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2(2 / 2)
“快坐,有啥事,坐下说。”示意李承业就座,杜恭真同时坐定。这方问着:“不知贤侄到访,可是为讨伐之事”
“正是。”李承业沉声说着:“大帅,有一事,您可能还不知道,如今局势如今已到危急时刻,我李氏这两日已得到秘密消息,王弘毅已知李氏与杜家之盟约,只怕很快便会对李杜两家发难,还请大帅尽快发兵,夺得此战先机。”
“王弘毅已知你我两家盟约”杜恭真听了,表情凝重下来:“这种重要事情,他从何而知”
李承业面色一凝,不知该如何解释。
好在杜恭真只是自言自语,很快便说着:“你父亲有何打算既是同盟,这一仗却是要两家共同出力才是真是仓促了,你我两家还未对战术达成共识,便仓促出兵,只怕会有所折损”
李承业看出对方有些犹豫,心急如焚,却还镇定的说着:“大帅,就是有些折损,亦是顾不得了,若我们不立刻出兵,占据先机,被对方各个击破,只怕优势全无,这事反倒成了祸端。”
“若是这样,大帅也许一时间不要紧,我李家必会覆灭。”
“本来我李家覆灭事小,只是这样话,这文阳长定二郡,必被这王弘毅经营的固若金汤,只怕不但以后再也没有攻打的机会,相反攻守异势,王弘毅狼子野心,一旦稳固了这二郡,岂有不扩张的道理,还望大帅三思。”李承业诚恳的说着,如是王弘毅在,必可看见这李承业顶上残余龙气运转,发出一波,意图干预判断。
“哈哈,贤侄你说的不错”杜恭真开始有些轻视这李承业,现在听这一说,亦觉得此人,不失是个人才,并且这个道理,他早就明白,倒也不想折腾:“你说的没有错,我派六千人,必可攻克吕川和长定,时间只要半个月,你等只要坚持到这时,就可与我汇兵,擒杀王弘毅。”
“谢大帅”李承业一颗心放下,不由起身,重重拜谢
杜家这边整顿人马,准备出兵,太素县李家亦没有闲着。
李存义将长子派出之后,便召集来众将领,整顿军卒。
“文阳王家,自王遵之起,便目无法纪,藐视天子,天子向来予以容忍,王遵之却丝毫不体谅天子仁德之心,犯上之举越发频繁,先是废节度使之官职,自号定远将军,统辖文阳府。后又私自将长定郡纳为己有,长定郡原帅虽有罪过,却理当交由朝廷法办,王遵之私自斩杀,已是过错,事后不知悔改,反纳此郡为自己统辖版图,其野心昭然若揭。其后,又不顾上命,执意传位于王弘毅,依旧沿袭定远将军名号,罪上加罪。”
“天子予我李氏职权,可代天子,行诛杀逆贼之职责。李氏身为百年大族,蒙受君恩,自当报效朝廷,今日之会议,便是发兵起誓,所有欲与我李氏同心伐贼者,可饮血酒。”
因事不寻常,李存义召集来部属后,更摆上数十碗酒,打算仿效前人歃血为誓,以防止有人有着二心。
这时召集的众人,都是李家老人,当下人人应诺:“愿为大人效死,讨伐逆贼”
说着,都一口饮尽血酒,然后把碗向地上一砸,顿时碎成碎片。
就在此时,外面匆忙奔进一兵卒,在他耳边耳语几句,李存义面色顿时大变。
“诸位,王贼已得到消息,发兵于城下,尔等速回营地,集合士卒,准备战斗。”闻此,众人脸色亦变,匆忙离开,集合队伍去了。
“你二人,随我去城头。”指了二名护卫,李存义来到城门处,登高楼,向外面一望,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亦是皱起眉来。
战鼓震天。
晨曦的曙光照耀,只见军容鼎盛,一个个以五百人为一卫的方阵,踏步而来,一点之下,就有九块,在中间,一个“王”字的大旗挺立,威势迫人。
此时太阳不断上升,普照大地,映得兵器闪烁着亮光,更添杀伐之气。
“讨伐叛逆,讨伐叛逆”猛的,这五千人齐声吶喊,震天动地,顿时使太素县上下,无不变色。
第三卷龙门高千尺第六十八章灭亡上
第六十八章灭亡上
“讨伐叛逆,讨伐叛逆”全军齐声呐喊,震天动地,高喊之后,士气大振,连作为主帅的王弘毅,也感热血沸腾。
看向左右,是义从军三个卫,一千五百人。
沙成都大将张允信,接到命令立刻赶来,也是一千五百人。
顾许五百人,贺仲五百人,黑衣卫三百人。
总数实际上战兵是五千三百人,还有千余厢兵,其它的军队,都不能抽来,还有的是长策都大将赫义,虽然接到号令,却没有及时赶来。
就在这时,黑衣卫营正贺益夸耀武功,策马在阵前喊话,一半是宣传,一半实力,全镇都知贺益神勇,只见他策马前行,身形笔挺雄伟,喊话的声音,透出强烈的斗志和信心,所到处都惹起阵阵致敬和喝采声,士气为之大振。
在一处高台上,王弘毅观看着,露出一丝笑意,下一刻,笑容转淡,问着:“赫义还没有来吗”
张攸之现在是兼职随军司马,随军司马是临时差谴,相当于参谋,听了这话,回答的说着:“尚未来。”
见高台上四下无人,王弘毅就说着:“哼,赫义这家伙还是送来报告,说是上月春服没有发下去,军队还穿着冬服,行军很困难,果是桀骜。”
张攸之何等聪明的人,却是知道王弘毅故意这样说,是拉近彼此的关系,笑的说着:“当今之世,牙将桀骜是常事,主公何必动怒,不过这也是看清镇内情况。”
这种慷慨的话说完,王弘毅恢复了常态,看了看太素县,说着:“这太素县内情况怎么样”
张攸之一进来,就获得信任,开始处理十三司汇集上来的情报处理,虽然不插手十三司,却也是极信任。
至于虞昭和虞良博,这次攻下太素县,太素县的新县令,就是虞昭。
虞良博和张攸之一样,是儒林郎,一人汇总处理行政,一人汇总处理情报,整理出来,交给了王弘毅,实际上起了明朝早期内阁的作用,可所谓左右手,至于军情,都是王弘毅亲自处理。
“太素县移交给李家不过是半年都不到,虽然经过了三次清理,但是还是有主公当初留下的不少内应在内。”张攸之摇头说着:“还有一条暗道可以通行,这攻打太素县,实是不费吹灰之力。”
却没有问为什么当初就埋伏内应的原因。
“哼,当初太素县是我攻下,户籍也是我移交给李家,而且还有大批的流民被拉走,又迁移了一些到县城里,在里面作点手脚,实在太容易不过,就算李家进行清理,也不可能全部去掉,今天就有用了,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内应和暗道,要攻下此城,也只是一二天的时间。”王弘毅冷笑的说着。
当初知道要移交太素县给李家,立刻就命令这样干,这就是预知的好处。
而现在,有这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