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委任许攸(2 / 2)
如今不论是荀谌,还是郭图,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已经看出袁绍本人的倾向性了。
因此,荀谌,郭图两人自然也不会反对许攸之计。
眼见自己的心腹重臣们居然罕见的同气连声,都表态支持许攸之计,袁绍心中很是高兴,当即拍板,沉声吩咐道:“子远,既是如此,此事就由汝全权操办,可自幕府之中支取钱粮,千金之下,不必报我,可自取之。”
袁绍终究并非庸主,其能力、魄力还是远超同时代其他军阀们的,竟将全权授予许攸。
许攸闻言,登时大喜过望,赶忙避席拜谢。
袁绍神情温和,细语谆谆,欲使许攸效死力。
随后,也吩咐沮授按他的要求行事,开始拣选精锐,裁撤老幼。
其中,先编练大司马幕府军十万人,配以铁甲万领,战马万匹。
随后,又下令编冀州、青州、幽州、并州、预备五军,每军各五万人。
总兵力暂编三十五万,将裁撤老幼转去地方屯田。
对此,不论是河北派还是河南派都没有什么异议,自会遵令而行。
一时之间,君臣皆欢。
袁绍处定下了方略,曹操此时也在召集身边亲信重臣商议应对。
如今的曹操可谓三强之中最弱的一方,兵力不过十余万,其中还有大量的仆从军,譬如一万多人的张杨军,两万张济军,三千余董承军,六千余杨奉军。
一旦同袁绍、刘备、刘封父子开战,这些兵力到底站在谁一边,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而曹操真正如臂指使,全心信任的其实只有六万青州军以及自己的老班底亲军两万人,剩下的两万兖州军,一万豫州军,都是属于相对信任,虽然比不上前两者,但也都是嫡系曹军。
如今,自关东又得了两万余西凉降兵,其中过半都是难得的老兵,久经沙场,经验丰富。
曹操当然舍不得将他们悉数裁撤,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扩军的念头。
其实严格的来说,曹操的实力并不比原时空同时间段来的弱,相反,还要强上许多。
官渡之战时,曹操其实总兵力不过八九万人,真正抽调出来参与官渡之战的,更是只有四万余人,其他四万余人,有一万要放在豫州镇压地方,一万在兖州,一万在关中,一万在司隶。
即便是参与官渡之战的那四万人,其中四分之一还是分散在各个要隘坚城里的。就比如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于禁等人,当时都是分散出去领兵的,并不是全程都跟在曹操身边的。
否则乌巢之战中,曹操也不会将大营的安全托付给曹洪了,曹仁、夏侯惇两人,哪一个都要比曹洪更靠谱,更有资历。
真正跟着曹操在官渡对抗袁绍主力的只有三万人,甚至都算不上曹军最精锐的部曲。
至少像乐进率领的先登营,于禁率领的泰山营,曹仁的嫡系部曲等等王牌军,可都是散在外头痛揍袁绍偏师的,只在必要关头,才被调回曹操身边。
可这个位面,曹操光是嫡系军队就超过十万人了,而且因为和刘备、刘封父子结盟,他的兵力要远比原时空中集中。
毕竟这个位面里他不用再分兵去镇守豫州了。
只是曹操并不知晓这些,此时的他很是忧虑,为兵力不足而感到忧心忡忡。
所幸的是,他此时的钱粮收入要远超原时空中的同期。
原时空中袁绍、刘备、刘表可都不会给他按时进贡钱粮,可这个时空,仅仅是刘家父子这边,每年就要给曹操送来六十万石以上的粮食,这可是纯收入,路上的损耗可是刘家父子自己掏钱补贴的。
这六十万石里,还没包括陈国的税赋,两边一加,直逼百万。
这都超过曹操在司隶、颍川北部屯田所得了。
除此以外,袁绍虽然扣扣索索,但每年也进贡了二十万石粮食,刘表原先也是这个数字,但现在为刘封所灭,自然不会再有了。
可同样的,虽然损失了进贡,曹操却得到了整个南阳。
南阳郡本是天下第一,现在虽然残破了,可在刘表的数年耕耘之下,也是恢复了一些元气,一年二十万石的税赋可还真能交的出来。
这一来一去,曹操每年白得一百四、五十万石粮食,日子可比原时空里滋润多了。
这也是曹操想要扩军的底气所在。
曹操想扩军其实已经很久了,诸侯军阀哪个不希望手里的刀把子能更多一些。
只是一直以来,都被荀彧等人给劝住了,就是程昱也不支持曹操扩军。
不过现在局势越来越紧张了,自己才刚刚拿下关中,都没来得及按照原来的计划往河东发展,刘封居然把整个荆州都给吞了。
要不是机缘巧合,自己就在关中坐镇,又势如破竹的击溃了李傕、郭汜,恐怕连南阳郡这杯羹都未必能分得到。
因此,这次曹操特地返回洛阳,就是为了商议扩军这件事。
这么说或许也不对,曹操这次是铁军的要扩军了,他想要商议的应该是扩军的具体事宜,以及数量。
“五万!”
荀彧一听,险些没能维持住脸上的温色。
以荀彧的审时度势,自然不可能看不到曹操扩军之心的坚决,事实上他这一次也没想过再劝阻曹操了。
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曹操胃口竟然如此之大,一口气要扩军五万,这差不多是现在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曹操嫡系的一半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