏本,朱栩看了大约一个时辰,然后拿起笔,拿过纸条,在上面写他的批语。
这样的奏本,往往都会在内阁与乾清宫之间走好几次,代表着皇帝与外廷的“交锋”。在过去,多半是外廷胜,在现在,多半是朱栩胜。
等批完了,朱栩看着,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总觉得有些话没有写透,却不能在笔下表达,需要面对面商讨。
“得尽快去内阁了。”朱栩自语,因为近来一系列的事情,朱栩已经很久没有去内阁的班房了。
朱栩合上奏本,拿起下一个。
曹化淳站在不远处,抱着手,低垂着眼帘,仿佛睡着了一般。这是他的“工作”状态,对一切表示出“漠然”之态。
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这个时候已经在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准备离京。
马祥麟与张凤仪对视,张凤仪上前,道:“娘,我与夫君想留在京城。”
马祥麟有些拘谨的看着秦良玉,他对这位母亲,心里都是敬畏。
秦良玉毕竟六十多了,虽然看似矍铄,但在京城这么高强度的开议,着实有些吃不消,她看着马祥麟与张凤仪,道:“你们打算留在京城准备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