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父刘玄德 > 第495章 洪流改道

第495章 洪流改道(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好在稳住兖州之后,又和刘备、刘封父子结盟,大大减轻了边防压力,随后在迎奉天子的行动中,更是自刘封处得到了不少好处,光是吃喝就等于白得了数十万石粮食。

对于曹操来说,缺少的从来不是兵员,而是粮食。

粮食一富裕,曹操的兵力就又开始恢复了。

等到拿下雒中,并开始自天下收取供奉开始,兵力就又恢复到了十万人左右。

这些是袁绍等人都知道的消息。

只是他们暂时不知的是,这次曹操成功攻占长安,斩杀李傕、郭汜,逼降张济、张绣叔侄,成功的收降了数万凉州兵马,兵力又剧增了数万,而且其中大部还都是打老了仗的老兵。

不过即便暂时还不晓得这些情况,蒋义渠的话也很有道理。

这会儿过河,可是真要陷入曹刘两面夹击之中的。尤其这还是河流的大平原,袁绍听了这话,也不禁犹豫了起来。

本来这时候,沮授会发表一番更为奇葩的建言,在这建言之中,居然鼓吹曹操是救乱诛暴的义兵,而竟然自称己方乃是恃众凭强的骄兵。更因此而得出义兵无敌,骄兵先灭的结论。

这样的建言,换了任何一个主公都会感到震怒吧

袁绍没砍了沮授,已经是看在人才难得,再加上沮授声名广播于河北的缘故了。

你要说沮授背叛了袁绍,那其实也说不通,官渡之战后,沮授为曹操所擒,曹操可是好生笼络劝降,但沮授却丝毫不为所动,最终因密谋逃回河北而被杀。

可见沮授对袁绍还是忠诚的,并非三心二意之徒。

归根到底,沮授这番话并不是背叛袁绍的意思,而是出自于发泄,埋怨对方为何不听自己一方的良言,抢先将天子纳入手中。

现在再想到去抢天子,为时已晚也。

只是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分歧,沮授竟然没有猛夸曹操,贬低己方,而是提出了一个颇为可行的策略。

“明公,义渠所言,深合兵法。曹刘联手,其势遍布河南之地,我军贸然渡河,必坠其陷阱也。”

沮授真心实意的建言道:“既然暂时不能过河,明公何不先扫荡河内”

在沮授看来,河内郡虽隶属于司隶,却是孤悬于河北,而且地界开阔,平坦无阻,偏偏又是交通要隘。

一旦拿下河内,不但能有效屏蔽邺城,更能连通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之地,最重要的是,在河北隔河相望,即可看见洛阳。

反观曹军,一旦失去了河内作为屏障,洛阳就像是被褪去了果皮的果实,赤裸裸的暴露在了河北军的面前。

如今曹军中,就有两万重兵驻扎于河内,几乎与兖州相当,一旦爆发战事,还将会有援兵赶来。

若是能够在河内与曹军决战,那反而对河北军是一件好事了。

历史上袁绍摒弃此策,是有着其他考量。

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就是天子所在的位置。

当时的天子位于许昌,神都洛阳不过是一片白地,要人没人,要粮没粮,攻占此处只会成为袁军负担。

反观兖州一线,虽然也很凋敝,但毕竟要比洛阳强太多了。

此时的兖州账面上还有百万人口,加上隐户,大概率还能翻上一倍。走这里不但能直驱许昌,更能沿途征调百姓为劳役,更能搜刮粮草物资,用于军需。

可现在却是不同了。

因为有着天下进贡,洛阳不说尽复旧观,但也着实恢复了几分元气,最重要的是,天子就在此处。袁绍军若是能成功拿下河内,以河内为前进基地,一过黄河,距离天子就只剩下几十里地了。

这不由得袁绍不动心。

郭图看见袁绍动心之后,心思电转。

河南派本就是顺着袁绍心意而动的,而郭图本人又是其中的翘楚,自然不会逆反袁绍的心思,去做什么直臣。

只是郭图也不想让河北派得了彩头,要是真让袁绍依照河北派而行动,那他们河南派岂不是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

于是,郭图想到一点,当即开口,主动请缨道:“河内张杨,乃主公昔日之友。主公因此而多加照拂,董贼焚烧孟津之时,主公更是派兵往援,可谓情深义重。只恨张杨此人,不识天数,不明是非,不晓恩怨,竟几次三番背弃主公,先不从主公之令,放走董昭,后又与贼将吕布勾结,更助其在兖州生事。如今主公一统河北,剿灭公孙,可其人却不思报效,反而与曹操串通朋比,合谋对抗主公,实罪无可赦。”

郭图拱手下拜,毕恭毕敬道:“图不才,愿提一军,为主公擒此贼僚,献于殿前。”

董昭虽然算是河南人,但却并非河南派士族,因为他是兖州人。

兖州人在河南派中的地位其实是相当尴尬的,和徐州人颇为同病相怜。

不论袁绍手下的河南派,还是曹操手下的河南派,核心永远是颍汝人,也就是颍川、汝南两地的士族。

故而董昭虽然才能卓著,情商也高,手段又够狠辣,而且早早的就跟随了袁绍,算是半个从龙功臣,却偏偏在河北那混不下去,归根到底就是孤立无援,河北派和河南派都嫌弃他。

袁绍闻言,大为感动:“公则有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