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2 / 2)
不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样恶化,在服了药后,王遵之精神大为好转,在第二日勉强接见群臣群将,将任命发了下来。
首先就是任命王彦为长定府的知府。
其次就是李显调任顺义县县令。
原本顺义县县令董丹降为八品县丞,调去开明县。
李承业守城有功,升为果毅副尉,代理卫将,实掌一卫。
三十日,车架就向文阳镇而去,外人只见得大帅脸色有些苍白,却不知情况恶化,可就算这样,还有暗流涌动。
王李两家,在这次战役中,各得利益,表面看来,节度使对臣子如此宽厚,李家理应感恩。
终究到底,在这次战役中,还是王弘毅获利最大。
不仅获得人望,更逐渐减弱李家势力,扩充自身实力,达到步步蚕食目的。
这让李家极为郁闷,却也只能暗暗咽下这个哑巴亏。
“父亲,您找我”这一日,李承业才换了衣服,便有仆人寻他,告之是李家家主欲见他,于是,他来到父亲书房,态度恭谨的先朝父亲李存义行一礼,方询问着。
见爱子已至,李存义放下手中书卷,示意李承业坐下,见李承业照做之后,他这才开口说:“承业,你我父子已几日未曾好生聊一聊了,这次寻你过来,是有一事,想要问你。”
李承业恭敬说着:“父亲请讲。”
李存义目光落在爱子身上,似是想起另一人,目光变的幽深许多。
“你对这次战役,有何想法”李承业微微一愣,对上父亲目光,思索片刻后,说:“回父亲,儿子以为,这次战役,李家得一,而王家得十。”
“哦说说看。”李存义面上表情不变,只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是,父亲。”李承业朝父亲点头,继续说道:“我得了果毅副尉,代理卫将,实掌一卫,实力不减反增,但死了不少老部下,这非得花上一二年补充不可。不过总算能堂堂正正有了五百人,可上得一。”
“相比下,较之王弘毅所得,甚是可怜。王弘毅此人,如今看来,绝非普通人可比,着实有些心机,借着此事,不仅对外彰显其仁义宽厚之名,对我李家,更是名为安抚,实为削权,虽我李家兵力有所增长,对领内控制却逐步减少,而王弘毅更逐渐加深对整郡控制力,实在该令人警醒。”
李存义点点头,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外面:“承业,你所言不错,此子,果然甚难对付。”
李存义回转头,目光再次锁在爱子身上,叹息着:“一直以来,我只道,只有我李家方有麒麟儿,如今想来,却是看轻天下英雄了。这天下能人几何岂是你我一时能看透的这王弘毅不过王家一破落族内出身,登上这少主之位,本以为他只凭运气,如今看来,却真是有些本事。”
听到父亲夸赞王弘毅,不知为何,李承业脑海中,顿时闪过那人身影。
他对王弘毅并无好感,在王弘毅出现前,李承业一直都被文阳府各势力看好,风光一时无二。
李承业自身也的确有才能,有气质,有相貌,有家世,处处皆比同辈人强。
可自从王弘毅出现后,不仅在极短时间内,拥有了与他相等之人望,更是成为文阳府一府之地未来继承者,这一切,都让李承业本能的感到不舒服,他自以不比王弘毅能力差,只是并非王氏族人,便要臣服于此人之下
李承业在外人面前,却每每示以谦虚言行。
当初,那老道可曾说过,娶幼凤者,便得潜龙之势,自己若为潜龙,来日必能得势冲天,总有居于人上之时。
眼下屈于人下,只当是权益之计。
此时连父亲都夸赞此人,却让李承业情绪顿时起伏起来,父亲如此说,莫非是以为,自己真不如那王弘毅吗
李承业略沉下眸色,方说:“父亲所言甚是,此子的确不可小视,但李家也未尝没有翻身机会。要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在开明县根基被毁,同时李家势力,也彻底抽离文阳府,到了他处,这样未尝没有发展之机。”
李存义看儿子一眼:“承业,如今,王遵之身体,已是一日不如一日,前几日已是面色苍白,只怕便是这一两年的事。若他走的快些,说不定还有机会,你作为李家的继承人,一定要在这关键时刻,谨言慎行,不能让王遵之抓住把柄。”
“儿子明白。”李承业忙站起身,垂首肃然说着。
第三卷龙门高千尺第四十九章病变下
垂正十二年,九月三十一日,夜
城里已经安静,重要的街道口有着巡兵,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户里灯光昏暗,多上着油灯,却是女人在纺织。
街道和胡同里,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铜锣或梆子。
文阳府节度使王遵之,正于书房内,思索着事情。
在他面前,放着一物,被收于一锦盒中,他在考虑,是否送出去。
许久,王遵之终是下定决心,唤进一个近侍,令其取起桌上这锦盒,说着:“此乃我递交朝廷的奏表,你速速派人送给胡策,不可有误。”
“诺。”虽好奇奏表中所写内容,这人却是极知分寸的,垂首只恭声应了。
退下去之后,便寻来一队五十人,将此物交给队正,命他们立刻出发,送到大夫胡策手中,由他将奏表呈送朝廷。
胡策实际上是朝廷在节度使的官员,原本是监督,现在已经有名无实了,虽然挂着监军的官位。
虽然有名无实,但是和朝廷来往,还是由他来牵头。
垂正十二年,十月二十三日
金陵
大司马魏越车驾浩荡回府,到了门口时,近卫已经一排半跪,迎接着回来。
魏越没有理会这些,下了车,穿过前园,一直走到后面的一处房间,在一个大椅上坐下,喘了口气。
魏越年近五十,中等身材,两鬓和胡须乌黑,紫眸炯炯有光,给人一种威严。
这时,一个中年人听到声音,习惯性把衣袍整了一下,走出值房,他正要小心地向里走去,恰好一个近侍走了出来。他赶快抢前一步,拱一拱手,小声问着:“大将军心情如何”
近侍没有说话,只是略点了点头,二人交错而过。
这人进了里面,向着魏越跪下去,行了大礼,魏越漫不经心的让他起来,问着:“最近宫廷之中,有什么消息”
这人恭谨的回答说着:“皇上又大怒了,摔了几个杯子,据说是为了长定镇的事。”
魏越冷笑,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用嘴唇轻轻咂了一下,若有所思端详着这一只杯子,说着:“说来听听。”
长定镇之事,由于走水路方便,因此十三日就传至朝廷,魏越先看了,不置可否,交给了皇帝批阅。
此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