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阿房宫赋》(2 / 2)
这种在“终身大事”选择上的“听从”,让我瞬间又原谅了他的“临阵脱逃”。
可如果那晚他没有出现的话,或许接下来的故事,便会是另外一个剧情。
“那小子是赵生的发小,去年没考上一中,又回读的。你俩到底怎么回事啊?屮,刚特么的惹出那么大的祸,你就不能消停两天!他现在在学校门口等着呢,要是没啥深仇大恨的,一会儿我出个面,让他给你道个歉,这个事就拉到了得了!”直抒胸臆后,大帝顿了顿,又问了句:“再说你不也认识赵生吗?”
理论上来讲,就算没有大帝的“面子”,单是听过他开头的第一句介绍后,我应该就会有所退让才对。
因为我确实认识赵生。
他是一中教务处主任——也就是那个刚还让我有了“知遇”之感的“表姨”的儿子。
若是从妈妈那论起来,我俩也算是表亲才对。
其实我俩年岁相仿。只是由于我上学较早,因此他才比我矮了一“届”。
我回读的那一年,赵生也回读了。因此我俩依然保持着“一届”的差距。
作为一个“混子”,他也有着自己的一群拥护者。可惜他的名号,每次却都是作为各路“大哥”的“背景板”出现。
“赵生”就像是一个“大哥”之路的“守门员”。在四中的时候,是否揍过“赵生”,便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可以被称之为“大哥”的最低标准。
单是与我有过交集的人里,就分别有刘荣、赵阳、王震三人,曾在赵生的头上“刷”得过“荣誉”。
细想之下,赵生的“混子”之路,其实还蛮坎坷的。初一起便“声名鹊起”的他,直熬到了李扬、赵阳、大帝等人毕业并且自己也回读了之后,才终于熬成了四中的“一哥”。
所以我会给他面子,从来就不是因为他的“实力”,而是他那个“表姨之子”的身份。
虽然在知道这个“身份”之前,我们便认识了彼此。
可也只是局限于“认识”而已。
但在确认了“身份”以后,我俩由于不同的生活圈子,却仍是没有过多的交集。
真正意义上的聊天,还是通过大帝的引荐。
在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里,一中的“初中部”,便被划为了赵生的势力范围。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围殴”我的那群“体育特招生”们,都是赵生的“小弟”。
因此他们知道自己闯“祸惹”之后,会想到去找赵生来解决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也正是因为他们是赵生的“小弟”,所以他们才会只知我的“名号”却不知我的“真容”。
因为我与他们之间,差了整整“三年”。
对于学生们来说,“三年”,就是一个时代。
在他们活跃的时代里,赵生是“一哥”,大帝是“传说”。
若不是来了一中,而我又恰好和他们心中的“传说”是形影不离的兄弟话,他们可能连我的“名号”都不会知道,就更别说我的“容貌”了!
不是“顶级”的圈子,自然不会认识“顶级”的人。
可也正因为不认识,在大家都是“爹生妈养”、“两手两脚”的“平等”情况下,人家才更是没有必要去惯着你的“装逼”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