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渗透(2 / 2)
与此同时,其余四组渗透分队也陆续通过小队野战电话发来讯息,各自作战目标已全部完成,沿线哨卡、巡逻组、电台据点,尽数清除,无一报警。
无线电静默结束的那一刻,后方指挥部接到汇总信号,参谋处只转出一句简短命令:
“目标清除,大部队立即渡河。”
黄泛区水道由工兵连提前标识,第二旅主力部队随即在凌晨四时起渡,分批穿越浅滩、稻堤、断埂,向东岸展开战线。
而渗透分队并未返回原属建制。他们换装、补水、短暂整编后,随即悄然北移,率先跨过黄河,在敌后东岸展开集结,为后续纵深突击开路。
天未亮,雾未散,模范军已在日军眼皮底下,越河而过。
东岸仍沉在晨雾中。
黄泛水脉绕过低地,浅滩横亘,其上覆着一层黏稠厚重的干裂泥壳,踩下去便会陷进半脚,湿气从地底蒸腾而上,混着芦苇腥味与潮水腐泥的气息,在嗅觉中缓缓铺开。
渗透部队已然渡河,借着夜色和雾障,在东岸展开分散渗入。
每一组都有一张用牛皮纸包裹的手绘地图,上面用墨线标记着敌方哨卡的位置、电线的走向、每个岗哨换岗的时刻
——这是情报部和特勤六处用一个月高强度侦察换来的情报,也是这一次“斩联行动”的全部基础。
第一组悄然绕进一处在大路旁的炮楼据点。
破败的土墙半截塌在水井边,杂草深至腰间。前锋小队员扒开一块砖角,直接从井壁内扯出一根包着锈蚀胶皮的军用电话线,确认方向后轻轻一挥手。
另一人迅速蹲下,用特制钢钳夹住线芯,“咔哒”一声,剪断。
几人动作快如走线匠,全程无声,处理完后迅速退入小巷拐角,留下脚印也被反用干草抹去。
第三组则更为冒险。
他们自一片残屋后爬行至一处日军电台阵地——那是一座三间民宅拼接的指挥点。
电台天线粗暴地搭在一棵歪脖树上,房后有两人换岗,门口火堆未灭,热气蒸腾。
小队等待十分钟,等到了换岗交接的缝隙,三人贴墙绕至窗下,破窗而入,两人干掉机组员,一人割线。
电线瞬间被切断,但其中一根细线回弹过猛,猛地扫过桌面,撞翻了电报机旁的金属电键盒,发出清脆一声响。
“咣啷——”
那声音在沉闷夜色中格外刺耳,就像刀刃划破布帛,尖锐得叫人一颤。
院外的巡逻日军听见了响声,转头便冲进院落,正撞上一名队员返身拔刀,钢刺虽已出鞘,却只划过对方颈侧一寸,未能一击封喉。
“敌袭!——”哨兵嘶声长喊。
周边据点的日军听到预警枪声后即刻出动,从据点扑出,以歪把子、掷弹筒展开横扫封锁围剿渗透分队。林间、土堤、残屋间交火骤起,短促、密集。
“边打边撤,南侧汇合!”队长低喝一声。
林间顿时火光闪烁,弹雨如骤雨击瓦。几名特情兵借小沟、塌墙反击,开枪不过一秒便即撤身,保持流动射击与火力诱导交替。
残屋之中,玻璃炸裂,枪火折射在墙皮残漆上。泥地里,弹片掀起水珠与血丝,几人扑倒又跃起,宛若一场狂风暴雨中跳跃的鬼影。
日军此时也是谨慎异常,在发现这次同盟军渗透行动后,开始调兵追击渗透组,并派人立即向后方火炮阵地发出信号,准备以炮火封锁黄泛西区。
但当传令兵发现电报机已经被损毁时,时局已经来不及了。
此时,黄河水口,第二旅的先头营正好完成最后一波渡河。
陈三未等电令汇总,听到东岸枪响便当即下令,“敌人反应快了,别让咱的人困在前头!”
先头营由副旅长赵志伟率队,从东侧南岸沿着破堤线高速突进,不过十分钟左右便开始正面接敌,将日军追击部队拦腰截住。
前有渗透队断线扰乱,后有突击部队从正面压来,日军前沿据点三面受攻,几近溃乱,无线电联系已然瘫痪,指令失序,逐级火力被分割。
林间喊杀声四起,机枪与步枪混杂成一片金属风暴。渗透组与主力部队在黄泛区东侧汇合,双方一见面未多话,直接合编作战,继续朝兰封纵深据点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