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虚幻梦之界珠 > 第182章 镜启万物

第182章 镜启万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老周微微皱眉,他知道传统的喷洒方式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一个声音突然在他耳边响起:“试试这个吧。”老周惊讶地抬起头,只见农业指导员的身影通过全息投影出现在了稻田里。

农业指导员微笑着解释道:“我们开发了一种靶向喷洒技术,可以精准地识别病害区域,这样就能够避免对其他健康植株造成影响。”老周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立刻按照指导员的指导进行操作。

果然,当他启动喷洒设备时,农药只精准地喷洒在了那些病变的稻叶上,而其他健康的稻叶则安然无恙。

时间过得很快,三个月后,老周的试验田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当他看到亩产突破1200公斤的惊人数字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老周的孙子也来到了田埂上,他好奇地看着爷爷手中的灵境眼镜,问道:“爷爷,为什么虚拟稻穗比真的大呢?”老周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回答道:“这是为了让你看得更清楚呀,就像放大镜一样。”

他耐心地教孙子辨认稻穗:\"这个是父本,那个是母本,就像你们玩的拼图游戏。\"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老周决定推广这项技术。他在村里举办讲座,向其他农民展示灵境眼镜的用法。\"科技能帮助我们种出更好的稻子。\"他说,\"但我们也要保护好土地。\"老周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这项技术。

然而,老周发现,有些农民过度依赖科技,忽略了传统经验。他开始编写《智慧农业手册》,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科技是工具,不是答案。\"他在手册中写道,\"我们要学会用科技,但不要被科技束缚。\"

老周的手册引起了农业专家的关注。他们邀请老周参与一个跨国农业项目,将他的经验与非洲农民分享。\"虽然我们的土地不同,但保护土地的心是一样的。\"老周在视频会议中说。

文旅:经卷重生

敦煌研究院的数字藏经洞前,陈雪梅站在全息投影的《金刚经》前,游客们的灵境眼镜同步亮起。当她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经卷自动展开,唐代抄经生的墨迹在空气中流转,仿佛穿越千年时光。

孩子们伸手触碰文字时,系统生成的拓片工具自动记录笔画顺序。一个小女孩兴奋地说:\"我摸到了古人的字!\"陈雪梅微笑着解释:\"这些文字是通过高精度扫描和流体力学算法模拟出来的,虽然不是实物,但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化。\"

当陈雪梅看到游客反馈\"虚拟经卷不如真的有质感\"时,陷入了沉思。她决定在讲解中加入更多实物展示,比如复制的经卷残片,让游客既能体验科技的魅力,又能感受文物的真实触感。

\"这块残片来自唐代。\"陈雪梅拿着复制品说,\"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能让我们想象出整部经卷的样子。\"游客们纷纷上前触摸,感受着纸张的纹理和墨迹的凹凸。

陈雪梅还开发了一个互动系统,让游客可以虚拟抄写经卷。\"抄写时要心无杂念。\"她指导游客,\"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游客们认真地抄写着,系统自动生成他们的笔迹,并与唐代抄经生的笔迹进行对比。

\"你的字很有力量。\"系统对一个小男孩说。小男孩开心地笑了:\"我以后也要当书法家!\"

技术无疆

林小满在虚拟考古现场发现了未被记载的壁画残片,系统自动比对全球文物数据库,确认属于西夏时期。这个发现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林小满的研究成果被收录进区块链存证系统,确保了文物信息的不可篡改。

扎西医生用VR手术记录训练当地医生,培养出高原首批介入治疗团队。他的教学视频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帮助了无数偏远地区的患者。然而,他始终记得主任医师的话:\"科技是工具,而不是答案。\"

老周的种植经验被录入袁隆平数字遗产库,成为AI育种的重要数据。当系统生成的育种方案与传统经验产生冲突时,老周坚持实地验证,最终采用折中方案,既保证了产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陈雪梅的讲解视频在海外播放量破亿,数字藏经洞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她收到海外学者的私信:\"虚拟经卷能否提供梵文对照?\"这让她开始筹备多语种版本,推动文化深度交流。

林小满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关注。她与各国考古学家合作,建立了一个全球文物数据库。\"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让更多人了解和保护文化遗产。\"林小满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说。

扎西医生的团队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分享了他们的经验。\"科技让医疗更加平等。\"他说,\"但我们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会后,扎西收到了许多患者的感谢信,其中一位患者写道:\"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也给了我希望。\"

老周的智慧农业模式被推广到全国。他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代言人,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更多农民。\"科技让农业更智慧,但土地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他在演讲中说。

陈雪梅的多语种版本上线后,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一位印度学者写道:\"通过你们的系统,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佛教文化。\"陈雪梅深受鼓舞,决定开发更多文化交流项目。

当灵境眼镜的提示音在四个场景同时响起时,他们看到同样的文字:\"您已帮助13个国家的3000+人突破时空限制,累计创造社会价值10万小时。\"镜片倒映着不同的天空——敦煌的烈日、西藏的星空、兴华的梧桐、稻田的晨雾,这些普通人正用科技的力量,书写着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林小满站在莫高窟前,摘下眼镜,阳光洒在脸上。她知道,科技虽然能还原历史,但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热爱。扎西医生望着远方的雪山,心中充满希望,他相信,科技将让更多的生命得到救治。老周抚摸着金黄的稻穗,感慨万千,他知道,传统与科技的结合,将让粮食生产更加可持续。陈雪梅凝视着数字藏经洞,仿佛看到了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在搭建。

在这个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时代,灵境眼镜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它让教育跨越时空,让医疗突破地域,让农业充满智慧,让文化焕发生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文明的热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