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十四章 巨鹿侯(1 / 2)
大秦王朝宣武三十五年历四月,太子登基,京城大乱,庆王秦元明伙同杨一清等一干人兵变。
数万叛军围宫,太子秦元明借后都城和御林军的神勇奋起抗击,混战之余,天降异象,金龙现世,吞食叛军数万人,助涨御林军神威,叛军军心遂瓦解。
庆王自知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余部皆降。
这大秦史籍上,对这次兵变地记载,通篇文字之中,并没有提到杨家庶子杨朔的名字。
一切的光晕都映照在大秦皇帝秦元明的身上。
一桶一桶水浇了下去,一堆堆沙土青石填下去,经过数千太监和数千工匠的忙碌,皇城之下的血迹已经被洗刷,一个个大坑也被填平。
皇宫之中,御林军早已经换掉破烂的盔甲,全副武装,铠甲盾牌长剑斧枪,一队一队的御林军在皇宫之中匆匆来去。
左都城和前都城的军队接任了城防军的工作,而,后都城的数万大军接替了城卫军的工作,至于侥幸活下来的数千城卫军,此时此刻都被暂时约束在城东的兵营之中,等待着发落。
大秦皇帝秦元明行事果断,在杨朔踏入金銮殿之前,他的一道道圣旨已经发了下去,仿佛这些圣旨公文早就准备好了一般,各府各州都在数天之内收到了圣旨或者是公文。大秦的局势在他那双有力的大手中被快速控制下来。
后都城抽调一万人。加入御林军,把守皇城。
庆王秦元明被剥夺王位,贬为庶民。以庶民的身份下葬,庆王所拥有的家财全部收入国库,封地归于朝廷,上千家眷奴婢都流放边关为奴。
而,庆王的生母,大秦皇妃月清明,并没有参与兵变。还极力劝住过庆王,因而。荣升为大秦太妃,依然执掌后宫。
按照惯例,叛逆谋反的诛九族的死罪。
秦元明这一道圣旨不得不让天下百姓臣服,说他是一位明君。
……
先皇秦萧宗之死跟祭魂堂无关。乃是庆王旗下黑祭火公允所为,祭尊倪白峰舍生取义,为了大秦,和火公允对决而死。
因此,追封倪白峰为大国师。祭魂堂各长老每人官升一级,俸禄加倍。
全力追杀黑祭堂的祭魂者,杀一人者,可得白银万两。
……
城卫军都督王坚,城防军都督和右都城都督张炜。手握兵权,受尽朝廷器重,却教唆庆王谋反。罪大恶极,抄家灭族。
燕商杨家,实乃大晋之后,妄想颠覆大秦,杨家万贯家财全部充公,收入国库。查封杨家大商号一百四十八间分号。
其余参与兵变的官员,望族。全部关入都察院大牢待审。
凡参与兵变之官兵,革出军职,已死之人,以平民之礼入葬,生者关押待审。
整个杨家都被连根拔起,数以千万计的白银流入大秦国库,如果算上杨家各地的产业,其价值无法计算。
杨家旁系家族全都受到牵连,凡是跟杨家有瓜葛的家族人人自危。
死人是难免的,
随着秦元明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便是数百,上千颗人头。
让人意外的是,在这场血腥的清理中,杨家的六儿子杨朔依然是榜上无名。
……
……
杨朔走入大殿的刹那,大臣们都微微转头过来,很好奇一个六品小官也来了,再一看,一想,各人心中都明了,几位在午门经历兵变的大臣眼中,甚至对杨朔流露出畏惧的神色。
杨朔微微笑了笑,直径走到众人之后站着。在这十几位大臣之中,杨朔甚至看见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大学士贾春,威武侯狄元杰,和自己媳妇的爷爷易老爷子。
易老爷子气色不太好,他朝杨朔望了一眼,嘴角挂着苦笑,他已经从石头护卫凌峰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概。
震惊是难免的,谁能想到杨一清居然是大晋之后?
