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征服小勃律之三千里征途(2 / 2)
吐蕃占领小勃律国之后,在小勃律国北边的瓦罕走廊便在其控制之中,一些重要的山口和要道均有吐蕃士兵把守,高仙芝的大军若按传统通道进攻小勃律又将与前几位将军一样无功而返。
为此,高仙芝选择了走瓦罕走廊北边的播蜜川。这播蜜川是兴都库什山北麓的一条狭长的峡谷,为喷赤河的北源,而喷赤河的南源便是瓦罕河。
这播蜜川长达600余里,山高谷深,海拔又高,路极不好走。天宝四年,夫蒙灵察将军率军攻打小勃律国走的就是这条路,也因为这条道路极不好走,唐军准备不充足,故而无功而返,但却为高仙芝的出征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大军在播蜜川艰难前行近一个月才达到了西端的特勒满川(今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霍罗格)。这里是大唐的附属国五赤匿国所在地,高仙芝见大军已极度疲惫,便暂时屯兵在此休整几日并补充供给,而这里离小勃律已经不远了。
在此地,高仙芝将他的将领叫到帐下,讨论着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此地离小勃律已不远了,大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极不容易,咱们应该趁吐蕃尚未发现我大军之机,速战速决,尽快攻克小勃律。”高仙芝说道:“若拖得时间过长,大军供给跟不上,等吐蕃国内援兵来支援的话,恐怕咱们又得无功而返了。”
因为瘴气症的影响,一副病怏怏神态的监军边令诚,说道:“高将军,你有何计划?”
高仙芝望了望封常清,示意他说于大家听,看来他俩早已确定了下一步的行军计划。
封常清说道:“刚才高将军也说了,应趁吐蕃尚未发现我大军之机,速战速决,故而我们决定兵分三路,于7月13日会师连云堡。”
原来高仙芝与封常清的计划为:第一路,由疏勒镇守使赵崇玼率领骑兵三千人从北谷道进军;第二路,则由拨换守捉贾崇灌率领五千人从赤佛堂路进军;第三路,则由高仙芝和监军宦官边令诚率领剩余人马,南下进入护密国,然后从护密道(瓦罕走廊的西段)向东边的连云堡进军。
高仙芝这样安排应该有两个目的,其一便是就是这里的道路狭窄,山高谷深,大军集中于一条道路上行军的话,会显得拥堵,影响行军速度;再就是若其中一路被吐蕃人发现并拦截的话,另外一路或两路可以绕后救援,这可谓考虑的极为周到。
高仙芝的大军在特勒满川休整几日后,各位将领便按此前的计划,分头行动了。在此,作为附属国的五赤匿国,其国王带着自己的军队加入了高仙芝的第三路军。
高仙芝的第三路军一路南下,进入护密国后,护密国国王带领军队亦加入了攻打小勃律的队伍之中,自此高仙芝三路大军的总兵力约达到了两万四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