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裂土美利坚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广阔的舞台和更大的权力,并由此开始自身在中国政治版图上的开拓之旅。如果不行,那么,就只有回西雅图种地去,反正郭金章等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谁拿走刘通福在美国的那些财产。

“早跟你说了,奕匡收了个干闺女,国色天香,只要你一点头,立码就成。谁叫你不乐意的”刘通福白了他一眼。他不是没帮郭金章找过,上到公主格格,下到平民百姓,这段日子都过滤了好几十个了,可郭金章总是瞧不上眼,怪谁

“得了吧,大哥,那是个裹了脚的,脱了鞋一看能把人吓死我可还没想就这么过去跟阎罗王抢地盘儿。”郭金章也翻了个白眼儿。

“小脚怎么了我女人就是小脚,三寸金莲,多少人羡慕都羡慕不来呢。”刘通福道。

“你变态。”

“你你毛病”

“毛病就毛病,反正老子也不指望你了。那个必要的时候别吝啬开口。”

“放心吧。就算绝交,老子也少不了找你们的麻烦。偶尔多派些兄弟回来。省得我自己呆着无聊。”刘通福又道。

“这倒不难。不少兄弟都想回来看看呢,等你上任发出邀请,保证一大堆的商业考察团过来。”

“那我就放心了。”刘通福笑了一下,又长长地叹了口气,“我过不了多会儿就去上任了,可等不到你康复了。你就等走的时候到我那儿走一趟,再给你送行吧。”

“我走,还要先到你那儿,然后再让你给我送行”郭金章眨巴了一下眼睛,“我毛病”

“你本来就有毛病。”刘通福不屑地撇了撇嘴,站起了身:“我先走了,你慢慢玩儿吧。别忘了到时候过来。”

“放心吧,忘不了。”

看着刘通福的背影,郭金章摇摇头,又叹了口气。然后,又目光炯炯地看向了跟刘通福擦肩而过走进来的那个人,一身笔挺的海军军装的刘步蟾。

“聊聊吧,刘将军。”

“固所愿也”

第372章你们能永远压制中国吗

那一天,郭金章在跟刘通福秘谈之后,又先后接见了被罢官在家的原北洋水师提督刘步蟾,新任奉天提督袁世凯的秘密特使,其盟兄弟徐世昌,以及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代表屠仁守没有人知道郭金章都分别跟这些人谈过些什么,但从此之后,北洋水师开始组建海军陆战队,并在未来数年内迅速成为了中国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袁世凯从此在东北扎根;张之洞所在的湖广在郭金章回到唐州之后不久就向西雅图发出邀请,之后湖广总督衙门就与西雅图合作创立了武汉钢铁,取代了落后的汉阳铁厂,并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经济和商业方面的合作

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郭金章突然以这样越过中央的方式直接找上了地方政府,在北京的大清朝廷却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所知道的,就只是刘通福这个以前的唐州代表将成为他们大清的一个小小道台,这让不少清廷的王公贵胄们大感自豪,认为唐州终究只是小地方,其官员也都是些小家子气没见过世界的乡巴佬儿,否则,以刘通福的地位又岂会看上一个小小的道台之职至少也应该是布政使一类嘛。

“看你这模样,好像谁欠了你八百吊似的这种小钱你还在乎”

送走了最后的屠仁守,郭金章终于等到了衙门的主人。李鸿章黑着一张老脸走进来,结果迎面就被他一通奚落。

“老夫宁愿送你八万两,换你就此滚蛋。”李鸿章冷哼一声坐到了郭金章的对面,“你现在得意了”

“听这口气像是被占了便宜的深闺怨妇似的,我没那么可恨吧再说了,咱们这是在合作,合作懂不懂双方都得乐意才行。我可不是剃头挑子一边儿热。”郭金章笑道。

“你看中刘步蟾老夫倒也无话可说,可那袁世凯到底跟你是什么关系为了他,居然让老夫硬生生调走叶志超你可知道,就是因为你这一下,叶志超连带罪立功的机会都没有,已经被朝廷问罪”李鸿章又气咻咻地叫道。

“至少不至于要了他的命吧以他的罪责,如果放在唐州,早就送军事法庭枪毙了。”郭金章冷哼道。

“可他和聂士成在平壤死命抵敌数倍于己的敌军近月之久”李鸿章叫道。

“拜托,您老人家还在为这点儿破事纠结那是他干的事儿吗现在谁不知道是聂士成组织带领平壤守军打了一个多月就连那个几个军官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也比他功劳大整个守城战,您老人家的那位心腹爱将只是一直躲在屋里等死,唯一的功绩,就是任事儿没管儿”郭金章忍不住气道。平壤之战,叶志超和聂士成得到了一万余名东北新军的支援。本来,仗着这支训练有素的新军,在短时间内守住平壤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可叶志超却悲观怯战,要不是聂士成坚决主战,再加上害怕连战连逃有可能会受到军法制裁,他说不定又要带军逃跑。可就算没跑,那家伙在面对儿玉源太郎的时候也没了当初对付捻军时的那股子狠劲儿,在日军炮击平壤的时候,听说这位总指挥居然害怕的躲在自己的住处哭。最后还是聂士成把得住,总算带领全军维持住了局面。可即便如此,面对数倍于几的日军疯狂的进攻,加上聂士成这样的旧将领并不适应新时代的战争,指挥多次失误,使得守军损失惨重,平壤数次险些陷落。可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种随时都有可能陷落的态势,居然让急于打过鸭绿江,进入东北的儿玉源太郎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再加一把劲儿,就能拿下这座城市。从而使自己后路无忧,不必再像山县有朋等人所命令的那样以近乎自绝的方式突入满洲。结果,就这样打来打去,儿玉源太郎这位在日本陆军中一向有“智将”之称的优秀将领居然被拖在了平壤一个多月,并浪费了最佳的进攻时间,终于被赶来的左宝贵、马玉昆等人拦住了去路。可是,新军被围,左宝贵、马玉昆等人所率的也都是旧军,战斗力不强,依旧只能被儿玉源太郎压着打。所幸的是,日军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高强度战争后,弹药极度缺乏,多数时候只能咬牙进行白刃战,给了左宝贵等人一战的机会。也终于,在一次战斗中,左宝贵以本部损失大半的代价,打破了日军对平壤的包围,救出了被困一个多月之久的东北新军和聂士成、叶志超等人。可是,叶志超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不赶紧脱离战斗,居然叫嚣着要给日军一个教训,还强行夺过了聂士成的指挥权,命令已经疲惫不堪的部队转头向日军发起进攻。结果,这场发生在平壤城外的战斗使得左宝贵、马玉昆两部近乎全灭,左宝贵和马玉昆两人也战死沙场。虽然这一场战斗日军也是损失惨重,第二军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被流弹击毙,儿玉源太郎的副总指挥,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重伤,但是相比较而言,清军损失更大,已经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清廷最终同意将袁世凯再次调回东北的原因。因为他们需要袁世凯去东北重新征募军队,阻挡日军。至于为什么不再派别的军队去:禁卫军的军官们听说战事惨烈,各自寻找关系,借口拱卫京师,死也不愿意离京;徐州的丁汝昌部因为英法的威胁,不敢擅动,生恐列强趁虚而入而除了这两支军队,其他军队要么距离太远,要么派去恐怕也不顶用,所以,只有让袁世凯上了。而袁世凯不仅是东北新军的创建者,还模仿唐州在东北建立了一套民兵制度,可以迅速地召集起足够的士兵,并且熟悉在东北境内的诸多防御工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