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5(2 / 2)
“小侄不知。”王守田说着,虽然他心里清楚,不过这等事却不是可乱说,因此,只得说不知。
王彦面带微笑,抚须笑的说着:“是喜事,节度使大人对你甚是看重,因此,为你特定下了一门婚事,那所定之人,便是这宋家之嫡长女。”
随即,补充说着:“宋家乃是蜀地大族,族中子弟见识广博、为人有大族之风,其兄你今日也见了,有兄如此,其妹又怎会差虽之前未知会你,但此时问你想也不晚,我且问你,这婚事,你可愿否”
王守田早知会有今日,自己婚事,又岂是能自己做主
再说,宋家实际上潜力很大,可惜前世自己能掌握的东西太少,就算有强援也发挥不起来。
心中闪过了妻子的身影,他心中一叹,听王彦问起,便恭敬的说着:“小侄但听长辈安排。”
态度很是诚恳,并无敷衍之意。
“好。”点头,对王守田此态度很是满意,王彦却也没忘了提醒一二。
“宋家公子此番前来,便是与你确定订婚之礼,你明日好好陪他在县里转转,以便能早日达成此事。”
虽未明言,但话中也已点出,此婚事成否,关键便在那宋家公子身上。
“诺。”王守田点头。
一夜无话,次日早,王守田带宋家公子一起巡看县里。
王守田身着便服,相貌上虽算不上极俊美,却也绝对可称一表人才,宋子烨倒也满意。
宋子烨为人谦逊有礼,无大族之骄横,却有大族之风骨,也令王守田很是满意,前世自己处境太差,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成功了,但是却没有获得此人的真心效力,这辈子,就不一样了。
一路上,两人言谈甚欢,同行的王彦有意放慢马速,略后于这二人。
汲水县此时正是夏日,天上红日当空,只行一段路,便热起来。
于是,大致一转,一行人便返回府衙。
宋子烨却已是看的明白,此地,治理的很是出色。
望向一旁催马前行姿态从容之王守田,他更是暗自点头,此子配自家小妹尚可。
之后几日,宋子烨依旧逗留。
又在王守田陪伴下,巡看了城中医馆及南北城,更去龙女庙前上了一香。
临走前,将其妹之物交予王守田。
王守田则将随身一传家玉佩交予宋子烨。
至此,这门婚事,方正式订下来。
待宋子烨走后,王守田始忙下聘之事,而王彦则带着这喜讯,先一步返回文阳府衙。
文阳府,节度使府衙。
窗前翠鸟鸣啼,书房内,王遵之脸色灰败,在他面前,一妇人,横眉冷目,直瞪着他。
“夫人,你这又是何苦”王遵之苦着声,叹的说着。
“老爷,我因何至此,你会不清楚吗我生有三子,二子夭折,一子亡故,丧子之痛,我且问你,你是否真能感同身受”
“夫人,你说这话是何意”
王遵之看向自家妻子,想到这段时日听来的传言,脸色沉下来。
“我是何意哼,当我妇人便真无知吗你那二弟前往成都府,所为何事,我已知晓了,怎么,想随便认一族侄,收为嗣子,享我可怜之儿的富贵荣华你还真是狠心哪,我可告诉你,你想收嗣子也成,这人选,须我来定。”
“若依你,该收谁”到了这时,王遵之竟冷静下来,只淡淡问着。
妇人却不知收嗣子这其中内情,只当王遵之服软,这大帅之位,本是自己父亲传下来的,自己当然可以管,于是,便将自己所选之人提了。
“胡闹真是胡闹此子只是一寻常族人,怎能担大任”王遵之听后,直摇头。
原来,夫人所选之人,竟连其他两个候选人皆不如。
妇人却闹将起来,说着:“你若不从,休想我承认那嗣子”
平日里,她若这般闹,凡事王遵之皆会从之。
成亲二十载,王遵之向来敬她,她却只当这是理所当然。
后来,她三子皆亡,为安抚其悲,她百般闹事,王遵之也只是温言安抚。
她便以为,只要自己不依,事情便能如她所愿。
王守田好不好与她何干
这一切,皆是她儿所有,岂能交给外人
倒是自己所选之人,对自己言听计从,让她见之心喜,更兼其相貌有几分酷似夭折小子,因此待他便多了几分亲近。
她之盘算自是明了,便是真将这偌大基业交于外人,也需是自己认可之人,这样以后才可继续享受富贵。
但此事,又怎能和那日常小事相提并论
且不说王遵之所选之人,乃是自己私生子,与自己血脉相连,便不是,又怎能听一妇人言,选一寻常子做后继者
见妇人哭闹,他忍了再忍,终是彻底寒了心,平淡的说着:“夫人,你可知,若依你,这偌大基业,终有被毁一日”
妇人张口便说着:“这基业本是我父所创,你娶了我,才得了,本来下一代就是我儿,如今我儿皆亡,我当然要挑选合心的人”
此言一出,王遵之闭上双眼,轻轻叹息一声。
“来人。”
“大人。”立刻有人应着,从外面进来。
“夫人性喜礼佛,我一向不肯,现在却觉得是大善,来人,送夫人去城中静心庵,修养心性,以全礼佛之心”
“诺”有亲兵就应着。
妇人闻此言,瞠目,恨恨的说着:“王遵之,你好狠的心,我父看错了你,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
王遵之头也不回,手一挥。
亲兵不再犹豫,将她拉了出去,一路上,哭喊声不绝:“王遵之,你会后悔的”
而独留房中之人,却一时仿若老了十岁。
一日后,闻二弟归来,他方重新打起精神召见。
“大哥,事已成,此子果真了得,大哥你做的决定,小弟如今算是服了。”将此行所见所闻,一一说了,王彦表示对兄长之选择心悦诚服。
见此,王遵之终于露出几日来唯一笑容,心情也大快,王守田有此作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