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询问(1 / 2)
艾米眼中闪烁着惊喜的泪花:“苏小妹!真的是你呀,我也一直想着你呢!这几年我一直忙着参与海洋保护项目,都没来得及好好找你。”
苏小妹兴奋地说:“艾米,我也是,换了手机之后就和你断了联系,心里一直空落落的。你现在在澳大利亚的海边小镇生活得怎么样呀?”
艾米笑着说:“这里的生活很惬意,我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海景,还能参与各种海洋保护活动,感觉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你呢,毕业后都在做什么呀?”
苏小妹说:“我回国后找了一份和专业相关的工作,虽然忙碌,但也很充实。不过还是经常会想起咱们留学时候的快乐时光。对了,你现在参与的海洋保护项目主要是做些什么呀?”
艾米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我们会定期组织海滩清洁活动,清理那些被冲到岸上的垃圾,减少海洋污染。还会去监测海洋生物的生存状况,宣传海洋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最近我们还在策划一个针对青少年的海洋保护教育活动呢。”
苏小妹赞叹道:“哇,听起来就很有意义。我真为你感到骄傲,艾米。说不定以后我也能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呢。”
艾米笑着说:“那太好了呀,我们非常欢迎。你要是有机会来澳大利亚,一定要来我们这儿看看,亲自感受一下。”
苏小妹点头说:“一定会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你生活的地方了。话说回来,这次能找到你多亏了寻亲节目组的帮忙,他们真的做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艾米感慨地说:“是啊,这个节目太棒了,让这么多失散的人能够重新团聚。希望他们能帮助更多人找到自己思念的人。”
两人又聊了许久,分享着彼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仿佛时间又回到了留学时亲密无间的日子。
与此同时,寻亲节目组又收到了一位名叫杨奶奶的求助。杨奶奶满脸焦急地对节目组工作人员说:“我要找我的孙女晓萱,她是我一手带大的。几年前,她去外地上大学,一开始还经常和我联系,可后来突然就没了消息。我只知道她在北方的一所大学读书,具体是哪所学校我也不清楚,这孩子可别出什么事啊。”
节目组工作人员安慰道:“杨奶奶,您先别着急,我们一定会尽力帮您找到晓萱的。您再仔细想想,晓萱有没有和您提过学校的一些特征,或者她在学校参加过什么活动之类的?”
杨奶奶擦了擦眼泪,努力回忆着:“她好像说过学校里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藏书特别丰富。还有,她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社团,经常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
寻亲团队成员小宋说:“杨奶奶,您提供的这些信息很重要。北方有很多大学,我们先从有大型图书馆且注重志愿者服务的学校开始排查。”成员小唐回应:“好,我这就去收集北方各大学的资料,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校名单。”
小宋又对杨奶奶说:“杨奶奶,您这儿有没有晓萱的照片,我们可以在寻找过程中给大家看,这样能更直观地找到线索。”
杨奶奶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小宋:“有有有,这是她上大学前拍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带在身边。”
小宋看着照片,说道:“杨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帮您找到晓萱。”
小唐经过一番整理,筛选出了几所符合条件的大学。寻亲团队兵分几路,分别前往这些学校。小宋这一组来到其中一所大学,他们先与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取得联系。小宋对管理员说:“您好,我们在寻找一位叫晓萱的学生,她几年前在贵校读书,她说学校图书馆很大,藏书丰富,她还参加了志愿者社团,经常去帮助孤寡老人,您有印象吗?”
管理员思索片刻后说:“学生太多了,我不太确定。不过你们可以去问问志愿者社团的指导老师,他们可能会知道。”
寻亲团队又找到志愿者社团的指导老师。小宋对老师说:“老师您好,我们在找晓萱,她曾是社团成员,您还记得她吗?”
老师回忆了一下,说道:“晓萱啊,我有点印象。她确实是个很热心的孩子,经常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不过她毕业后就没了消息。你们可以去问问和她关系好的同学,或许能得到一些线索。”
于是,寻亲团队通过老师联系到了几位晓萱曾经的同学。小宋对其中一位同学说:“你好,我们是寻亲节目组的,在帮杨奶奶找晓萱。您知道晓萱毕业后去了哪里吗?”
这位同学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我记得晓萱说过毕业后想去一家公益机构工作,好像是在邻市。具体是哪家机构,我不太清楚。”
寻亲团队没有气馁,他们立刻前往邻市,与当地的公益机构逐一联系。小宋对一家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说:“您好,请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位叫晓萱的工作人员,她之前在北方一所大学读书,参加过学校的志愿者社团。”
负责人摇摇头说:“没有。不过我们公益机构之间经常有交流,我可以帮你们问问其他同行。”
经过多家公益机构的打听,终于有一家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儿有个晓萱,不过不确定是不是你们要找的。她确实是从北方来的,之前在大学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
寻亲团队立刻与这位晓萱取得联系,并安排杨奶奶与她通话。杨奶奶颤抖着声音说:“晓萱,是你吗?奶奶找你找得好苦啊!”
