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独断大明 > 分节阅读 306

分节阅读 30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周维京的话是有道理的,这种道理与历史上朱由检裁剪锦衣卫很相似。

河南总督杜文焕也上前,道:“皇上,臣认为东厂是当裁撤,不说以往的劣迹,在新政中也是不须。”

“臣附议。”山东巡抚黄立极道。

接着又有傅宗龙,朱燮元等人赞同附议,这些人都曾经是东厂的受害者,看到机会都忍不住的试一试。

“还真是一波三折”

朱栩虽然一直都沉着脸,实际上是冷静的旁观,洞若观火,对这些人的心思能猜到一二,看了眼魏忠贤,俯视着群臣,淡淡道:“东厂不是今天的议题。各个衙门各司其职,不要擅权,更不要揽权”

满朝的大臣们都没有与朱栩争论的勇气,闻言都抬手,而后退下。

毕自严情知不能继续下去,道:“皇上,关于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细则,臣等要仔细商议,请暂停今日廷议,待臣等商议完善,再做商讨。”

朱栩俯视着群臣,果然见他们的神色都有些不太“正常”,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传旨,毕自严,孙承宗为左右次辅,统领朝政,明日在文昭阁议事,会后将记录,奏本呈奏御书房。”

“臣等遵旨。”毕自严,孙承宗抬手。

朱栩起身,看了眼群臣,心底暗自摇头,这场廷议与他想的完全不同,大臣们心怀各异,哪怕他强行推动政改,效果暂时还是未可知,需要时间来慢慢观察,完善。

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心头同样复杂。

皇帝前所未有的强势,群臣不敢抬头,这场廷议与他们预期的也不一样。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是如此,这场廷议不伦不类,前所未有。

更多人则是浑身不舒服,他们说不出为什么,可又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场廷议或许是一种趋势,一个开端,将景正朝与崇祯以前完全区分,指向了一个不可预测的未来。

“大明以后的朝堂、廷议究竟会怎么样”

这是三十多个封疆大吏的内心想法,他们更进一步就是朝廷,要位列朝班,今天的廷议让他们很不安。

朱栩直接出了侧门,长吐一口气。

今天也是对他的一次大考,虽然过程有些意外,结果都在意料之内。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知道他从昨晚到现在就没睡,今天的廷议不是预期的那么顺利,想着道:“皇上,要不要出宫走走”

朱栩精神绷了很久,转头看了他一眼,挺了挺胸,出了口浊气道:“今天就算了,给朕盯紧朝臣,政改不能大意。”他心底明白,今天的廷议不成功,短时间不能再开,只能以内阁统领群臣商议,以奏本的形式上奏,再行颁布。

毕自严等人出了金銮殿并没有出宫,将傅昌宗,申用懋等五部尚书,外加靖王叫到文昭阁,再次商议。

这几人都算是大明决策层,坐好之后,都面带肃色。

今天的廷议看似顺利,实则都是皇帝的威信所致,并不是大臣们多么的赞同新政,尤其是税改这一块,大臣们虽然没有说话,心底依旧是反对,抵触。

毕自严现在是左次辅,地位比孙承宗的右次辅稍微高一点,他看了一眼众人,道:“诸位大人,税改势在必行,关乎国政,各地巡抚如不真心赞同,推动,效果将大打折扣,不妨都说说看法。”

第555章名妓胜国

宫里的廷议刚刚结束的时候,张我续的署名文章就在朝报上发出。

他破题的方式与陈新甲不同,立意是“天”,以“大一统”为理论出发,洋洋洒洒数百字,结论是“王法莫过天”,与陈新甲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篇文章先是在北方几省同时发出,再过一天南方也会同时传遍,覆盖天下。

拿到朝报的识字之人看的都是连连点头,甚是赞同。

张我续毕竟是饱学之士,外加在礼部数年,还是有些声望,他的文章有理有据,道德高点非常高,根本没有破绽可寻。

一处茶馆内,几个花白老头,摸着胡须琢磨着今天的朝报。

“张大学士的文章,写的好”其中一个摇头晃脑,好似在品味。

“那是自然,张大学士翰林出身,少有神童之美誉。”另一点头,深以为然。

“万历之后,朝政败坏,党争祸国,皆因纲纪丧失,张大学士这篇文章,来的正是时候”

“重塑纲纪,申明王法,当为首要”

“不错,阮大铖等人包藏祸心,指鹿为马,当诛”

“皇上英明神武,召天下百官重修大明律,尺安人心,再定乾坤,当为一代圣皇”

“不错不错,新政之效已初现,我大明中兴在即,能亲眼见到,死也瞑目”

“说的是”

“再不有家祭无忘告乃翁之憾矣”

一群老者长吁短叹,颇有些老怀甚慰之态。在他们的着不远处,三个年轻的士子看着朝报,全是一脸的激愤痛快之色

一个带着镶金蓝帽,厚厚的虎皮大衣,腰配回子古玉,面色堂堂,目光炯炯,看上去二十三四的年轻人,他突然拍着桌子,畅快大笑道:“阮贼也有今天,当浮一大白”

他右手边的是一个身穿厚厚的袄袍,脖子上软獭围巾,看似去也颇为不凡,应声笑道:“冒兄,阮贼当日折辱我等,合该有此报应”

“冒兄”左边的是一个精瘦的十八九岁年轻人,似乎不太怕冷,穿的有些单薄,神情振奋,道:“朝局果然不一样了,若真的能铲奸除邪,我们也理当为朝廷出力”

说话的三人,分别是冒辟疆,陈贞慧,吴应箕,他们也都是复社之人,复社被强行解散之后,几人在秦淮河上浪荡一阵子,又去苏州晃悠,最近才来的京城。

吴应箕嘴里的“出力”是指参加科举,他们之前约定好不参加。

冒辟疆,陈贞慧都眉头皱起,脸色微沉。

他们对朝廷很失望,都曾经说过终身不仕。

先是东林的先贤关的关,死的死,躲的躲,接着是书院,然后强行解散复社,更又取消贡院,国子监等等,这在他们看来,分明是针对他们这些士林学子,着实难以容忍

这种话虽然说出口,又有几个能坚持苦读寒窗十几年,不就是为了一朝登科吗

只是,他们对朝局看不清,不知道门路在哪里,即便能考中,能否在朝堂立足还未可知。

君不见,朝廷这几年杀了多少人,阮大铖的惨叫声还在京城上空回荡

“冒兄,我听说皇上即将巡视江南,你说,朝政会有改变吗”突然间,陈贞慧说道。他现在才名初显,在江南很是风光。

冒辟疆一怔,俄尔摇头道:“朝政皆出帝心,若皇上不改,其他人也无可奈何。现在我大明内忧外患,偏偏皇帝一直对我大明子民出手,朝廷诸公不但没有劝谏,反而助推所谓的新政,可叹可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