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神奇的金山(2 / 2)
“哪一年的冬季不饿死冻死人呢,今年大家都有救了”。
旁边一位中年汉子附和道。
百姓们的感激之情在朔风城中口口相传,很快便传到了北境各地。一时间,朔风城成了北境人人向往的乐土。无数难民拖家带口,朝着朔风城的方向涌来。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知道,在朔风城有温暖的炉火、饱腹的食物和遮体的棉衣在等待着他们。
而在这片赞誉声中,朔风城的魅力也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他们听闻镶王的善举与仁政,纷纷慕名而来。
这日清晨,城门处人流如织,一位身着灰袍的男子信步而来。他身形清瘦,面如冠玉,双眸仿若藏着无尽星辰,深邃而睿智,正是精通兵法谋略的谋士杜朋成。
杜朋成仰头看向城门,嘴角微扬,喃喃自语:“镶王仁义之名远扬,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言罢,径直扬言要求见镶王。
楚云镶正审阅文书,听闻杜朋成求见,眼中闪过一丝期许,“快请进来。”
杜朋成踏入书房,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久闻镶王贤明,在下杜朋成,一介草民,听闻镶王广纳贤才,特来毛遂自荐。”
楚云环微笑示意他坐下,“杜先生不必多礼,先生既敢前来,想必有过人之处,不妨说来听听。”
杜朋成轻抿一口茶,放下茶盏,神色凝重:“以在下之见,朔风城地处北境要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今虽安稳,但周边势力暗流涌动。特别是北燕,哪年这个时侯不犯我大夏抢粮抢物。可在城外险要之地设伏兵,再以少量兵力诱敌深入,来个瓮中捉鳖。”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纸笔,迅速勾勒出一幅军事布局图,详尽地标注着各个要点。
楚云镶看着图纸,眼中满是赞赏:“先生所言,令本王茅塞顿开。先生大才,本王求之不得。”
杜朋成起身,再次拱手,“能为镶王效力,是朋成之幸。”
就在杜朋成与镶王相谈甚欢之时,府外又迎来一位访客。此人名叫明正宇,是位擅长政务管理的贤才。他身着素色长袍,举止间透着儒雅之气,步伐沉稳,一看便是个胸有丘壑之人。
明正宇见到镶王,恭敬行礼:“镶王殿下,在下明正宇,听闻殿下施粥救民、广纳贤才,实乃仁君之举。在下虽不才,但在政务管理方面略有心得,愿为殿下分忧。”
楚云镶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明先生太谦虚了。本王正为城中事务繁多而烦恼,先生既来,可有良策?”
明正宇微微思索片刻,说道:“殿下,如今朔风城涌入大量难民,当务之急是安置他们。可划分专门区域,搭建简易住所,安排专人教授他们耕种、手艺等谋生技能。同时,完善城中律法,明确奖惩,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此一来,不仅能稳定人心,还能为朔风城增添活力。”
楚云环不住点头:“先生所言极是,本王定会仔细斟酌。若城中事务能得先生助力,必定事半功倍。”
明正宇谦逊道:“殿下谬赞,正宇定当竭尽全力。”
此后,杜朋成和明正宇便留在了朔风城,成了秦老将军府的座上客。一个协助军务,一个协助政务。
杜朋成整日与将领们商讨军事战略,为朔风城的防务出谋划策;明正宇则穿梭于大街小巷,深入了解民情,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政务改革。在他们的帮助下,朔风城愈发繁荣昌盛,成为北境当之无愧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