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0(2 / 2)
袁俞冷汗直冒,不敢支声,这里也没有人敢求情,这可是大逆的问题。
过了片刻,张允信才平静下来,继续对这些关押着的秦地官员的俘虏,辨认着身份。
虽来这里时日不长,在秦地有着些年头了,七品以上官员,袁俞都是有些眼熟,当下一一辨了出来。
直到事情基本办妥了,才在几名心腹亲兵的簇拥下,回到安排给他的营地帐篷内。
城中的势力,已重新整顿过了,因着立了功的原因,并没有和秦官那样被拘押起来,他此时亦是被人监视着,却自在多了。
“不知道会怎么样处置我,你们几个要是还跟着我,说不定要随我一同卸甲归田。”袁俞对着帐篷内的几个亲兵认真说着:“你们都是有志向有才能,要是留在我身边,怕是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这几个亲兵立刻筷下了:“将军,我们的命都是您给的,请您勿要再说这话了”
“大人,您在哪里,小的跟在哪里”
几个人,有的请求,有的自责,让袁俞叹了口气:“既你们心意已决,就留下吧。
大营三十里处,皇帝大帐
到了现在位份,王弘毅虽说亲征,却实际上远离第一线战场,这时,正在帐内说话。
张攸之三十一岁,穿着三品官服,白净面孔上蓄着八字鬃须,给他增加了一分威严,不过如果不穿官袍,谁能想到他是大成朝的宰相之一
二十三岁遇到明主,几年时间就连晋数品,成为了大学士,内阁宰相之一,这人身际遇实在难得。
“听闻你读书不倦,而且还写了林园志记”王弘毅随口说着:“真是难得,你平时主持政事,吏政、民政,军事,政事繁冗之间,还能读书写文,真是难得。”
“皇上,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以此才能涵养根性,臣才学根基浅bao,如果不再用些工夫,岂不是辜负皇上恩典”
“再说,读书我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臣觉得这叫尽性,而不是勉力一一臣不觉得苦。”张攸之说着。
听了这话,王弘毅叹着:“你有这份心,实在难得,算是得了读书人种子了。”
还待仔细评讲,就听帐外有人求见:“报,潼关有急报”
“看来又有捷报了”王弘毅微笑着叹息一声,展开捧读,却是一份奏折,说的就是已经破了潼关的事。
张攸之见皇上只是沉吟,欲问时又不知可不可问,也是默然。
王弘毅许久才说着:“潼关破了,真是容易,长安看来也指日可待。”
说着把奏折稿子递给张攸之,张攸之接过来看了看,笑着:“这是喜事,皇上怎么不显开颜”
王弘毅拿起桌上折扇,把玩了下,眸子幽黑:“朕在想这气数之事,运去如山崩啊,秦王好大基业,转眼之间就崩了。
不过转眼之间,王弘毅就从沉思里清醒,批写着:“甚善,着有司清点功绩,将士用命,朕何吝赏赐”
批完之后,王弘毅顺着自己思路说:“潼关破了,不知汉中这路大军怎么样,令张允信五万军当先锋,一路直逼长安。”
“再传令下去,把潼关破的消息迅速传出,必可使秦引郡县纷纷降之,这也可以加快汉中这路的会和。”
张攸之忙躬身称是,不觉已到了黄昏,有侍卫进来点灯,十八盏明黄宫灯照亮了整个中军大帐。
张攸之领旨后,见王弘毅若有所思,就问:“皇上,还有旨意吗”
王弘毅一怔,说着:“朕没有别的旨意,只是有些寻思出神,卿不必理会,卿你就此领旨出行吧”
“是,皇上。”张攸之知道这位皇帝现在越来越深沉干练,难测高深,故不敢多问,退了下去。
正文第三百二十一章长安下
得知大成军攻破潼关,整个秦川为之震动,这几十年,凡和着秦王有千丝万缕联系世家都害怕起来。
虽大成的将领并不嗜杀,自己的宗族与秦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又不识相的话,一旦成军攻下秦川,他们会遭到毁灭性的清洗。
怎么样才能保全宗族,成了这些世家主要议论的事。
洛阳
袁俞带着二个亲兵,漫步于街道,突然之间恍然如梦。
大成皇帝处置下来了,给他继续担任五品武将,但必须进演武堂学习,他的军队除了一个火的亲兵,都要进行整编。
这些早有准备,但真正受到,还是情绪低落,充满了感慨,见了夜了,就进了一家酒店,点了菜,片刻,一个伙计进来布菜。
八碟菜,牛肉、鸡丁、羊肉、红焖肉、鱼
袁俞扫看两个亲兵说着:“你们都跟了我一辈子,别拘束了,今天都一起吃吧”
想时秋意深了,酒是烫上来,袁俞喝一口赞:“不错,是成河老曲绵中带醇”
两人小说网“不错”
就在这时,周围有人吃酒叙话,一人说着:“听说潼关破了。”
“是啊,几万人都降了,沿途郡县一路望风而降,都纷纷归降了,郭家三代治秦,养了不少人,到时都众叛亲离。”有个人感慨的说着。
“也不能这样说,树倒猢狲散,再大的恩德也难以比得上破家灭族的风险啊,你们知道不,随县的县令赫敏,平时是个温厚的官,官声也不错,硬着要抵抗,结果被下面县尉绑了降了,县尉现在就是代理县令,而赫敏全家被抄了,大小连上仆人,总有三十四口,关的关,枷的枷,真叫一个惨字。”一个人摇头说着。
“这还不算啥,袁态大人所谓太守,抵抗了三天,结果连着大儿子被下令处死,家产全部入官,二儿子入狱,听说要判流六百里,这才叫惨”
“说的也是”原本感慨的那人自嘲一笑,说:“不为自己,也要为家族,我遇到这事,也要这样。”
这时,一个人插话:“我觉得不能这样说,你们看得还是偏了些,眼见着大成要统一天下,以后开创太平盛世,这时匡君扶民荣宗耀祖,也是一生事业”
这人说得振振有词:“在这时总不能抗拒王师,就算不考虑自己,也要顺应天命才是正理。”
一人拈须沉吟,感慨的说着:“说的不错,这是气数,人都有个气数,国家也有,再精明聪颖,忠心耿耿,都逃不脱这气数。生在乱世,就要从个真龙大数,这才是忠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