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独断大明 > 分节阅读 520

分节阅读 5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都查有实据,无可辩驳。”

毕自严点点头,靖王尽管在“降爵案”上对他有所不满,可做事向来稳妥,不用担心,目光看向汪乔年。

这个人是破格提拔,根本是因为要提升大理寺的地位,他的能力倒是没有具体经验过。

汪乔年现在已经破为镇定,看着毕自严,微微倾身,道:“大人放心,大理寺业已准备妥当,绝不会出乱子。”

毕自严看了他一眼,又转向孙传庭,道:“这件事孙大人来统筹,务必要稳妥有序。这件事了结,我们还有很多细碎的事情要做,已经年尾,不能再耽搁了。”

“是。”孙传庭应声。他现在已经发现,内阁虽然没有派系,但并不协调,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立场,毕自严并不能完全掌控内阁,一系列的政务还是在借助皇帝的既定计划以及威望来推动。

“这就是皇上要我加入内阁,并且协助毕阁老的原因吗”孙传庭不动声色的环视一圈,心里自语。

内阁在外面商议,朱栩的班房内,曹化淳也已经奏报完了。

“头皮太痒水太凉,名节千古尽成殇”

朱栩放下手里的奏本,轻叹一句。大明不缺乏铮铮铁骨之人,却总被一些软骨头给遮盖了,着实是可怜又可叹。

曹化淳完全没有听过这么一句,顿了顿,道:“皇上,可有什么吩咐”

朱栩随手又拿过一道,边翻着边道:“内阁那边是准备怎么做的”

曹化淳转头看了眼,道:“内阁打算明天开审,可能会用三天审结,然后专心于新政梳理,还有就是大演武,皇上大婚,以及明年的大廷议。”

朱栩“嗯”了声,道:“让他们处置吧,内阁也需要锻炼一下。对了,准备一下,明天咱们也去看看,钱谦益或许还有什么后招说不定,朕亲眼瞧瞧。”

“是。”曹化淳应声。

朱栩没有再理会,低头看着手里的奏本。

这是北安南巡抚,温体仁上奏的。

他在奏本里言称多尔衮等人行为很是“乖张”,不受平王府节制,并且拉拢了琉球,朝鲜等设立的府县,有成为“藩镇”的可能,希望朝廷能尽快弹压,以免辽东旧事重演。

第887章直辖村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目光冷静如渊。

在南方是绝不可能重演辽东旧事,只是这个“乖张”特别有意思,朝鲜,琉球等的府县也被拉拢,更值得推敲。

当初攻打安南,琉球,萨摩藩,科尔沁,朝鲜等都有出力,朱栩需要的是空地,没精力去梳理那么多麻烦事,并且也要给这些小弟一些甜头,日后好驱使,是以将安南一分为二。

北安南占据了安南一大半,南安南就一分为九,给了这些人小弟,其中以建奴的多尔衮实力最强。

东南半岛上现在也是乱象纷陈,四分五裂,都极其虚弱,有实力的没几个,但他们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多尔衮等人的建奴骑兵也气势低迷,需要人口,粮食,更需要富饶的地盘。他们以战养战早已经是习惯,这还没有站稳脚跟,就想着要吞并四周的小势力,扩增实力了。

朱栩看着奏本,手指敲击的小马蹄声不绝。

他就是要放开多尔衮,任由他在半岛折腾,动静是越大越好,最好能将东南半岛搅和的一塌糊涂才好,这样才方便明朝的“接收”。

温体仁这个人,能力,手段都是有的,只是大局观差了些,与大明的文官差不多,眼光都集中在“中国”,并没有积极拓展的野心与眼光,时时的还想着回京。

朱栩目光闪动着,将这道奏本扔到一边,自语似的道:“先待着吧。”

曹化淳看了眼温体仁的奏本,悄悄的退了出去。

朱栩随手又拿起一道,是江苏巡抚方孔炤的奏本,除了言及钱谦益的事情外,还有就是金银村的“商贸”,现在从各地涌入金银村的人超过了三万,各色人等都有,复杂难明,出现了各种事情。碍于布木布泰的特殊身份,加上金银村的特殊,南直隶上上下下都有些束手束脚。

金银村除了外事局,其他的权力基本上都掌握在布木布泰手上。外事局是太后生父,国公张国纪在执掌,他又是个甩手掌柜,面对金银村发生的事情,虽然堆到了江苏巡抚衙门,可他们却无从处置。

朱栩微微点头,这是预料之中的,新事物的出现,总会面对旧势力的纠缠,打压,围追堵截,甚至妄图去消灭。

后面跟着的是内阁的票拟,字迹苍劲有力,刚正笔直,显然是毕自严的字迹,只有八个字:“严合法度,酌情处置”。

上位者的批复总是很有学问,下面的人需用费尽心思去揣度才能得要领一二,朱栩却是一眼看穿。

毕自严还是希望拴紧“商业”,对海贸更是疑虑重重,虽然不能禁止,可还是想要小心翼翼,不能“胡来”。

抽掉毕自严的票拟,朱栩拿起笔,写到:今旨,金银村划给朝廷直辖,一应事等由旨而行,江苏不得擅端。

“送到外面。”朱栩合起来,递给曹化淳道。

曹化淳接过来,没有打开去看,道:“是。”旋即招来一个内监,小声嘱咐送给内阁中书郑友元。

金银村的事情,朱栩需要能够随性发展,不受外面的影响,布木布泰到底是蒙古女子,所受儒化有限,做起事情拘束较少,将来不管发展的如何,都是一个开端,会对大明内外形成不间断的冲击。

这种冲击,朱栩希望越大越好。

钱谦益进京,被关入督政院,各种非议层出不穷,弥漫了整个京城。

钱谦益在野,是文坛领袖,在官,曾是礼部侍郎。哪一个都相当显赫,不是一般人。

他这次这么“风光”的被押赴京城受审,着实惊动了很多人,不过百姓们怎么议论,看热闹是一回事,京城在野在朝的官员们,出奇的一致,没有立刻上书,更没跑动关系,都齐齐的静默着,安静的一如往常。

不过到了当天晚上,似乎是过了静默期,亦或者是督政院要在明天过堂的消息“泄露”,京城上上下下都沸腾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