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易鼎 > 分节阅读 648

分节阅读 64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经过重重检查,他们行到了一处衙门,在大门前马车停了下来。

“张百户,听闻您出了趟远门,可是刚回来”门口站着的两个番子,见到马车下来的人,打着招呼。

百户这官不大,可在金陵十三司就职的百户,都是有些本事。

“刚回金陵”张百户又对赶车的人说:“这次你也跟着辛苦了”

车夫也是番子,这时将还有余温的烧饼拿出来,递到门口番子手中,随口说:“顺路捎了,先吃些垫肚子”

“哟,我们不客气了”值夜到现在,肚内饿的慌,一闻到烧饼香气,两个番子立刻接过来了。

这时张百户进了大门。

走到第三道门时,向右一拐,穿过走廊,在尽头房门外,停下了脚步。

“啪”有一声行礼,说着:“卑职求见大人。”

“进来”里面应了一声。

百户认应了,进了房间,门随手关。

房间里光线骤一暗,让视线有些受阻,张百户眯了下眼,看到里面有三人都坐着,都是负责法会案一事的官员,至少有着副千户,官职比自己大。

张百户站在三人面前,行礼说着:“卑职见过三位大人”

“不是在前面,不必这样,起来”其中一个千户说着,这人就是蒋孝方,在十三司算是位高权重。

蒋孝方说完,就摆了摆手,直接问起了法会的事:“我且问你,你负责彻查的一路余孽,可都清理掉了陛下对这件事很关注,这件事必要办的妥妥当当,你可明白”

“卑职明白,卑职这次回来,就前来向大人复命”张百户深深一躬,说着。

顿了一顿,就汇报着:“卑职负责楚北省一路,布政使大人和各郡县的大人都很配合,调动了不少衙役和公差,已经将七家寺庙全部抄了,名单的人都已经擒杀,这是具体的报庙产。”

这是一应事宜的禀报,对于张百户这次办的事,蒋孝方还算满意,没怎么刁难,看了看单子,就令他退下了。

张百户退出去,房间内的三人沉默下来。

“虽说境内余孽清理的差不多,还是有些漏网之鱼,这次差事不好办啊”沉默了片刻,一个副千户打破僵局,说着。

“这事拖的过久,陛下只怕已不愿再横生枝节,此事还需尽快了结。”

“再派出些人手下去,察看一番也可交差了。”

“正有此意,不过此事虽不能再拖下去了,可半分不可敷衍。”

“这是当然,我们有几颗脑袋敢去欺君只是的确扫的差不多了,剩余些虾米,一时间漏网也是很正常的事。”

蒋孝方最后总结的说着:“这样,如果没有事,本官就报皇了。”

顿了一顿,又说着:“三月我们重点是监督科举,这是本朝第一次恩科,不能出任何丑闻,给我盯紧了,特别是那些借口游玩赏春,大举会宴的人,别真的泄了题”

“是”两个副手都应着。

三月,南方都被春色笼罩,前几天一场春雨,冲得平原新绿,林木滴翠,午后的阳光照样着,十里长河,多了不少乘船游玩的人。

歌妓悠扬的歌声,常常飘荡于河面,当然河畔,垂柳下,踏春游玩的男男女女,不在少数。

这是一片太平的景象,虽北边战火不断,在大成朝廷的境内,百姓基本稳定下来,而有些钱的人家,自有了闲心踏春赏景。

一条河岸石阶,一群市民家的女子,正在说说笑笑的洗着衣裳。

普通百姓哪有这样多规矩,这时民风较为开放,自不会有着女子不能见人的说法。

恰在此时,一艘船从这条河行过。

听着岸边隐隐传来的嬉笑声,这条河道缓慢行船的一行人,都是面带微笑。

“王兄,李兄,这一路行来,景色怡人,不知金陵里又有多少繁华,我们马就可抵达金陵城内了”

“恩,实际我们已经抵达金陵,就等入城,早就听闻金陵繁花似锦,这次定要好好的在金陵转一转”

“哈哈,这是自然,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这一番美景”船的人说笑着,离得岸边近了些,看着景色。

人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人。

“咦,你们看,这艘船的人在看我们呢”

“哟,还都是俊秀的郎君,你看,那个穿着青衫的人,一直朝这里看,莫不你这小妮子了”

“呀,你们在胡说些什么啊”

“小妮子脸红了呢”

被调侃的姑娘羞红了一张俏脸,惹得一群女子顿时笑了起来,这些洗衣的女子笑说着,眼睛不住的朝河面瞟着。

站在船头的几个人,都穿着青衫,并且衣衫整洁,更难得的是,这条船特别,几个人都年纪不大,长的眉清目秀,身有着一股卷之气。

从他们模样来看,是去往金陵的

岸边的人猜测着。

到了三月份,这河乘船,多了许多学子,有老有少,有的五十多岁了还赶了过来,让两岸的百姓都大开眼界。

大燕停考二十年了,现在大成又重开科举了,这事可是大事。

世家和寒门,有着云泥之别,寒门想入朝为官,难如青天,世家子弟可以很容易获得官职前途。

这科举就是寒门学子通向仕途的唯一路子。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事只有立稳了根基的朝廷才有。

“哎,这情况已经二十年没有看见了,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见过一次,现在又看见了,说不定真的太平要来了。”一个中年妇女感慨的说着。

科举七百年,百姓人人都知科举重要,而这鲤鱼跃龙门的盛况,金陵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了。

眼下到了三月初,大成朝廷又开恩科,自然使不少人怀念。

对可能一举飞枝头的学子,河岸的大姑娘小媳妇指指点点,用着她们的眼光来猜测着哪一个人能在今年考场拔得头筹

这时,河又有一条船,船不大,能容十几人,一个中年文人站在了甲板,这中年人,戴着方巾,年四十左右,眉清目细,风神俊朗,大袖飘飘,极具风度。

默默看着两岸,感受着这气氛,这人不由叹着:“真有几分太平之气了。”

说着,取出一支紫竹箫,面朝金陵,吹奏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