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0(2 / 2)
但现在的赵传已经和以往大不一样了,简单的两个字说,就是“老了”,在张青云对赵传以及汪峰的印象中,最不好的印象就是两人功利心都很盛。
曾今张青云和两人存在矛盾,或多或少都是因为功利,都是因为利益的决策与舍弃,那个时候,张青云对赵传以及汪峰都是充满警惕的。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所谓功利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年轻的心,年轻人的浮躁、年轻人的功利,虽然可能令人生厌,有时候可能还会很残酷,但是其跳动的是激情、拼搏、年轻的旋律,其实是最宝贵的。
而现在,赵传已经顺利的从赵南下手中接过了赵家头面人物的重担,而他所表现出来的稳重和老练,虽然如同大山一般厚实,但对张青云来说,却没有以前两人举杯对饮,笑傲天下的意境了
“青云,最近京城的工作开展得富有成效,人人都说你好胆子啊”赵南下扭头对张青云低声道。
张青云笑了笑,道:“京城要改革,总得要有些气魄的,中央既然把这副担子交给了我,我自然不能放松要求目前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希望我们后续能够更成功”
赵南下点点头,欣慰的笑了笑,他没有过多就这个问题说什么。虽然他目前位置比张青云要高,但是也仅此而已。张青云这些年历练和成绩,他早就用事实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作为。
张青云早就不是那个十几年前,被赵家和高家挤压得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年轻人了,现在的张青云,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理念,有了自己的政治圈子,更有了自己的执政风格,在整个共和国政坛,没有人能够轻视他的存在。
张青云可能有些多愁善感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由不得他不多愁善感,赵传晋升上将只是其中的一件事。而另一件事对张青云来说,可能影响要更大一些。
厉刚履新辽东省政协副主席,他以这个新的身份进京,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张青云,两人聚了一聚。
张青云认识厉刚的时候,当时厉刚是30多岁,现在的厉刚已经50多岁了,去年厉刚生了一场大病,动了手术,整个人身子骨一下就出了问题,张青云见到他的时候,对方已经满头白发了
张青云很难将眼前的这个白发老者和当年雍平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厉县长联系起来。而厉刚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也是满意得不得了,副部级的高官,而且他这个年龄,还有往上行的空间,如果在退休前,能够跨进部级的门槛,他就非常满足了。
张青云祝贺了他,同时心中也感叹,为官之路,其实也就是一条拼搏之路。最早进入政坛,每个人都是发愤图强,要努力拼搏的。
但随着这条路越走越长,总有人在中途掉队下来,有的人在科长位子上掉队了,他们放弃上进之心,开始浑浑噩噩,开始安于现状,开始无聊度日,最终度过其平凡的一生。
也有人在拼到了处长的位置,努力一辈子,最终也只能到这个位置就韶华不再了,他们一辈子求上进,好钻营,处处小心谨慎,步步谨小慎微,待到拥有权力的时候,却又要退居二线了。
张青云就有亲身的经历,他从雍平这一路走过来,有很多昔日的同僚,依旧还处在原来平凡的岗位上,有的人可能早就没了进步之心,而有人可能还在不甘心的继续往上冲。
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冲上来呢就算冲上来了,像厉刚这般,突然觉得自己该满足了,他这又算是什么样的心思
“高处不胜寒”张青云这样的感觉愈来愈盛了,到了张青云这个位置,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想和周围的人开始变得格格不入了,而让他感到苦恼的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似乎都没有错。
面前有两条路,任意走一条都是人生,一条路走完,人生便是终点,谁能说谁的选择是错误的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这样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路的权利,每个人都没有干涉别人选择的权利
除了厉刚外,高吉祥作为张青云同一批的干部,也好像要掉队了。在华东那个大染缸,高吉祥一直就被摁在陵水市市长的位置上往上挪动不了分毫。
高吉祥为此动用了很多关系,但都如泥牛入海没有效果到了相当的级别,要想提拔,没有实打实的政绩是不会有说服力的。
而高吉祥所在的陵水,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是各方面条件和港城甚至淮阳都比不了,而在华东大区,陵水也是接二连三的被地级市干掉,华东的经济繁荣,发展迅速,唯独陵水一直是死水一潭。
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高吉祥深陷在了陵水的泥沼中出不来,高吉祥比张青云大几岁,如果再被摁个五年,五年以后共和国的政治格局又是什么样子昔日高家最有前途的子弟,可能也要被遗忘了吧
除了高吉祥以外,郭雨的状况似乎更糟糕一些,郭雨在华东拼杀了这么多年,被调到江水市市长。在江水他老毛病又患了,和书记唱对台戏,拆书记的台。
这个事情,马未然向张青云汇报过几次。站在张青云的立场上,郭雨不能算是他带出的干部,再说郭雨是郭家人,张青云在华东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照拂,但是现在鞭长莫及了,张青云也不能手伸得太长。
郭雨斗得欢,搞得华东班子没几个人喜欢他,他的上进之路看上去也是遥遥无期。
曾今都是伯仲之间的人,但是几年功夫,却渐渐分出了层次了
正文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中原硝烟浓
中原硝烟起,这一点似乎是在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自从张青云离开中原后,中原几省的明争暗斗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变本加厉
江南方面,袁圣楚接任书记以后,继续坚持走张青云制定的路线,江南的崛起势头依旧迅猛。在江南南部地区,除了电力投资以外,江南和岭南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岭南经济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岭南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岭南的企业迁往内地已经成了必然的趋势。
江南把握与岭南毗邻的这一地理优势,在江南南部几个市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局,成立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同时准备了大把政府优惠政策。
另外,加上岭南政府的帮忙撮合,从岭南内迁到江南的企业越来越多,江南的经济活力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经济指标上升势头迅猛,单从速度而论,已经在中原地区成了一枝独秀
但是中原的竞争注定了不会那样一边倒,江北和江南在最近一年中成为了直接对手。陈杰履新江北,经历了短暂的低潮后,他果断出手整肃江北政治风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