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发现:三柱石(2 / 2)
“非要说我们的不足的话,那就是我们华夏的传统数学,依赖的是算筹和口诀。”
“这就导致缺乏独立于自然语言的符号系统,知识传承和理论扩展受限。”
“而欧罗巴在文艺复兴之后,则是建立了以符号为逻辑的书面表达形式的体系。”
“我们明朝的数学家王文素,在《算学宝鉴》中已提出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与同一时代欧罗巴的数学家费罗(公元1465年-1526年)的三次方程解法水平相当。”
“王文素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成书于1513年。”
“但是非常可惜的就是,历史上对于王文素的生卒年没有详细的记载。”
听到这的时候,张金堂眨了眨眼。
“二郎,我算是听明白了。”
“所以说,这就给西方的有心之人,一个可寻的漏洞了是吧?”
“他们完全可以说,我们华夏的数学,完全是从他们那里学过去的。”
伸出手对张金堂竖了个大拇指,“嗯,他们确实是这么做的。”
“而且很多事,也是这么做的。”
“比如说把你家的东西偷走并给挖断根,然后回头再给你一点点,告诉你,这是他们的,而且是拿来帮助你的。”
“这不就是一群强盗娃子嘛!”
“小狐狸,你算是说对了,纵观西方的历史,他们还真就是一群强盗。”
“到现在为止,有的也是强盗逻辑。”
“等到我们华夏强大了,非得有一天,让他们恭恭敬敬的,把从我们这里偷走的、抢走的东西,都给我们还回来!”
“特别是圆明园当中的物品!”
“好了,书归正传。”
“唉,其实我们啊,真的是一群败家子,拿着老祖宗的好东西,不当物件。”
“也有可能,是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太多了。”
“这也就导致,在外人眼中的‘神物’,在我们眼里,反而是普通的,家常便饭的东西吧。”
“我们的数学,被科举制给弱化了。”
“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我们的数学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要知道,在明朝时期,可是没有多大差距的。”
“并且,我们的传统数学,在某些方面,比欧罗巴数学更加优越。”
“当时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欧罗巴人,有组织性的将我们的这些东西拿走,拿回到他们那里。”
“然后在跟他们已知的东西相结合,是不是就会量变发生质变?”
“这才一跃超过我们呢?”
“再说这杨廷筠。”
“这家伙,呵呵。”
“杨廷筠是明万历二十年的进士,曾经担任过监察御史、顺天府少京兆、江苏学政。”
“万历三十九年,杨廷筠参加了李之藻父亲的西式葬礼之后,开始由佛教,改信天主教。”
“他比李之藻晚一年入教。”
“由此,天主教‘三大柱石’,彻底形成。”
“后来,杨廷筠又认识了金尼阁、郭居静等西方传教士,并协助他们传教。”
“一会我再说说金尼阁与郭居静。”
“在万历四十四年的时候,礼部侍郎沈?发现这朝堂上很多大员开始信天主教,对大明已经有了影响,于是请奏万历皇帝,开始禁教。”
“事情发生后,杨廷筠将其杭州杨宅提供给多名西方教士躲藏,以避免朝廷的驱逐。”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