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下 > 分节阅读 447

分节阅读 44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种深谷夜雨格外使人愁绪满怀,高仙芝不由想起了往事,那年他十八岁,意气风发,飞马张弓,在安西大漠纵横奔驰,远山白雪皑皑,草原白云朵朵,这一晃就过了去三十年,如今他已近五十,烈士暮年,还能有壮心否

他又想起了李隆基给他的诺言,公若助我,当立拥立之功,赐万户王爵。

高仙芝心中热血澎湃,他宁可不要万户,他只想重返安西,将他所失去的岁月弥补回来。

就在高仙芝心绪难宁之时,忽然,大营前方和后方几乎同时传来了急促的号角声,呜

号角声中在雨中回荡,这是有敌情的警报,高仙芝大吃一惊,这里是峡谷,前后都有号角声,那就意味着他们被包围了。

他大喊声:“命令士兵全部上马,辎重丢弃”

营帐里乱成一团,士兵顾不得收拾行装,匆匆披挂了盔甲便翻身上马,高仙芝也上了马,手提长槊,紧张地注视着大营外的情形,雨雾中,他感受到了大量的军队向他包围而来,但是并没有向他们发起进攻,这会是谁

亲兵校尉上前禀报道:“大帅,前后都有大军包围,足有五六万人之多。”

这时大营外传来了一阵高喊:“高大帅,上皇陛下请你一见。”

高仙芝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哥舒翰的大军,看来刚才李隆基的到来,哥舒翰大军就已经在附近了。

高仙芝叹息了一声,李隆基咄咄逼人的攻势让他无可选择了,他便催马向营外走去,只见大营外密密麻麻站满了军队,手执松脂火把,在细细密密的雨雾中燃烧,将黑夜照如白昼。

在一队骑兵中间,簇拥着一名佝偻后背的老者,正是刚刚离开了高仙芝大营的李隆基,他披了一身蓑衣,头戴斗笠,脸上在火光的映照下,充满了得意的笑容,他看过了,也试探过了,现在便是他下手的时刻。

他见高仙芝走来,便一声长笑道:“高爱卿,你可考虑好没有。”

高仙芝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李隆基面前跪下,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朗声道:“臣高仙芝,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隆基连忙命人将高仙芝扶起,他高兴得呵呵大笑,几年来,他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舒心,现在哥舒翰和高仙芝都投靠了他,上苍终于再一次给他机会了。

“高爱卿,你速回去点兵,我们在南郑汇合。”

南郑,蜀王李璬有些感恙了,他在天琴峡伏击高仙芝未能成功,却被一场夜雨淋成落汤鸡,又气又恨,竟一病不起。

一连几天,李璬都昏昏沉沉,他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妙,想返回成都,却病体难支,不能成行。

这天上午,李璬身体稍微好转一点,在马场中骑了一圈马,感觉到自己可以启程了,便下令道:“传我的命令,三军立刻收拾行装,准备返回成都。”

他手下有三万人,这是他向高仙芝强索得来,他亲自出任主帅,但这些军中的大将,大部分都是高仙芝一手提拔,其中赵崇玭等八人还是他从安西带来。

李璬下令回归成都的消息在军中引发了不满,李璬曾答应过诸军,在回成都前,将每人赏赐三十贯,以作为他们此次出兵汉中的犒赏,现在李璬没有兑现他的承诺,便在军队中引发了抗议。

“回禀王爷,军中闹得厉害军官和士兵们皆抗命不遵,谁也不肯起兵南归。”

“浑蛋我现在哪有钱给他们。”

李璬怒不可遏,又对侍卫官道:“你再传我的命令,只要回成都,我一定会兑现承诺。”

停了一下,李璬又叫住了侍卫官,“算了,还是我亲自去和他们谈,给我备马。“

他的话音刚落,只见外面慌慌张张跑来一名侍卫,颤声禀报道:“王爷,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情这么慌张”李璬不高兴道。

“王爷,城外传来消息,哥舒翰率五万大军出现成南,而高仙芝则率七万大军出现在城西,截断了我们南归之路。”

“啊”

这个突来的消息将李璬惊得目瞪口呆,他一屁股坐倒在地上,高仙芝真的背叛自己了,这一刻,李璬忽然意识到,或许是自己的末日来临了。

贞治元年六月下旬,高仙芝和哥舒翰兵分两路,包围了南郑县城,在高仙芝的命令下,他的旧部,南郑守将赵崇玭率军起义,并派人将高雾护卫出城,其余军队皆是高仙芝旧部,跟着纷纷投降,蜀王李璬见大势已去,只得负荆请罪,自缚出城,向父皇请罪。

李隆基并没有饶过他,三天后,一杯毒酒将李璬鸠杀于南郑城内,自此,李隆基彻底掌握了包括哥舒翰、高仙芝,以及剑南五万后备民团军一共二十万大军,如果加上八万南诏军在内,那么李隆基便拥有了近三十万军。

六月二十五日,李隆基在汉中发布了告天下书,不承认新帝李适的皇位,他再一次自称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恢复天宝十三年的年号,号召长安群臣南下,重新建立新的大唐帝国。

一时间,大唐帝国风云激荡,在拥有十五万军队后,李隆基并没有返回成都,分兵两路,哥舒翰走陈仓道,他和高仙芝走褒谷道,十五万大军向关中进发。

求大家推荐票,老高现在历史类推荐榜中间,大家给几张票,让老高再上两位,多谢大家了

卷十一回首东顾第四百四十六章暂弃前嫌

第四百四十六章暂弃前嫌

李隆基在汉中颁布的告天下书在长安引发了轩然大,有人在印刷店铺连夜印刷了大量的副本,在长安广为传播,李隆基在告天下书中指出当今天子即位无效,并自奉为正统,呼吁官员及宗室南归,尤其他在书中明确表示将保护官员及宗室的财产安全,更是引发了极大的混乱,有人痛骂,有人支持,长安的街头巷尾,长安的酒肆茶馆,支持者和痛斥者连连发生了斗殴事件,一连两天,大量的权贵宗室携家带小逃离长安,长安各城门,随处可见欲离开长安的马车和牛车队,李隆基的告天下书,仿佛一把极为锐利的刀,割裂了长安的各个阶层。

但与长安市井的混乱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朝廷的沉默,从李隆基发布告天下书以来,朝廷就没有发表任何相关的反击言论,也没有阻止宗室权贵以及部分官员的逃离,就仿佛默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