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长安朝会!(1 / 2)
董卓说完之后,说完,他转身欲走,却又突然停下,回头望向刘协。
“陛下年纪尚小,应多注意休息,少思多虑,对身体不好。”
这句话表面上是关心,实则是警告。
董卓的目光再一次在寝宫内扫视一圈,似乎想找出什么蛛丝马迹。
不过最终,他还是转身离去。
直到董卓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刘协才松了一口气。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那份檄文,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字迹,眼中满是悲愤与无奈。
“顾伯长!”他喃喃自语,声音中既有期望,又有担忧:“希望你可以顶住这一次的风暴!”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仿佛在透过千里之遥,与那个素未谋面的并州牧对话。
“但无论结果如何,你已经做了我不敢做的事。”刘协轻声道:“真希望朝廷中多一些你这样的忠臣!”
月光下,少年天子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那是屈辱的泪,是愤怒的泪,更是希望的泪。
......
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长安皇宫已然苏醒。
晨光透过云层,映照着宫殿金色的琉璃瓦,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
太液池边的杨柳随风轻摆,水面泛起细碎的波纹。
宫人们安静地穿行在各个殿阁之间,脚步轻盈却匆忙。
他们的面容上带着不安,眼神中满是担忧。
宫中的气氛如同一根紧绷的弦,稍有触动便可能断裂。
远处的禁军护卫手持长戟,站得笔直。
他们的眼睛紧盯前方,不敢有丝毫懈怠。
今日朝会,他们都感到了不同以往的压抑。
内侍总管小步疾行,他的袍服随着脚步飘动。
他的眉头紧锁,似乎预感到今日朝堂之上将有风波。
“各位大人请准备,陛下即将临朝。”他高声通报。
群臣们神色各异,三三两两地低语。
有人忧虑,有人愤怒,更多的是无奈和恐惧。
太尉杨彪轻抚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他转向身边的司徒王允,低声道:“子师,我感觉情况不,恐有大事发生。”
王允微微点头,嘴角下垂:“并州牧顾伯长的檄文传到了相国的这里,相国勃然大怒,今日朝会恐怕会以此为主!”
杨彪一听,眼中满是忧虑:“并州军战功赫赫,顾伯长也是骁勇善战,如此一来,恐怕两败俱伤!”
“相国非常忌惮顾伯长手中的兵权。”杨彪叹息一声:“他独揽朝政,岂容他人坐大?”
“现在,顾伯长的讨董檄文传开,正好给了相国一个借口!”杨彪摇了摇头。
两人对视一眼,不再言语。
双方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机会。
王允虽然投效董卓,但是杨彪并没有疏远他。
他们彼此之间明白,都是为了朝堂大局,各有各的手段。
朝堂之上渐渐聚集了文武百官。
他们按照品级站立,衣冠整齐,面色凝重。
忽然,殿外传来沉重的脚步声。
“宣......相国董卓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