电话那头传来晓萱惊讶又激动的声音:“奶奶!真的是您!我这几年一直在忙公益工作,换了联系方式还没来得及告诉您,让您担心了。”
杨奶奶泣不成声:“傻孩子,只要你平安就好。奶奶天天都盼着你呢。”
晓萱也哭着说:“奶奶,我也想您。以后我一定经常和您联系,再也不让您担心了。”
随着杨奶奶和晓萱团聚的故事播出,寻亲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许多观众被这一个个寻亲故事所感动,纷纷自发地加入到寻亲公益事业的宣传中来。
这一次,节目组收到一位名叫陆先生的求助。陆先生说:“我要找我在部队时的战友阿豪。我们退伍后,一开始还有联系,后来我去了外地工作,换了号码就和他断了联系。我只知道他回到了南方的家乡,好像在当地的一家工厂上班,他家附近有一条很有名的江。”
寻亲团队成员小吴说:“南方有很多有名的江,像长江、珠江等,涉及的地区比较广。咱们先列出南方临江且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再逐一排查。”成员小郑回应:“好,我这就去收集相关城市的资料,整理出可能的目标城市。”
小吴又对陆先生说:“陆先生,您还能想起阿豪其他的特征吗?比如他在部队里的特长,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陆先生思考了一会儿,说:“阿豪在部队时射击特别准,还喜欢打篮球,经常参加部队的篮球比赛。”
小郑整理好目标城市名单后,寻亲团队再次兵分几路前往这些城市。小吴这一组来到其中一座城市,他们先与当地的工厂取得联系。小吴对一家工厂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说:“您好,我们在寻找一位叫阿豪的人,他退伍后可能在贵厂工作,他在部队时射击很准,还喜欢打篮球。您这儿有没有这样的员工?”
人事负责人摇摇头:“没有印象。不过我们厂员工众多,我可以在内部系统里帮你们查询一下,再问问其他部门的同事。”
与此同时,小郑那一组在城市里的篮球俱乐部张贴寻亲启事。小郑对俱乐部的工作人员说:“麻烦您帮忙留意一下,有没有叫阿豪的人,他退伍军人出身,篮球打得很好。”
几天过去了,各个小组都没有收获。但寻亲团队没有放弃,他们扩大了寻找范围,向周边的城镇和乡村打听。
在一个临江的小镇上,一位篮球爱好者对寻亲团队说:“我好像听说过有个退伍军人篮球打得不错,叫阿豪,不过他好像不在工厂工作了,去了一家体育用品店帮忙。具体位置我不太清楚,你们可以在镇上再打听打听。”
寻亲团队根据这个线索,在小镇上四处打听体育用品店的位置。终于找到了那家体育用品店,也见到了阿豪。
陆先生与阿豪通话时,陆先生兴奋地说:“阿豪,我是陆xx啊!这么多年没联系,你过得怎么样?”
阿豪也激动地回应:“陆哥!真没想到还能接到你的电话,我过得挺好的。你呢,这些年都忙啥呢?”
陆先生笑着说:“我去外地工作了,换了号码就和大家断了联系。现在稳定下来了,就想着一定要找到你们。”
阿豪感慨地说:“是啊,退伍后大家都各奔东西,能再联系上真的不容易。”
两人回忆起在部队的时光,笑声不断。
随着陆先生和阿豪重逢的故事播出,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寻亲节目所传递的温暖和力量。许多曾经失散的战友、朋友看到节目后,也纷纷主动联系节目组,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找到自己思念的人。
节目组收到一位名叫刘女士的求助。刘女士说:“我要找我在国外做交换生时的朋友露西。我们在交换期间一起学习、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我们还通过邮件联系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邮箱系统升级,我没及时更新联系方式,就和她失去了联系。我只知道露西来自欧洲的一个国家,她很喜欢绘画,尤其擅长画人物肖像,梦想是成为一名知名的画家。”
寻亲团队成员小周说:“欧洲国家众多,我们先从艺术氛围浓厚且在绘画领域有较高成就的国家入手,比如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可以联系国内的艺术交流机构,看看他们有没有与露西相关的信息。”成员小孙回应:“好,我这就去联系艺术交流机构,同时在国际艺术论坛上发布寻亲信息,详细描述露西的特征和与刘女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