自危也是难免的,易家和杨家可是世交,这事儿天下皆知。
谁知道这一次上朝会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那位威武侯狄元杰此刻的脸色就更不好了。
狄元杰和杨一清两人可是走得很近很近。
虽然天气凉爽,可,狄元杰的青着脸色,额头一直冒着冷汗。
还有一位将军,杨朔也很在意,他认得,就是这次勤王的第一功臣,后都城的都督叱天痕。
此人神色决然不同,他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封侯都可能。
大殿之上,静得出奇,各人一个神色。
杨朔斜眼看了看诸位大臣最前面端坐的老人,笑了,虽从未见过,但,不用问,杨朔也知道这位老人是谁。
大秦‘精相’韩非原来就长了这幅模样。
“皇上临朝,百官礼。”这时,太监一声高呼传来,杨朔赶紧收回思绪,随众人一并低头相迎,而,那位精相也缓缓站了起来,面朝金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然只有十几人,但,高呼之声在这空挡的大殿中洪亮的回荡起来。
大秦新君秦元明身穿明黄龙袍,双庭饱满,步伐稳健的走上了龙椅,坐下之后,笑看了一下众人,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
“诸位大臣辛苦了,朕本想再过一日,再招集各位,只是诸事等候各位大人处理,因此,朕才招集各位,今日也算朕开元来第一次早朝。”秦元明一开口便让那些担惊受怕的大臣心中吃了一颗定心丸。
话中的意思太明显不过。很多事情需要你们,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们只怕已经被关入大牢。等着抹脖子。
秦元明又道:“这一次庆王兵变,涉及深广,还把百官牵涉进来,所幸朝之重臣都幸免于难,朕之欣慰。”
接着,秦元明一一叫出各部尚书,或者是侍郎。一一吩咐各种要事,最重的是管理官员升迁的吏部。令吏部从各州各府抽调能干的人才赶到京城。
只是朝中二品以上的官员,秦元明钦点了几人。
他吩咐礼部准备先皇出殡一事。
改国号‘宣武’为‘万统’。
万统之意,不言而明,其中显露着这位大秦新君的巨大野心。
他吩咐兵部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思调配四大卫城的兵力。和京城内的兵力。
他吩咐户部协助兵部查抄兵变罪臣的家财,另外拨出银两协助工部尽快修缮皇城。
他吩咐刑部连同都察院和大理石审查关押的罪臣人犯。
秦元明一条接着一条,滴水不漏,让躲在后面的杨朔,不得不佩服这位大秦皇帝的厉害,精明。
而,和杨朔并排而站的京城府尹张明明张大人,此刻也明白自己为何在此,安抚。安抚百姓,让京城所有人百姓都知道该知道的真相,不该知道的。绝对不能知道。
秦元明一个人说了很久,声音如虹,在所有不知就里的大臣眼中,自然是震撼的,这位刚刚登基的大秦皇帝哪里像重病之人?
心中的那个答案,所有人都知道了。却不敢说出来。
曾经的太子秦元明根本就是装病,这一装便是十六年。好强韧的忍耐力。
当一切朝事吩咐之后,也自然到了功臣分赃的时刻了。
站在秦元明一边,见证他登基的大臣都是功臣。
位极人臣的大臣们,比如尚书,自然是封赏金银和封地,反正此刻被空出来的封地很多很多,朝廷抄家得到的金银也很多很多。
御林军统领赵翼升了两级。
而,叱天痕果然被封为侯爷,天泊候,连升三级,赐金银无数,封地千顷。
而,易学和狄元杰等人不升不降,也没有任何的封赏,纵然是给,狄元杰哪里敢要啊!
万统开年第一次朝会足足开了一个上午,正当众位大臣以为结束的时候,秦元明望着诸位大臣身后那不言不语盯着地板发愣的身影唤道:“杨朔。”
杨朔愣了愣,连忙问道:“微臣在。”
秦元明淡淡道:“上前来。”