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统帅部机要室,南洋华侨要求政治权利(2 / 2)
金陵政府现在能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也受限,唯一能调动的,便是南洋华侨的力量。”
国府将目光转向南洋是必然的,南洋华侨自清末以来便在海外扎根,人数众多,实力雄厚。
要知道,无论是做生意的能力,还是勤奋程度,华侨都远胜于地方土着。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白手起家,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在当地经济和政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马来、暹罗、菲律宾等地,他们掌握着庞大的橡胶、锡矿、航运以及商业资本。
如果能够将这些资金引入国内,足以弥补国内工业体系的短缺,甚至帮助国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
“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南洋的华侨们,其实也非常期待。”
陈望边听,边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目光微微闪动道:
“但也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资金安全问题;第二,华侨的权利问题。”
会议室中的气氛微微一滞。
朱良即将主管民政和地方建设,他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这话怎么说?”
陈望双手交叉,身体微微前倾,沉稳道:
“南洋华侨的钱,不可能无条件地投入国内。
他们的确有拳拳爱国之心,但也要看到可能的回报,看到他们的投资能够带来收益,而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顿了顿,继续道: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权益必须得到保障。
他们的钱投进来后,能不能拥有自主权?能不能参与管理?能不能确保未来政策不会随意变更?”
孔德微微皱眉,自然已经明白了陈望的意思,随即道:
“陈司令,具体来说?”
“其实就是资金安全与权益保障的问题。”陈望目光深邃,语气严肃道:
“这些华侨并非慈善家,他们的钱投进来,必须有保障,不能随意被挪用,更不能因为政策的随意变化,而受到损失。”
“其次,他们投资之后,必须有决策权。”
陈望目光扫过三人,紧接着又道:
“如果国府仅仅把他们当成提款机,他们会投入资金吗?”
顾同与孔德对视一眼,神色颇为复杂。
华侨的资金,无疑是雪中送炭,甚至可以决定战局的走向。
但同时,这意味着国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承诺,而这些承诺,牵涉到政策、管理权甚至是未来的经济主导权问题。
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而三人面面相觑,沉默片刻后,朱良率先开口道:
“陈望,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陈望毫不客气,直截了当道:
“至少要保证三点:
第一,除了军工捐献外,投资安全,资金受法律保护,不会因政策更迭而遭受损失;
第二,产业管理权,他们投入的钱,不能让政府随意支配,必须有他们自己参与,且有表决权的管理机构;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南洋华侨的代表们,必须能够获得一定的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