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裂土美利坚 > 分节阅读 305

分节阅读 3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平白增加南方蓄奴州的实力,对美国本身并无好处,因此他非但拒绝支持洛佩斯,甚至采取了非常措施阻挠其行动:当洛佩斯和奥沙利文的远征船队即将出港之际,美国海军突然封锁港口,将远征船队的船只全部扣留。

奥沙利文遭此惊吓,满腔野心化作春水,此后便疏远了洛佩斯;洛佩斯远征队的经费大多数来自纽约商人的赞助,如今还没出港便夭折,自然债台高筑,再也无法在北方立足,不得不南下新奥尔良。

可洛佩斯并未因此放弃“联美抗西”的计划,反倒从这次挫折中敏锐地观察到,代表工商业利益的美国北方,和代表奴隶主利益的美国南方,矛盾已不可调和,因此他决定利用这个矛盾,从美国南方各州寻找盟友。

他首先找到了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此人当时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委员,在南方蓄奴各州乃至全美颇具影响力。戴维斯曾参加西班牙殖民军对玻利瓦尔作战,久仰洛佩斯大名,对洛佩斯的到来表示欢迎,以个人名义赠送古巴革命组织100万美元和一座咖啡种植园,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得到如此巨大帮助的洛佩斯随即将总部搬到新奥尔良。

然而洛佩斯的高兴并未维持多久。戴维斯是个惧内的人,他的妻子对这种毫无来由的虚掷金钱感到愤怒,很快逼迫丈夫“退伙”。觉得过意不去的戴维斯推荐了其密友、刚刚从美墨战争前线回来的指挥官罗伯特李,后者非常认真地阅读了洛佩斯的全盘计划,但最终有礼貌地拒绝加入,理由是“空想成分太多”。

戴维斯就是后来南北战争时南方邦联的“总统”,而罗伯特李则成为战时南军总司令和战后华盛顿大学校长,一位据说在军事才能方面比格兰特还要优秀的将领,即便是敌对方都十分尊敬的美国名将。这两人倘若加盟,古巴独立斗争史将会改写,但历史没有也许。

不过洛佩斯并不气馁,他的游说终于打动了一些美国政要、名人,如密西西比州州长奎特曼、前参议员亨德森、新奥尔良三角洲报编辑西格尔等,这些人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洛佩斯招募人手,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和军需,终于在1850年初组建了一支约6100人的突击队。

当然,这些人也不会白做这些工作,他们之所以如此“慷慨”,是被洛佩斯更慷慨的许诺所打动。

洛佩斯答应,只要美国帮助古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古巴就会“感恩图报”,作为一个蓄奴州加入美国联邦,这对于正竭力在和北方废奴州争夺中争取更多盟友的南方各州而言,的确具有不小吸引力。换言之,这位古巴国旗的缔造者、古巴独立革命先驱,居然一度打算以“古美合邦”为代价换取自由,用接受美国统治为代价,来结束西班牙的奴役。

1850年5月,洛佩斯带领他的突击队从佛罗里达州的基维斯特出发,开始向古巴进军。他们很快在古巴的卡德纳斯镇登陆,并第一次在古巴领土升起了自己的旗帜,洛佩斯兴奋地以为,只要义旗高举,登高一呼,古巴民众就会积极响应,团结在他的旗帜下,向西班牙殖民者开战。然而他想错了。当地民众对于这支突然冒出来的“外国人马”感到不知所措,这些荷枪实弹的人从哪里来他们想干什么谁是他们的敌人当地人一无所知。整整大半天,几乎没有一个当地人响应,相反,当闻讯赶来的西班牙殖民军发起进攻时,一些民众居然站在殖民军一边对突击队开战他们错把这些全副武装的陌生人,当作侵犯他们家园的盗贼。

洛佩斯万万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他率领人马仓皇登船,退回基维斯特,并抢在美警赶来之前宣布解散,以免美国触犯1918年制订的中立法。

这次虎头蛇尾的行动让大多数美国政要对洛佩斯丧失了信心,尤其当支持洛佩斯的密西西比州州长奎特曼因此下台之后更是如此。

但洛佩斯并不死心,他在逃脱美国司法追究后迅速重新集结人马,准备再次革命。由于失去了美国政要的支持,他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勉强凑起几百人,其中大多数是古巴流亡志士,还有少数美国人,主要是他以前在南美西班牙殖民军时的同事。

1851年8月,洛佩斯的突击队再次在古巴北部海岸登陆,洛佩斯将人马兵分两路,让自己的副手、美国人克里坦登上校留守原处,看守辎重并负责接应,自己率领主力向内陆山地进军。然而西班牙殖民军主力很快闻讯而至,两支革命军分别被包围,最终因实力单薄被各个击破,洛佩斯与克里坦登双双被俘并被处决,许多被俘的突击队员都被送去矿山做苦役。

但是,洛佩斯虽然再一次失败,他的旗帜却成为了古巴革命者的标志,凡是打着这个旗帜的部队,几乎都会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可而此时的古巴革命军中也有人数不少的华工,这些华工在战斗中表现优异,战斗中不知后退,也从无任何叛变行为,深得古巴人民的信任,所以,刘永福得到了谢戈德阿维拉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而这,也成了他这一次能够反击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326章战争走向

清军打的是龙旗,虽然在郭金章以为首的红色兵团的强烈抗议之下,他们放弃了那种高举着那些写着各自将领的姓氏的大旗,但这种举着一个外国人的旗帜去打仗的行为同样也是他们所不乐意的。荣禄、丁汝昌等人根本无法接受,他们甚至还要求,每个部队至少也要要打一面“清”字大旗,以彰显大清国的威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