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1(2 / 2)
“你带本部去长定府,听从王彦号令,也监督异样。”
“诺”
“贺仲”
“末将在”
“你带本部继续留在汲水县,监督太素县的情况。”
“诺”
“贾斗”
“末将在”
“你带五十骑听候李显调遣,随时镇压开明县的异动,也同时监督李显。”
“诺”
“丁将军”说到了他,王弘毅口气显的尊重而亲切:“贺益一百骑跟随我,其它只有一百五十骑了,您可便宜行事,奔驰二郡,注意异样。”
“少主放心,末将必会虎视全镇,谁敢异动,某必杀之。”虽然手中只有一百五十骑,不过丁虎臣没有放在心上,应诺的说着。
“好,有你们在,何怕有人异动啊”王弘毅仰天大笑,状极欢畅。
众将一起应诺行礼,鱼贯而出。
五日后,文阳府城,再次热闹起来,又有典礼,在此举行,这次举办,却是定远将军之位的传位典礼
典礼当日,来自蜀地各大家族之代表,络绎不绝。
藩镇亦派使者前来道贺、观礼。
而这不仅是给王遵之面子,更是一种变相试探。
之前文阳府闹出大大小小事端无数,早成为各大势力注目之焦点,现在王遵之选择传位,更是激起众人刺探。
王遵之所选继承人,已经甚是出色,名望早已传播于外,其他藩镇,亦有人听闻了。
鉴于这些理由,此事一经传开,便引起众人注意,纷纷派使者前来打探。
这一次,殿中鸦雀无声,由于王遵之积威甚重,竟然没有一个臣子敢立刻扯旗造反,都应命而来。
只见殿上各人林立,二排甲胃鲜明的义从军由殿门的长阶直列而下,带着肃杀庄严的气象,的确使人呼吸顿止。
面对如此局面,李存义和李承业,都是深吸一口气后,才能提起勇气,登阶而上,又到了班列中,不敢出声。
“大帅驾到”片刻后,有人喊着,步履声响起,大殿忽尔肃静了下来。
王遵之虽身体已一日不如一日,这一天,却显得精神甚好,他上了台阶,在主座上落下,头顶高冠,身穿大袍,先接受王弘毅在下礼拜,接着,又接受众将众臣的行礼。
等行礼完毕,文武两班,连呼吸都停止了,整个殿堂,静至落针可闻。
在极静里,王遵之的声音因此分外清晰,他说着:“众位,打下了长定镇,本镇甚是欣慰,众位觉得如何”
“大帅英武神明,一举破了长定镇,威名赫赫,当加官号。”秘书郎虞昭闻声,就出列,说着:“大帅威镇远方,民心依附,可用定远将军号。”
定远将军,含有安定边界、收复远方失地之意。
各朝不同,有正五品,也有正四品,甚至还有从三品的位格。
王遵之听了,也不准备多纠缠,他灼灼的目光扫看着众人:“诸位有何意见啊”
李承业心中一惊,垂下头去,不敢上望,心中暗想:“谁会在这个时候有意见,不怕抄家灭族”
谁都知道,这时大帅绝对是六亲不认,谁反对就砍谁。
见此,一个礼仪官又唱诺了一番,还是没有人反对,殿内气氛沉重。
王遵之语气一转,温和说着:“既然如此,我就加定远将军号”
“臣等拜见定远将军”众人一起拜下,行三跪九磕之礼。
等拜了下去,殿内又是一片安静,王遵之又说着:“只是吾近来已觉年老气虚,大业不可无人继承,吾儿王弘毅资品贵重,为人仁孝,可托付大业,汝等善事吾儿便是了。”
这时,各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是顿足锤胸大泣劝退以表忠诚,还是奉命行事,向王弘毅磕头行礼。
就在这时,王弘毅垂泪不已,上前磕头说着:“不可,父帅春秋正盛,儿等鄙薄,尚多赖襄助扶持,安能继此大位”
众人听了,连忙一片拜倒,跟随王弘毅在地上恳求收回。
下面自然是一番感人之极,至性至孝两代间再三授受退让的剧本。
三授三让后,王遵之说着:“死生常理,父子交替,我所不讳,唯有大业不可无主,这是伦常,也是天理,吾儿勿再推脱。”
这时,王弘毅才垂泪磕头说着:“是,儿子明白”
见此,众人面面相觑,也连忙顿首谢罪,王遵之这才缓和了一下口气,又说着:“这就对了。眼下我镇只得二郡,众位皆当同心协力,共图大业,我自感年事已高,汝等勿要再议,就奉吾儿吧”
这话说到这里,就这么成了定局,只见王遵之站起,说着:“吾儿,过来,为父这就把定远将军传给你。”
于是,在众目睽睽中,王弘毅迈着沉重的步履拾级而上直到座前,磕头行礼,而王遵之亲自为他戴上金冠,又把定远将军的金印交给他,又扶着他上座。
这一来大家才都清楚了,无需示意,齐声俯身叩头:“臣等拜见定远将军。”
“汝等既已奉命叩拜,定下君臣名分,当受印和符。”王遵之见众人磕头,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徐徐说着。
王弘毅坐到大座,心中一片恍惚,当年自己也是在这位上接受众人跪拜,可惜的是,只有三年,刹那间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弥漫在他的心中,但是转眼之间,又警觉过来,自己已不是前世的王弘德,而是这辈子的二郡之主的王弘毅。
王弘毅立刻泛上一丝潮红,眼神凝聚起来,看着众人在座前行礼,说着:“父帅说的是,众位受印吧”
“长定府知府王彦受印。”这时,不用王遵之说,一个礼仪官开始唱诺。
王彦隆重上前,跪拜行礼,这时一人托着金盘,里面有着一新雕的金印和告身,这金印和前面根本没有啥区别,但是授于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