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独断大明 > 分节阅读 297

分节阅读 29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温体仁看不出袁可立的心思,还是道:“黄巡抚也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其他意思,无非是想抓回嫌犯,为死者伸冤,维护朝廷法纪,何来悖逆妄行之说”

袁可立看着温体仁,冷哼一声,道:“你说的在理吗礼法纲常,岂容质疑黄承元有没有其他意思,你能确信吗”

温体仁嘴角动了动,他刚才一番辩驳不过是想摘清他自己,眼见袁可立逼问,他也只能无声以对,不可能给黄承元作保。

袁可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道:“今后凡是这类文章,亦或者会有争议的,都要给本官亲自审议之后才能决定”

温体仁是对抗不了袁可立的,也乐得从此事脱身,抬手道:“下官遵命。”

袁可立站起来,目光如剑,沉默一阵,突然又道:“本官现在进宫面圣,若是其他事情,你小心应付,不要出纰漏,让人抓到把柄”

这件事,除了当事人黄承元,礼部也是参与者,注定不能轻易脱身。

温体仁应声,很是恭敬的将袁可立送出门。

景阳宫偏殿,朱栩刚刚回来,毕自严就拿着报纸,满脸疲惫的来求见。

政务本就繁杂,这次的议事又无比重要,他这些日子都是没日没夜,忙的脚不沾地,没有什么时间休息。

黄承元这篇文章,激起了千层浪,他也不得安生,只能来见皇帝。

朱栩坐在软塌上,刚喝了口茶,笑着看着毕自严道:“毕师,不用事事都亲力亲为,当休息还得休息。”

毕自严看着朱栩,苦笑道:“皇上,黄承元这篇文章一出,怕是想休息都难。”

提到这个,朱栩神色微肃,语气平静的道:“毕师,你认为,黄承元这篇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毕自严是难得的冷静之人,事事通达,不枉不纵,他来之前就知道皇帝会这么问,顺口道:“若是单论事而言,本没有什么错。可他要求朝廷插手一宗一家之事,有违礼法,这就好比要衙门辖理夫妻洞房,荒谬了一点。”

朱栩听着毕自严的话,表情没有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击着。

这件事说穿了,就是“国大”还是“家大”的争论,在这个时候,往往都是先家后国。

没有家哪有国顺理成章,自古定理

这也是“皇权不下乡”的原因之一。

朱栩以黄承元的名义发这篇文章,自然不是为了打倒孔家店,冲破儒家思想禁锢什么的。思想的改变,需要时间。

他现在是要做个铺垫,为田亩改革做准备。

“皇权不下乡”,如何田改

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股力量会如此强大,强大到他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连与他想法最契合的毕自严都出来说话了。

“皇上,靖王,袁尚书求见。”刘时敏走进来道。

朱栩不用猜都知道他们为什么来,道:“让他们进来吧。”

袁可立与靖王并肩进来,他们两人一眼就看到了毕自严以及他手里的朝报,心里顿时明白,上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摆手,道:“要是黄承元的事就不用说了,毕师已经跟朕说了,你们怎么看,那个案子怎么解决”

皇帝不提“立法”的事,靖王与袁可立一时不好开口。可这个案子怎么办,他们从未想过,不由得思索起来。

一个村落百十青壮是少的,一个府县的差役有那么多,即便有,也不能真的持刀冲进去抢人,抢不抢到两说,民变是肯定引起了。

再来就是请调总督府派兵,可这不是叛乱、民变,抓一个嫌犯就要动用驻军,天下岂不是大乱了

再一个办法,就是官差常用的,蹲守

派人在村子四周等着,只要这个人出来,立刻抓了,这样那些族老也就没了办法。土皇帝心思也好,法不责众也罢,藏人他们敢,出了村子他们就不会再敢嚣张。

可是,这个办法也是有成功失败的,而且失败的非常,成功的极少

这种“窝囊”的办法自然不能跟皇帝说,这会是一个非常冷的笑话。

最后一个办法,最无奈的,就是进行最后的“谈判”。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是最后没招的办法,成功的也不多。

更不能与皇帝讲,会显得他们很无能

朱栩看着眼前沉默的三人,端起茶杯,慢慢的又喝了一口。

这就是“皇权不下乡”的一个恶果,在“国大”与“家大”之间,往往都选择了“家”。

自古以来,为了护家而卖国之人不知凡己

“这样吧。”朱栩看着三人,淡淡一笑道:“朕给你们,不,给满朝文武,和即将入京的百官出一道题,题目就是王法宗法,以此写一篇文章,朕看看谁写的好。”

毕自严,袁可立,靖王三人一听都皱眉。

这个考题,单立意就极难。

王法涉及到“君臣”,宗法涉及到“父子”,虽然都是三钢,可“自古忠孝不两全”,该如何立意

选忠还是选孝

选两个模糊一个都不选

三人都忍不住对视,目光凝重。这是一道难题,千古难题,可现在必须要面对的

“臣遵旨”三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应声。

第544章迫在眉睫

三人刚刚走出景阳宫,毕自严就苦笑了一声。

靖王一怔,看向毕自严道:“毕大人这是怎么了”

毕自严摇摇头,他们三人是来兴师问罪的,结果却得了这么一个差事

毕自严没有多说,转身向文昭阁走去,文官一系陆陆续续进京,他现在是半点空闲都没有。加上黄承元这么一个“程咬金”,京城短时间是不会太平了。

靖王看着毕自严的背影,又看了眼景阳宫,心里暗自警醒。皇帝的帝王术是越来越娴熟,今后得更加的小心翼翼才行。

黄承元这篇文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政见”,一些顽固的宿老自然愤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